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中的多普勒频偏估计方法(英文)

移动通信中的多普勒频偏估计方法(英文)

一、移动通信中的多谱勒频偏估计方法(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冯进[1](2021)在《低真空管道高速磁悬浮车地通信系统仿真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真空管道运输(Evacuated Tube Transport,ETT)是一种以磁悬浮轨道技术为基础,构建管道形式的真空运行环境,实现列车零空气阻力、无摩擦运行的交通运输形式。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展了ETT试验线项目研究,如国外Hyperloop项目和国内高速飞车项目。车地无线通信系统作为高速飞车运行控制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了列车运行控制、运行状态监测等系统业务,与其他列控子系统共同保障了列车的安全运营。建立一个能够准确描述ETT无线通信环境、测试验证通信技术方案的半实物仿真平台具有重要的前沿研究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依托真空管道高速飞车车地无线通信系统项目,基于开源软件无线电平台以及真空管道3D建模和无线信道仿真技术,设计并实现了针对该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半实物式仿真测试平台。该平台支持不同频段的灵活调节、商用终端设备接入上网、多种物理链路的仿真以及对列车运行控制等业务的模拟,支持对NR(New Radio)研究的软件升级,成本较低,操作简便。本文的工作总结归纳如下:(1)研究了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技术方案并提出了真空管道车地无线通信系统仿真模型: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是以LTE(Long Term Evolution)技术为蓝本,包括三个子系统,分别对应LTE的核心网、接入网(基站)以及终端设备;同时考虑其无线仿真及业务需求,采用基于开源软件无线电的LTE通信平台以及空口无线信道建模的方案实现对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模拟。(2)基于射线追踪法以及3D物理建模技术实现了ETT环境下的空口无线信道仿真:利用3D建模软件Win Prop中的室内、隧道场景建模功能,参考背景项目全尺寸试验线的真空管道CAD设计以及具体建筑材料等信息,并查阅材料的电特性参数,构建了真空管道3D模型;同时基于射线追踪算法以及主径模型研究了ETT环境下的信道衰落和漏缆辐射的传播特性。(3)基于开源软件无线电平台OAI(Open Air Interface)、SRSLTE(Software Radio System LTE)实现了仿真平台的核心网和无线接入网部署:该平台在多台通用计算机上实现了完整LTE网元功能,其中核心网功能由OAI EPC承担,并基于Docker平台以容器化的方式将网元模块部署于同一台服务器;基站和终端功能分别由OAIe NB和SRSUE承担,部署于不同服务器,并采用射频硬件实现收发模拟。(4)基于搭建的车地无线通信仿真平台,进行了包括终端入网、多设备连接、多基站支持等功能方面和吞吐量、传输时延、多普勒频移等性能方面的仿真测试。验证了该仿真平台能够满足车地无线通信业务需求和关键技术仿真需求,达到了最初的设计目标。图71幅,表23个,参考文献87篇。

张超[2](2019)在《高速飞行器大动态多普勒环境下的多普勒分集方法》文中指出近几年,高超声速飞行器成为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可靠测控通信技术作为其飞行时的“耳目”也成为重点关注技术之一。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高速机动飞行时与地面测控通信站径向之间存在高速相对运动,致使接收信号带有极大的多普勒频偏及多普勒一次变化率。高超声速飞行器以1025马赫的速度在Ka通信频段下高速飞行时,产生的多普勒频偏可高达453 kHz1.133 MHz,多普勒变化率可达100 kHz/s,大动态多普勒将给现有的测控通信体制带来巨大挑战,进而导致测控信息正确解调和飞行器执行任务的失败。本文主要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测控通信中大动态多普勒带来的挑战,探索了与常规方法不同的研究思路,提出了多普勒分集与多普勒频移快速粗捕相结合的快速传输方案和整体思路。该方案具体思路为:首先通过快速粗捕获对大多普勒频偏及其变化率进行粗略的估计,经补偿将多普勒频偏缩减至多普勒分集处理能力范围之内,然后将携带残余多普勒频偏的信号交给多普勒分集系统处理,最后完成数据准确解调。相较于传统锁频锁相环捕获跟踪方法高精度、易失锁的缺陷,本文所提方法的好处在于降低多普勒捕获精度的要求,大量节省捕获时间,使用多普勒分集取代锁频锁相环的实时跟踪,巧妙的避免了复杂度高及多普勒频偏动态变化时引发的失锁问题。在总体方案和思路指导下,本文进一步探索了两种具体的多普勒分集传输实现方法。(1)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偏搬移的多普勒分集接收方法。该方法对带有残余多普勒频偏的补偿信号进行频偏搬移,产生多支路信号副本,通过合并来增强信号能量获得多普勒分集增益。仿真结果表明,快速粗捕方法在低信噪比(-5 dB)条件下能够对多普勒频偏及其变化率均可完成100%粗捕获。残余多普勒频偏在1 kHz的条件下,降低归一化多普勒频偏至0.01,将此时的频偏搬移量修正为0.4/T,能够获得更优的多普勒分集性能。故本方法在一定条件下,相较于传统捕获跟踪方法,将多普勒频偏粗捕获至1 kHz以内,就可以更快的完成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测控通信。(2)提出了一种预编码联合块反馈均衡的多普勒分集传输方法。针对多普勒分集接收方法系统性能受信道估计误差影响而较差的问题,本方法进一步通过对发送和接收联合设计以提升系统性能。该方法通过发送预编码将每一个符号信息扩散到整个传输块上,利用基于软判决块反馈均衡器通过迭代的方式,对整个数据块搜集每个符号信息,获得多普勒分集增益。仿真结果表明,当残留多普勒频偏为1 kHz时,通过5次迭代能够使误码率性能达到10-3,相较于多普勒分集接收方法系统性能得到改善。

