人民币渐进国际化的路径与政策选择

人民币渐进国际化的路径与政策选择

论文摘要

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金融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金融全球化涵盖了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金融业务、金融资产和收益全球化以及货币的国际化等在内的多重领域,其中货币国际化是一个国家融入金融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标志。针对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世界各国都在抓紧制定应对措施,提高本国经济竞争的能力,抢占国际经济竞争的制高点。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与社会事业在改革开放后都得到了飞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尤其在金融、贸易和经济自由化方面的成就十分突出。展望21世纪,中国要想谋求更快发展,就必须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逐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走与世界经济更加融合的道路。问题在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民币将如何坚实地走向国际舞台,实现区域化和国际化?本论文试图进行理论的探讨,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给出政策的选择。在论文的导论部分,论文首先对研究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进行了分析,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大背景和中国自身发展所必需的。论文对近年来在人民币流通领域出现的两个新现象(一是从2004年1月1日开始,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将为香港银行办理个人的存款、兑换、银行卡和汇款等人民币业务提供清算安排;二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缔结边贸结算协定,在部分边境贸易的结算中开始使用人民币结算)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正是人民币走出中国大陆固定的流通范围,逐步实现区域化和国际化的表现。接下来的内容逐次交待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观点、研究方法、主要创新以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论文的第一章研究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和货币国际化的特征和条件。首先从金融全球化——历史与趋势的角度回顾了国际货币体制的演变。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因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揭示了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金融理论的重要客观规律,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国际金融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中国人民币国际化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接下来,分别对货币国际化的条件和特征进行了分析。本章的主要成果体现在通过对国际货币体系本位制度的演变发展历程的分析,提出了货币国际化应建立在国家信用这一基础上。第二章回顾和分析了货币国际化理论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及基础。在逐一回顾了单一货币与最优货币区域理论后,对货币国际化在实践中运用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成为国际货币将享有的巨大收益——国际铸币税进行分析;接下来,论文更为深入地探讨了货币国际化的基础——国际信用:认为一种货币在本国境内可以通过国家机器的强制推行来实现流通;但在国际经济交易中,要使一种货币被其他国家普遍接受,发挥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贮藏货币的职能,充当国际货币,就不可能仅仅依靠国家机器的强制,而是他国对该种货币提供的国家信用的需求。作为国际货币基础的国家信用反映了一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政治地位,它要求拥有雄厚的经济和金融实力、健全的金融制度、开放的货币政策、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体系和货币监管机制、经济增长中币值的稳定性、在世界贸易份额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同时要求有良好的国际关系和政治环境,以保证该国货币的国家信用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最后,论文对中国人民币的国家信用进行了分析,认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货币体系格局必将发生变化,并会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由于人民币所内含的国家信用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日臻成熟,人民币必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异军突起,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之一。第三章,论文从类比法的角度研究了英镑、美元、欧元和日元国际化的过程和成为国际货币必须存在的前提条件,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有意义的经验借鉴。从以上几国货币国际化的历史来看,一国货币逐渐演变为国际货币主要需要如下几个条件:经济实力、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金融部门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货币政策的可信度等。第四章,从汇率决定理论的角度研究了人民币的升值和人民币的汇率制度,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理论的解释。良好的汇率形成机制是货币国际化的重要前提。它包括两个方面,在汇率上要能够客观地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正确引导外汇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汇率体制上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在对汇率决定的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以及汇率决定理论的最新进展——具有微观基础的汇率宏观分析方法、汇率决定的微观分析方法、汇率决定的混沌分析方法)进行简单回顾后,论文对人民币汇率的经济决定模式进行分析。从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看,经过1994年以来的持续改革,特别是2005年7月在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制度仍在不断完善之中,但总体上能够支持人民币逐步实现国际化。