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 ——基于信用风险管理的视角

信用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 ——基于信用风险管理的视角

论文摘要

泱泱五千年灿烂文明、千万平方公里广袤沃土,养育的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东方。我中华民族是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文化承传至今的民族,在世界树立了礼仪之邦的光辉形象。20世纪上半叶,全国各族人民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了私有制,消灭了阶级剥削和压迫,建立了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消灭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残毒的同时,也消灭了商品经济赖以存在的产权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但是在20世纪60和70年代经济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突现。于是70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着手解放、发展生产力,90年代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我国从此走上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道路。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信用制度对保障商品经济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市场经济是与计划经济相对的一种经济体制,它以市场为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关系是商品经济关系,是人们在商品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过程中形成的相互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需要理解、把握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通过商品经济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保障商品经历的各个经济环节正常运转,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交换环节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跨期交易,商品交易双方的交易行为不在同一期完成,又称之为信用交易。信用交易形成的交易主体之间的信用关系,构成了商品经济社会的基本社会经济关系。信用交易的存在导致交易主体面临对手是否履约的问题,即承担相应的信用风险。如果交易对手诚实可靠,交易风险剧减,交易费用大降,交易行为顺利完成。因而良好的信用交易关系促使商品交易主体方便、快捷地获取交易对手真实信息,避免信用风险转化为现实损失,提高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效率。然而特定的转轨背景导致我国与信用交易相关的制度没有得到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二章 信用交易、信用风险和信用制度
  • 第一节 信用的相关概念
  • 一、信用、信用经济
  • 二、诚信和信用
  • 三、征信及征信国家
  • 四、信用风险、贷款产品与信用衍生产品
  • 第二节 权利、信用交易与信用制度
  • 一、权利与交易
  • 二、交易、信用交易与风险
  • 三、信用风险与信用制度
  • 四、信用制度与信用制度建设
  • 第三节 信用制度与产权
  • 一、产权、组织与信用
  • 二、产权与信用制度
  • 三、可以得出的结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信用交易形式与信用关系分类
  • 第一节 信用形式和信用制度建设研究的文献回顾
  • 第二节 信用形式演变的历史就是产权约束与反约束的历史
  • 一、个人信用到商业信用
  • 二、银行信用和国家信用的出现
  • 第三节 信用关系的变化和进一步发展
  • 第四节 信用关系的分类和信用制度建设
  • 一、非债权债务信用关系与信用产品
  • 二、信用产品的一般商品属性
  • 三、信用产品与一般信息产品的共性
  • 四、信用产品的特殊性
  • 五、信用形式、信用关系与信用制度
  •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信用风险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 第一节 保险和担保的对比分析
  • 一、保险
  • 二、担保
  • 三、保险和担保的相似点
  • 四、保险和担保的区别
  • 五、保险和担保在信用风险控制中结合的理论基础
  • 六、结合的具体案例:合同履约担保保险
  • 第二节 以保险为代表的风险分摊机制对经济效率的改善
  • 一、没有道德风险条件下具有风险分摊机制和内生专业化的模型
  • 二、分工和由完全保险引起的内生交易成本
  • 三、存在内生交易成本时,保险可以带来的社会收益
  • 第三节 扩展lio 模型到担保领域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信用风险衡量
  • 第一节 古典的信用风险衡量方法
  • 一、古典信用分析的发展
  • 二、古典信用分析的内容步骤、特点
  • 三、古典信用分析模型
  • 四、古典信用分析专家制度的缺陷
  • 五、古典信用分析方法的发展
  • 第二节 过渡模型:等级迁移概率矩阵
  • 第三节 现代信用风险分析方法
  • 一、现代信用分析方法应用的背景分析
  • 二、现代信用分析中信用风险计量的工程化模型
  • 三、现代信用分析方法的缺陷和发展
  • 第四节 信用风险衡量的最新发展
  • 一、风险管理的条件风险度量(CVaR)法
  • 二、数据挖掘技术
  • 第五节 信用分析方法实证研究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信用风险管理
  • 第一节 中国治理诚信的历史
  • 第二节 现代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工具
  • 一、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
  • 二、信用风险管理工具
  • 第三节 信用担保公司的生存原理
  • 一、研究文献回顾