田滔[3](2019)在《低轨卫星移动通信定位与下行同步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具有覆盖区域广、频带资源丰富、不受天气与自然灾害的影响的优点,在偏远地区以及地面通信系统无法覆盖区域发挥重要作用。针对利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进行地面目标定位以及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同步过程的问题,本文取得了以下成果。首先,对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信道传输特性及信道模型进行了简述。介绍了融合5G技术的卫星移动通信网络的网络架构。对于通信系统所处不同的传输场景,分别对大尺度衰落与小尺度衰落进行介绍。针对融合5G技术的卫星信号传输场景的特性,对影响信道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随后,通过对低轨卫星通信过程中的轨道信息的利用,研究了采用信号到达时间差(TDOA)信息的定位算法。介绍了常用定位算法,利用最小二乘法的定位算法以及基于Chan方法的定位算法。利用多颗低轨卫星,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线性定位算法以及基于泰勒级数的定位算法,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由仿真结果可知,提出的算法相较于Chan定位算法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并且给予泰勒级数的定位算法迭代时间更短。最后,研究了卫星通信中下行链路中的同步过程。首先对涉及到的5G技术中的帧结构进行介绍,对循环前缀、SS/PBCH块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卫星同步过程中的系统模型,介绍了多普勒频偏产生的原因以及多普勒频偏对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降低多普勒频偏对系统影响的多普勒频偏预补偿的方法。提出了基于循环前缀实现定时同步以及小数倍频偏、利用频域相关方法实现整数倍频偏的同步方法,该算法不受载波频偏的影响,并提出了能在性能恶劣的信道中工作的基于多径能量窗的同步方法。

王娜娜[4](2018)在《基于5G的低轨宽带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同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具有覆盖面积广、部署灵活以及不受自然灾害影响等特点,已成为未来全球化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5G NR中也定义了面向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非地面网络接入技术,利用地面5G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构建适应卫星通信场景的宽带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面向低轨卫星系统,研究基于5G的低轨宽带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同步技术。首先,研究了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信道建模。针对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传输场景,介绍了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传输信道的衰落特征,并给出了相应的信道模型。随后,研究了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定时同步和频率同步方法。基于低轨卫星系统传输模型,分析了定时和频率偏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合低轨卫星的轨道和波束信息,提出了基于波束俯视角的频偏预校正方法,以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实现多普勒频偏的快速估计和实时补偿,将频偏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接着,研究了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频率同步算法。针对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多普勒频偏值较大的问题,给出了时域分段互相关的方法,通过增加分段相关值,频偏估计的范围逐渐增大,但该算法的性能随着分段数的不断增加,频偏估计范围与分段数不成线性增长,因此该算法适用于估计多普勒频偏值较小的情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给出了将整数倍频偏与小数倍频偏分别估计的方法。针对小数倍频偏及符号定时同步提出了改进的分段相关法,其性能不受整数倍频偏的影响。针对整数倍频偏估计,给出了频域互相关法以及零导频序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解决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大频偏估计问题。最后,研究了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符号定时同步问题。首先给出基于循环前缀的符号定时同步算法,利用CP完成符号定时同步以及小数倍频偏估计,该算法性能不受大频偏的影响。因而可以作为在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大频偏场景下的符号定时同步的方法。