第五、六、七章是本文的重点。第五章对人民币在香港流通和边贸结算使用现状的实际进行分析,为人民币未来的国际化路径和政策选择提供经验的依据。第六章,研究人民币区域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首先论文对区域合作与货币区域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区域合作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产物。区域合作是区域货币产生的基础。全球化条件下,生产要素在超国界的更大范围内流动与配置,为区域合作提供了可能性;同时,生产要素的重组可提高局部地区的竞争力,从而为区域合作注入了动力。区域合作为区内国家组成利益集团与其它集团竞争或抗衡创造了条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在形式上也更大程度上体现为贸易区之间的保护,从而进一步强化区域合作的重要性。接下来,论文对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亚洲区域内的货币合作进行了分析。无论是以亚洲货币单位为纽带的区域金融货币合作,或者是其他形式的合作,亚洲各国都在寻找最理想的合作方式,为经济的稳定繁荣增添活力,为其谋取更有利的全球竞争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币将如何定位?在分析了中国与亚洲各国宏观经济的相关性分析基础上,论文对人民币实现区域化的制约因素进行了阐述。随着中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资本项目管制的逐步放开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日益完善,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高、中国与世界和区域经济的融合不断深化,人民币在境外的使用与流通将从目前主要为消费和贸易服务逐步过渡至为投资服务,中期内人民币存在区域化的趋势。因此,人民币区域化是我们目前就应加紧研究的重大课题。第七章,论文指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路径和政策选择。国际化是人民币的必然选择,但由于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自然发展和不断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应该根据我国国情及货币国际化的一般规律,采取有效措施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论文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理论抽象和类比的经验启示、并力求政策建议具有的操作性,研究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与政策选择。通过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背景、货币基础、我国金融体系的现状的分析,论文提出在中国的现实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应走渐进化的路径,显然更适合中国金融现实和有利于未来的发展,可采取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实行渐进式汇率改革,逐步与国际接轨,成为可兑换货币;第二步:走日元国际化道路,成为区域性直至国际性“硬通货”;第三步:在以人民币与日元为基础货币的前提下,推进东亚元(或亚元)的诞生。在此基础上,论文试图提出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具操作性的政策建议。本论文在以下方面试图创新:1.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和最新实践,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可行性和政策选择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应选择渐进国际化的路径。2.在理论和实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货币国际化应建立在国家信用的基础上,并以此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能性。3.根据最优货币区域理论,对中国与周边地区的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周期的相关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相关程度较高,实行区域性货币的成本较低的结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0. 导论
  • 0.1 问题的提出
  • 0.2 研究的思路与主要观点
  • 0.3 研究的方法
  • 0.4 主要创新
  • 0.5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1.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国际货币
  • 1.1 金融全球化:历史与趋势
  • 1.2 国际货币的特征与条件
  • 1.2.1 国际货币的概念
  • 1.2.2 国际货币的特征
  • 1.2.3 货币国际化应具备的条件
  • 1.3 国际货币体制的演变
  • 1.3.1 金本位体制
  • 1.3.2 布雷顿森林体系
  • 1.3.3 当今国际货币体系
  • 2. 货币国际化理论与人民币国际化
  • 2.1 单一货币与最优货币区域理论
  • 2.1.1 单一货币理论
  • 2.1.2 最优货币区理论及其发展
  • 2.1.3 理论的实践与实证情况
  • 2.2 国际货币的收益
  • 2.3 货币国际化的基础—国家信用
  • 2.4 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
  • 2.5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支撑
  • 3. 货币国际化的经验与启示
  • 3.1 成为国际货币与衰退过程
  • 3.1.1 国际化货币是当时英国头号经济强国的自然表现
  • 3.1.2 英国的衰弱导致英镑国际货币地位的下降
  • 3.2 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的过程及变化
  • 3.2.1 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的过程正是英镑国际货币地位下降的过程
  • 3.2.2 美元地位的变化
  • 3.3 日元以及欧元的国际化
  • 3.3.1 日元的国际化道路
  • 3.3.2 欧元诞生后的国际货币格局演变与预测
  • 3.4 国际经验的启示
  • 4. 适应货币国际化要求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 4.1 货币汇率决定的一般理论
  • 4.1.1 购买力平价理论
  • 4.1.2 利率平价理论
  • 4.2 汇率决定理论的最新发展
  • 4.2.1 具有微观基础的汇率宏观经济分析方法
  • 4.2.2 汇率决定的微观结构分析
  • 4.2.3 汇率决定的混沌分析方法
  • 4.3 人民币汇率的经济决定模式
  • 4.3.1 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沿革
  • 4.3.2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最新进展
  • 5. 人民币在周边地区使用现状分析
  • 5.1 人民币在港流通现状
  • 5.1.1 人民币在港澳地区流通的早期发展
  • 5.1.2 人民币流入、流出的主要渠道
  • 5.1.3 人民币在港澳台地区的流量分析
  • 5.2 香港银行办理个人的存款、兑换、银行卡和汇款的情况