  • 二、担保参与者存在风险偏好差异的冲击
  • 三、同时考虑参与者风险偏好差异和追索权
  • 四、担保行业利润的影响因素讨论
  • 五、可以得出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四节 信用风险管理面临行为金融研究的挑战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信用制度建设
  • 第一节 制度进化的种类与选择
  • 第二节 上海信用制度建设历程和经验
  • 一、上海市信用制度建设的几个主要阶段
  • 二、上海信用制度建设的方向
  • 第三节 诚信中国的建设
  • 一、加快公有制经济的股份制改造,建立明确的产权制度
  • 二、建立和完善信用交易主体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 三、征信数据的采集及评估
  • 四、信用管理教育和研究
  • 五、建立信用产品市场,用市场的力量来约束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
  • 六、信用产品的市场化
  • 七、政府经济功能的归位,带头讲信用
  • 八、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违反经济合同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违约成本
  • 九、对带头讲信用的企业或个人进行表扬和宣传,增加讲信用的收益
  • 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共建社会信用体系
  • 十一、加强信用制度建设的管理机构的建设
  • 十二、明确行业准入机制,规范各方运作行为
  • 十三、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的几项主要工作
  • 十四、征信体系建设中要注意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中文文献
  • 英文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用完善的信用制度规范“经济人”失信[J]. 淮海文汇 2008(04)
    • [2].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信用制度建设的法治路径探析[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01)
    • [3].制度变迁视角的官方出口信用制度国际比较分析[J]. 中国物价 2017(02)
    • [4].农村信用制度构建与农村金融创新路径选择[J]. 商 2015(32)
    • [5].我国信用制度建设研究[J]. 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 2018(12)
    • [6].舌尖消费盼法规监管与信用制度并行[J]. 东北之窗 2017(10)
    • [7].国家、浙江省及宁波市主要信用制度一览表[J]. 经济丛刊 2014(04)
    • [8].互联网背景下信用制度的演进和风险管理[J]. 社会科学文摘 2020(04)
    • [9].统计信用制度建立的理论分析与研究[J]. 中国市场 2017(22)
    • [10].对我国商事信用制度实现路径的思考[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04)
    • [11].关于吉林省松原市农村信用制度的调查[J]. 吉林金融研究 2012(01)
    • [12].以政府手段推进纳税领域的信用制度建设[J]. 改革与战略 2010(08)
    • [13].宏观信用制度的法律机理及建设[J]. 中国国情国力 2009(02)
    • [14].区域信用制度构建模式探析[J]. 求实 2008(12)
    • [15].《市场主体信用制度的法学思考:社会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视角》[J]. 中国信用 2019(03)
    • [16].方法与路径:我国农村信用制度的变革与发展[J]. 新疆社会科学 2018(04)
    • [17].如何完善民营企业的信用制度建设[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4(02)
    • [18].影响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信用制度障碍分析与对策[J]. 经济研究参考 2011(40)
    • [19].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信用制度的重构[J]. 探索 2010(06)
    • [20].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农地金融制度与银行信用制度之不同——以信用制度为视角[J]. 调研世界 2009(07)
    • [21].以信用制度建设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J]. 浙江金融 2009(09)
    • [22].西方信用制度的演进机制研究——基于诺斯的制度演化理论的视角[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8(09)
    • [23].“我国新闻信用制度建设研究”项目简介[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04)
    • [24].上海市企业环保信用制度研究[J]. 广东化工 2014(13)
    • [25].信用制度变迁、商业信用与企业绩效[J]. 经济问题 2011(11)
    • [26].新农村建设与建设新的信用制度[J]. 农业考古 2010(06)
    • [27].亲情文化视角下的信用制度构建研究[J]. 钦州学院学报 2009(01)
    • [28].从中国传统文化看中国纳税信用制度建设[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8(04)
    • [29].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度安排的合法化进路研究[J].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20(03)
    • [30].我国信用制度建设研究[J]. 金融理论与教学 2019(01)

    标签:;  ;  

    信用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 ——基于信用风险管理的视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