廖为城[5](2017)在《基于OFDM的卫星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移动用户数和数据流量的增长,为实现人们随时随地的网络互联和通信网络的全球无缝覆盖,必须研究卫星和地面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技术,从而实现通信网络的天地一体化。由于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在地面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系统中的核心位置,研究基于OFDM的卫星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对卫星/地面融合通信系统显得尤为重要。考虑到信道估计技术对通信的性能至关重要,收发双方的同步是实现通信的前提,所以本文主要针对OFDM运用于卫星移动通信中的信道估计技术和同步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首先深入研究了块状和梳状导频结构时多种信道估计算法的性能,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DFT)信道估计算法的改进算法,该改进算法通过设定衰减门限,可以滤除一定循环前缀内的噪声,从而提高信道估计性能。同时,针对块状导频结构对时变信道的敏感性,联合使用改进算法与判决反馈法,可以使块状导频对时变信道估计的适用性增强,有利于提高系统性能。其次,针对慢衰落信道中的同步技术,本文研究了基于数据辅助的同步算法运用于卫星OFDM移动通信系统。仿真分析了已有的几种同步算法在慢衰落卫星信道中的同步性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共轭恒包络零自相关(Const Amplitude Zero Auto-Corelation,CAZAC)训练序列的同步算法。该改进算法只需要在时域就可以实现同步,同时在进行定时偏差估计和整数倍频偏估计时,该改进算法相比于其他同步算法更加适用于卫星低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 SNR)环境。虽然在进行小数倍频偏估计时,该改进算法更易受多径信道影响,但改进算法的小数倍频偏估计运用于卫星信道中性能也较好。最后,当卫星移动通信中收发两端高速相对运动、多普勒频偏快速变化时,为实现频率同步,本文研究了多普勒频偏随时间的变化特性,仿真分析了两种一阶频偏变化率估计算法,并提出了一种二阶频偏变化率估计算法。

谷延光[6](2015)在《无线信道测量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在无线通信中,信道条件直接影响通信系统的性能。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础学科,信道测量一直都是通信系统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超声速飞行技术是现代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极高的应用价值。测控与通信是高超声速飞行中的关键技术,也是高超声速飞行、试验和应用的技术保证。对高超声速移动环境的信道特性研究是进行测控和通信系统设计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超声速环境下信道变化非常快,具有非常大的多普勒频移,由于存在等离子鞘套,信道损耗大,这些特点给信道测量造成了严峻的挑战。本论文主要对高超声速移动环境无线信道测量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具体的工作如下:首先,本文对高超声速移动信道的基本特性进行了介绍,对影响高超声速飞行器移动通信的一些信道参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给出了信道特征的大尺度参数和小尺度参数,其中大尺度参数主要表征信道的功率衰落情况,而小尺度参数主要用来对信道的频率选择性衰落和时间选择性衰落特性进行说明,包括信道的时延特性参数和多普勒特性参数。其次,针对高超声速信道的主要信道特征,分别对基于CAZAC序列的信道测量方案(滑动相关和SAGE算法)和基于chirp序列的信道测量方案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两种方案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形成了一种适用于高超声速场景的信道测量方法——基于CAZAC序列的脉冲压缩信道测量方法。该方法实现了对待测信道大尺度特性和小尺度特性参数的精确提取。在大尺度参数提取方面,为了降低噪声的影响,本文利用信号子空间投影(SP)原理对接收信号功率进行估计,从而对信道的大尺度特性进行统计。在功率估计的基础上对信号信噪比进行估计,为小尺度参数估计提供参考。在小尺度参数信息提取方面,对信道的功率时延谱、多普勒偏移等信息进行提取。为了提高信道测量精度,创新性地对本地信号进行周期循环处理用来提取信道特性,并通过计算仿真对该算法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基于GPS秒脉冲,优化设计发送信号帧格式,成功地对信号传输的绝对时延进行了测量。最后,利用优化的信道测量方法,对等离子鞘套模拟器进行了实地测量,对被测等离子鞘套信道的大尺度、小尺度特征进行了提取,得出随着等离子鞘套模拟器内部电子密度变化的信道特性参数曲线,并与模拟器的理论值进行对比,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但德东[7](2014)在《超高速移动OFDM系统频偏估计与信道估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因其抗衰落能力强、频谱利用率高等优点,在移动通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在空空通信等超高速移动环境下,OFDM系统对超高速移动引起的时变多普勒频偏敏感,需要对传统的OFDM系统的频偏估计和信道估计技术进行研究以适应超高速移动通信环境。本文分析了超高速移动环境下的无线信道特性和OFDM系统频偏估计、信道估计技术。在此基础上,针对超高速移动环境的特殊应用背景,深入开展了OFDM系统的频偏估计和信道估计的研究工作,本文工作的主要贡献如下:1.在研究了超高速OFDM系统传输模型和信号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前缀的频偏实时估计算法,并分析了多径传输对于循环前缀数据的“污染”效应,对该算法进行了优化,提高了算法的频偏估计性能。2.根据超高速移动OFDM系统的频偏信息时变性的特点,分析了传统的基于接收端时域频偏补偿方式实时性较差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实时性较好的时频联合频偏补偿方案。3.针对本文的时频联合的频偏补偿方案,优化了传统的信道估计算法,使得信道估计包含实时频偏信息,验证了优化后算法的估计性能。通过上述研究本文设计了超高速OFDM系统具有频偏估计、频偏补偿、信道估计的新的传输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的传输模型不仅能实时地估计多普勒效应产生的频偏,而且具有较好的信道估计性能,在高速和超高速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俞涛,胡虹,周京胜,陈刚[8](2014)在《多山、多隧道地形下的TD-SCDMA高铁覆盖方案》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不断扩大、加速,运营商对高速铁路的通信覆盖需求日益增加。TDSCDMA高速铁路覆盖一直是移动通信中的一项难题,目前国内高铁覆盖仍以2G网络为主,TD-SCDMA的成功案例较少。本文就多山、多隧道地形下的高铁覆盖方案,包括链路预算,切换关系,以及不同场景的建设方式进行了探讨。