  • 5.3 中央银行在香港的清算安排
  • 5.3.1 香港人民币业务进展情况
  • 5.3.2 香港人民币业务的发展情况
  • 5.4 人民币在周边地区流通情况
  • 5.4.1 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使用
  • 5.4.2 边贸结算中的人民币结算
  • 6. 人民币区域化的可行性分析
  • 6.1 区域合作与货币区域化
  • 6.2 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的亚洲
  • 6.2.1 地区信用融资相对下降
  • 6.2.2 储备结构失衡
  • 6.2.3 国际经济政策监督机制和危机救助机制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 6.3 区域内的货币领域合作
  • 6.3.1 《清迈倡议》框架下的货币互换合作
  • 6.3.2 亚洲债券基金
  • 6.4 中国与亚洲各国(地区)宏观经济的相关性分析
  • 6.5 人民币区域化的制约因素
  • 7. 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路径与政策选择
  • 7.1 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背景
  • 7.1.1 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基础——中国经济走向国际化
  • 7.1.2 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货币基础
  • 7.2 人民币国际化中的外汇市场
  • 7.2.1 增加外汇市场主体
  • 7.2.2 丰富外汇市场交易品种
  • 7.2.3 完善市场交易机制
  • 7.2.4 改进汇价管理体制
  • 7.3 人民币国际化中的金融体系
  • 7.3.1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 7.3.2 中国农业银行改革方案初步确定
  • 7.3.3 农村信用社改革
  • 7.3.4 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
  • 7.3.5 城市商业银行改革
  • 7.3.6 城市信用社改革
  • 7.3.7 政策性银行改革
  • 7.3.8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
  • 7.3.9 邮政储蓄体系改革
  • 7.3.10 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状况
  • 7.4 人民币国际化中的支付清算体系
  • 7.5 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 7.5.1 人民币国际化基本路径
  • 7.5.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货币国际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J]. 经济研究参考 2019(11)
    • [2].债券市场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J]. 宏观经济研究 2018(10)
    • [3].外汇储备规模、汇率与货币国际化——基于日元的实证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03)
    • [4].欧美货币国际化风险控制经验探析[J]. 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 2017(04)
    • [5].国际货币体系架构下关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讨论——基于主要货币国际化进程的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17(20)
    • [6].货币区域与国际化发展分析[J]. 中外企业家 2016(06)
    • [7].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及策略[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43)
    • [8].主要货币国际化发展进程分析及启示[J]. 北京金融评论 2016(02)
    • [9].主权货币国际化的演变轨迹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方略[J]. 求索 2020(02)
    • [10].债券市场开放与货币国际化[J]. 中国金融 2018(24)
    • [11].货币国际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国家层面多边数据的经验证据[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9(08)
    • [12].网络视角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分析[J]. 新金融 2015(04)
    • [13].货币国际化的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J]. 上海金融 2011(02)
    • [14].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货币国际化体系与人民币国际化[J]. 浙江金融 2010(06)
    • [15].货币国际化的宏环境与微环境分析[J]. 国际经济合作 2010(09)
    • [16].世界主要货币国际化进程:比较与借鉴[J]. 金融发展研究 2010(07)
    • [17].联盟关系对美元地位与非美元货币国际化影响研究:理论与实证[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
    • [18].“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系列之二 货币国际化的风险监测[J]. 中国外汇 2010(19)
    • [19].国际金融投资视角下的货币国际化——指标构建及长短期驱动因素分析[J]. 国际金融研究 2019(03)
    • [20].货币国际化进程中黄金的作用[J]. 金融研究 2013(08)
    • [21].分报告三 主要货币国际化的历史经验[J]. 经济研究参考 2014(09)
    • [22].主要国际化货币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启示[J]. 现代商贸工业 2014(14)
    • [23].外围国货币国际化困境深层次原因探析——基于国际货币体系的视角[J]. 经济问题探索 2013(02)
    • [24].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分析[J]. 中国市场 2011(01)
    • [25].英美金融货币国际化:历程与启示[J]. 时代金融 2018(30)
    • [26].货币国际化:基于成本渠道的影响因素和作用路径研究[J]. 世界经济 2017(11)
    • [27].货币国际化的经验与启示[J]. 中国外汇 2012(13)
    • [28].浅析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 当代经济 2010(09)
    • [29].浅析人民币国际化[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9(07)
    • [30].论述人民币国际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J]. 知识经济 2017(04)

    标签:;  ;  ;  ;  

    人民币渐进国际化的路径与政策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