石钧[9](2012)在《OFDM无线通信系统信道估计及自适应算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在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而信道估计及自适应算法是OFDM系统中的主要关键技术。本文选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探讨了如何降低多径信道中频率选择性衰落以及时间选择性衰落的影响,以抑制系统的载波间干扰(ICI),从而提高OFDM系统性能。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针对一般频域信道估计算法存在的运算复杂度高以及低秩算法准确性下降的问题,本文基于分数时延抽头近似(FTCA)信道模型,提出了一种结合FTCA模型和传统LMMSE算法的信道估计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降低原有的信道估计算法复杂度的基础上,实现了近似于传统LMMSE信道估计算法的误码率性能。而且,该信道估计获得的误码率性能远优于采用同样导频数量的基于梳状导频LMMSE信道估计的插值算法。为了解决快时变环境下OFDM系统载波间干扰(ICI)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快时变衰落OFDM信道估计的FTCA基扩展模型,即FTCA-BEM模型。由于此基扩展模型与Jakes模型的拟合程度较高,因此该算法可以适用于相对多谱勒频率较大的无线通信信道估计。此外,本文还推导了相应于这些算法的优化导频序列以进一步改进信道估计算法的性能。由于MIMO-OFDM系统中,不同空间信道上,不同子载波的衰减存在差异,根据接收端信道估计获得各子载波信道增益的信息反馈,在发送端再自适应地进行比特功率分配,即可达到优化系统性能的目的。本文针对V-BLAST OFDM系统,提出了一种有记忆的可变步长的迭代“注水”算法,发送端只需知道各子载波信道的信噪比信息,并且无需预编码和成形,就可以完成系统性能的优化。这样既减少了反馈的信息量,又降低了系统和自适应算法的复杂度、从而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的方向和主要内容,进行了展望。

靳营[10](2011)在《WCDMA上行链路频偏估计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铁场景下,WCDMA上行链路存在较大多普勒频率偏移,严重影响系统性能。如何在高速无线通信环境下实现准确、实时、高效的频偏估计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也是本文的主题。频偏估计在突发模式下无线通信相干检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动态的频偏估计与补偿过程,将补偿后的信号的频偏固定在较小的范围内,从而使信号解调更可靠,提升基带系统接收性能。首先本文论述了WCDMA系统模型与物理层协议的演进,并对系统中随机接入和上行专用链路的无线帧结构,RAKE接收基本原理进行了讨论;其次分析了频偏产生的机理与影响,研究了频偏估计基础理论和频偏估计性能的理论界;再次,分别对随机接入信道和上行专用信道的频偏估计进行了研究。在现有随机接入信道频偏估计算法的基础上,结合多径功率时延比值关系和插值理论研究了一种优化算法。对专用上行链路采用了基于导频符号和去极性非导频符的自相关函数法频偏估计,为了改进频偏补偿的性能,对频偏补偿进行了优化。最后,本文阐述了随机接入信道和专用信道的频偏估计改进算法在DSP上的实现,并详细讨论多径处理的相关参数设计对频偏估计性能的影响,根据性能测试数据,对算法的实际性能作了详细的分析,数据证明新算法有较好的性能优势。

二、移动通信中的多谱勒频偏估计方法(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移动通信中的多谱勒频偏估计方法(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低真空管道高速磁悬浮车地通信系统仿真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开源软件无线电仿真研究现状
        1.2.2 类ETT环境信道建模研究现状
        1.2.3 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4 本章小结
2 仿真平台相关技术分析
    2.1 LTE协议及组网架构
    2.2 软件无线电基础理论
    2.3 开源无线电架构分析
        2.3.1 OAI源码架构
        2.3.2 SRSLTE架构
    2.4 本章小结
3 仿真平台系统方案设计
    3.1 高速飞车车地通信系统技术方案
        3.1.1 车地通信系统架构
        3.1.2 关键技术设计方案
    3.2 车地通信仿真平台设计需求分析
        3.2.1 通信系统基本模型
        3.2.2 通信业务模拟需求
        3.2.3 关键技术仿真需求
    3.3 飞车车地通信仿真平台系统方案
        3.3.1 仿真平台系统方案
        3.3.2 仿真平台系统资源
    3.4 本章小结
4 ETT空口无线信道仿真
    4.1 预测模型理论分析
        4.1.1 SBR射线追踪
        4.1.2 主径预测模型
    4.2 低真空管道3D建模
        4.2.1 管道仿真模型
        4.2.2 仿真参数设置
    4.3 空口无线传播仿真
        4.3.1 衍射作用影响
        4.3.2 反射次数影响
        4.3.3 不同频率影响
        4.3.4 漏泄电缆辐射
    4.4 本章小结
5 车地通信仿真平台实现
    5.1 仿真平台网络架构
        5.1.1 平台网络架构
        5.1.2 Docker容器化
    5.2 核心网自动化配置
    5.3 接入网侧功能部署
        5.3.1 基站侧功能部署
        5.3.2 终端侧功能部署
    5.4 450M多频段实现
    5.5 空口无线传输实现
        5.5.1 路径损耗模型
        5.5.2 时延扩展影响
        5.5.3 多谱勒频移模拟
    5.6 终端入网流程解析
    5.7 本章小结
6 车地通信仿真平台测试
    6.1 平台调测方法分析
        6.1.1 LOG日志系统
        6.1.2 T_tracer调试
        6.1.3 Scope图界面
        6.1.4 终端跟踪工具
        6.1.5 SRSGUI视图
    6.2 仿真平台测试环境
    6.3 仿真平台功能测试
        6.3.1 终端入网注册
        6.3.2 模块数据通信
        6.3.3 多个终端支持
    6.4 仿真平台性能测试
        6.4.1 多个频段支持
        6.4.2 信道带宽测试
        6.4.3 多谱勒频移测试
        6.4.4 传输性能测试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索引
表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高速飞行器大动态多普勒环境下的多普勒分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动态多普勒捕获跟踪方法研究现状
        1.2.2 多普勒分集方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第二章 高速移动环境中传输理论基础
    2.1 信道衰落特性
        2.1.1 多径效应
        2.1.2 多普勒效应
        2.1.3 高速移动信道传输模型
    2.2 多普勒频移估计与补偿
        2.2.1 基于FFT多普勒频偏估计原理
        2.2.2 多普勒频移补偿原理
        2.2.3 经典的多普勒频移捕获算法
    2.3 多普勒分集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超声速飞行器多普勒分集接收方法研究
    3.1 多普勒分集接收整体方案设计
        3.1.1 经典的多普勒频移捕获跟踪方案
        3.1.2 多普勒分集接收结合快速粗捕获方案设计
    3.2 多普勒频移快速粗捕获环节
        3.2.1 基于多通道的并行快速粗捕获方法
        3.2.2 多普勒频移快速粗捕获仿真结果与分析
    3.3 多普勒分集接收环节
        3.3.1 基于频偏搬移的多普勒分集接收方法
        3.3.2 分集支路频偏搬移量的选取
        3.3.3 最大比合并比参数计算
    3.4 基于频偏搬移的多普勒分集接收仿真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预编码联合块反馈均衡的多普勒分集传输方法
    4.1 基于预编码联合块反馈均衡的多普勒分集传输方案
    4.2 预编码与导频传输设计
        4.2.1 多普勒域复用预编码
        4.2.2 导频辅助传输设计
    4.3 基于MMSE的信道估计
        4.3.1 MMSE的估计原理
        4.3.2 MMSE信道估计
    4.4 块反馈均衡译码器
        4.4.1 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滤波系数
        4.4.2 BDFE输出软信息推导
    4.5 基于预编码联合块反馈均衡的多普勒分集传输实验仿真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低轨卫星移动通信定位与下行同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数学符号说明
缩略语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卫星移动通信
        1.1.2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1.1.3 5G技术展望
        1.1.4 OFDM技术
    1.2 论文的内容安排
第2章 融合5G的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信道模型
    2.1 引言
    2.2 基于5G的卫星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2.3 卫星信道模型
        2.3.1 大尺度衰落
        2.3.2 小尺度衰落
    2.4 融合5G技术的卫星信道模型参数
        2.4.1 LOS概率
        2.4.2 路径损耗与阴影衰落
        2.4.3 闪烁
    2.5 小结
第3章 基于多颗低轨卫星的定位算法
    3.1 引言
    3.2 常用定位方法介绍
        3.2.1 利用最小二乘估计进行定位
        3.2.2 利用Chan算法进行定位
    3.3 一种基于最小二乘线性估计定位算法
    3.4 一种基于泰勒级数的定位算法
    3.5 仿真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低轨卫星下行链路同步算法
    4.1 引言
    4.2 5G NR帧结构
    4.3 系统模型
        4.3.1 卫星通信系统模型
        4.3.2 多普勒频偏
        4.3.3 符号定时偏差与载波频率偏差
    4.4 多普勒频偏预补偿
    4.5 基于循环前缀的时频联合估计方法
    4.6 基于多径能量窗的同步方法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附录
致谢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
参考文献

(4)基于5G的低轨宽带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同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数学符号说明
缩略语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OFDM技术
        1.3.2 MIMO技术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宽带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信道建模
    2.1 引言
    2.2 卫星移动通信传输场景
    2.3 卫星移动通信信道衰落特征
        2.3.1 路径损耗
        2.3.2 好状态坏状态
        2.3.3 大气衰减
        2.3.4 快衰落模型
    2.4 卫星传输信道模型建模
        2.4.1 宽带模型
        2.4.2 多普勒扩展
        2.4.3 功率角度谱分布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定时和频率偏差
    3.1 引言
    3.2 系统模型
        3.2.1 多普勒频偏模型
        3.2.2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载波频率偏差对系统性能影响
        3.2.3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OFDM符号定时以及载波频率偏差分析
    3.3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频偏预补偿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频率同步算法
    4.1 引言
    4.2 同步序列定义
    4.3 基于M-part相关的载波频偏估计算
        4.3.1 M-part法
        4.3.2 仿真结果
        4.3.3 仿真结果分析
    4.4 频域互相关法
        4.4.1 频域互相关法分析
        4.4.2 仿真及仿真结果分析
    4.5 基于零导频的频偏估计方法
        4.5.1 频域导频序列设计
        4.5.2 基于频域导频序列的频偏估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符号定时同步
    5.1 引言
    5.2 定时误差的影响
    5.3 系统模型
    5.4 基于循环前缀的同步算法
    5.5 仿真结果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贡献
    6.2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
致谢

(5)基于OFDM的卫星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卫星通信系统发展现状
        1.2.2 OFDM信道估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OFDM同步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贡献与创新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卫星移动通信OFDM系统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OFDM系统技术基础
        2.2.1 OFDM系统基本原理
        2.2.2 基于IFFT/FFT的OFDM系统
        2.2.3 OFDM系统中同步偏差的影响
        2.2.4 OFDM系统关键技术
    2.3 卫星无线信道特性
        2.3.1 多径衰落信道特性
        2.3.2 多径衰落信道的统计分析
        2.3.3 无线信道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卫星移动通信OFDM系统信道估计
    3.1 引言
    3.2 OFDM信道估计导频结构
    3.3 经典OFDM信道估计算法与插值算法
        3.3.1 信道估计算法
        3.3.2 信道插值算法
    3.4 基于DFT信道估计算法及其改进算法
        3.4.1 基于DFT信道估计算法
        3.4.2 改进的DFT信道估计算法
        3.4.3 改进算法与判决反馈法综合运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卫星移动通信OFDM系统同步算法
    4.1 引言
    4.2 卫星OFDM系统同步算法
        4.2.1 Schmidl同步算法
        4.2.2 Minn同步算法
        4.2.3 PN加权CAZAC训练序列同步算法
        4.2.4 共轭CAZAC训练序列同步算法
        4.2.5 改进的共轭CAZAC训练序列同步算法
    4.3 算法性能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卫星移动通信OFDM系统频偏变化率估计
    5.1 引言
    5.2 ML估计算法在OFDM同步技术中的运用
    5.3 一阶频偏变化率估计
        5.3.1 基于循环前缀CP的估计算法
        5.3.2 基于ML的估计算法
        5.3.3 两种估计算法性能比较
    5.4 二阶频偏变化率估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成果
附件

(6)无线信道测量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高超声速移动信道特性研究
    2.1 高超声速移动信道功率损耗特性分析
    2.2 高超声速移动信道多径效应特性分析
        2.2.1 信道的多径效应
        2.2.2 信道的功率时延谱及对应时延参数
    2.3 高超声速移动信道多普勒效应特性分析
        2.3.1 信道的多普勒效应
        2.3.2 信道多普勒功率谱及对应参数
    2.4 高超声速移动信道大尺度参数分析
        2.4.1 大尺度衰落特性参数
        2.4.2 中值电平
        2.4.3 衰落门限与衰落深度
        2.4.4 电平通过率和平均衰落持续时间
    2.5 高超声速移动信道小尺度参数分析
        2.5.2 信道功率时延谱的估计方法
        2.5.3 信道多普勒功率谱的估计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超声速移动信道测量方案研究
    3.1 高超声速移动环境信道模型假设
    3.2 高超声速移动信道测量方案的选取分析
    3.3 基于CAZAC序列的SAGE算法信道测量方案
        3.3.1 基于CAZAC序列的滑动相关信道测量方案
        3.3.2 SAGE算法基本原理
        3.3.3 帧格式的设计
        3.3.4 基于CAZAC序列的SAGE算法信道测量方案
        3.3.5 SAGE算法循环弹出机制的改进
        3.3.6 SAGE算法性能的分析
    3.4 基于CAZAC信号的脉冲压缩信道测量方案
        3.4.1 基于chirp序列信道测量的基本原理
        3.4.2 CAZAC序列与chirp信号相似性分析
        3.4.3 基于CAZAC信号的脉冲压缩方案
        3.4.4 方案性能分析
        3.4.5 帧格式设计
        3.4.6 处理算法的改进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CAZAC序列的脉冲压缩方案信道参数提取研究
    4.1 高超声速信道参数提取
    4.2 信道大尺度参数提取
    4.3 基于信号空间投影的信噪比估计
        4.3.1 信号空间投影算法的基本模型基础
        4.3.2 信号空间投影算法的基本原理
        4.3.3 信号空间投影算法的的改进实现
        4.3.4 改进信号空间投影算法的仿真分析
    4.4 信道小尺度参数提取
        4.4.1 算法仿真参数的分析确定
        4.4.2 信道功率时延谱测量性能分析
        4.4.3 信道测量算法幅度分辨率分析
        4.4.4 信道测量算法时延分辨率分析
        4.4.5 信道测量算法样本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超声速移动信道测量方案实验数据处理
    5.1 动态等离子鞘套的空时频信道测量方案性能验证
        5.1.1 动态等离子嵌套信道模拟器介绍
        5.1.2 动态等离子嵌套信道测量方案简介
        5.1.3 项目方案适用性分析
    5.2 动态等离子鞘套的空时频信道测量数据分析
        5.2.1 信道的幅值、相位衰落(样本)
        5.2.2 接收信号的电平特性
        5.2.3 信道相位变化情况
        5.2.4 信道多普勒频谱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超高速移动OFDM系统频偏估计与信道估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无线信道传输特性与OFDM技术
    2.1 无线信道传输特性
        2.1.1 无线信道衰减效应
        2.1.2 多径效应
        2.1.3 多普勒效应
    2.2 无线信道传输模型
        2.2.1 瑞利衰落模型
        2.2.2 超高速移动环境信道传输模型
    2.3 OFDM基本原理
        2.3.1 OFDM调制原理
        2.3.2 OFDM数学模型和系统结构
    2.4 本章总结
第三章 基于训练序列的OFDM系统频偏估计
    3.1 OFDM频偏估计技术概述
    3.2 OFDM系统训练序列结构分析
    3.3 基于训练序列的Moose频偏估计算法分析
        3.3.1 Moose频偏估计算法
        3.3.2 Moose频偏估计算法性能验证
    3.4 基于训练序列的Schmidl and Cox频偏估计算法分析
        3.4.1 Schmidl and Cox频偏估计算法原理分析
        3.4.2 Schmidl and Cox频偏估计算法性能验证
    3.5 本章总结
第四章 基于导频的OFDM系统信道估计
    4.1 基于导频辅助信道估计
        4.1.1 块状导频
        4.1.2 梳状导频
        4.1.3 混合导频
    4.2 基于导频的信道估计算法研究
        4.2.1 最小平方信道估计
        4.2.2 线性最小均方误差信道估计
        4.2.3 奇异值分解信道估计
    4.3 信道估计性能仿真与分析
        4.3.1 算法性能对比实验
        4.3.2 多普勒频偏影响信道估计性能实验
        4.3.3 奇异值分解算法维度影响性能试验
        4.3.4 实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高速OFDM系统频偏与信道估计研究
    5.1 超高速OFDM实时频偏估计算法研究
    5.2 超高速OFDM实时频偏估计算法性能验证
        5.2.1 实时频偏估计算法的抗多径效应验证
        5.2.2 循环前缀对实时频偏估计算法影响验证
        5.2.3 本文算法与经典频偏估计算法对比
    5.3 超高速OFDM系统时频联合频偏补偿方案
    5.4 超高速OFDM系统信道估计算法研究
    5.5 超高速OFDM系统信道估计算法性能验证
        5.5.1 残留频偏补偿范围验证试验
        5.5.2 子载波个数对残留频偏补偿的信道估计影响验证
        5.5.3 三种具有残留频偏补偿信道估计算法性能比较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工作及发表的论文

(8)多山、多隧道地形下的TD-SCDMA高铁覆盖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一、多普勒效应
二、穿透损耗及链路预算
    1、车体穿透损耗的影响
    2、链路预算
        (1) 隧道外链路
        (2) 隧道内链路
三、建设方案
    1、切换关系设置要求
    2、站址要求
        (1) 基站距离铁路的垂直距离要求
        (2) 基站间的站距要求
        (3) 隧道内的站距要求
    3、天线参数设置
        (1) 隧道外天馈设置
        (2) 隧道内覆盖方式
        (3) 隧道口覆盖方式
四、结语

(9)OFDM无线通信系统信道估计及自适应算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无线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1.2.1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
        1.2.2 MIMO技术
        1.2.3 MIMO-OFDM技术
    1.3 OFDM信道估计算法综述
    1.4 本文的内容安排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无线传播环境
    2.1 前言
    2.2 多径信道参数
        2.2.1 频率选择性衰落参数
        2.2.2 时间选择性衰落参数
        2.2.3 空间选择性衰落参数
    2.3 无线通信信道分类
        2.3.1 多径时延引起的信道衰落
        2.3.2 多谱勒频移引起的衰落
    2.4 衰落概率模型
        2.4.1 瑞利衰落
        2.4.2 莱斯模型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准静态信道下参数化信道估计算法研究
    3.1 引言
    3.2 OFDM系统的基本原理
    3.3 准静态信道下参数化信道估计算法
        3.3.1 基于块状导频的频域信道估计算法
        3.3.2 基于梳状导频结构的频域信道估计算法
        3.3.3 基于实际信道模型的信道估计
    3.4 基于FTCA信道模型的信道估计算法
        3.4.1 FTCA信道模型
        3.4.2 基于FTCA信道模型的信道估计算法
        3.4.4 FTCA信道模型中信道估计算法的仿真
    3.5 FTCA模型及信道估计的理论分析
    3.6 基于FTCA的信道估计改进算法
        3.6.1 基于FTCA的信道估计改进算法
        3.6.2 FTCA信道估计和插值算法的比较
    3.7 仿真结果和分析
    3.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快时变环境中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
    4.1 引言
    4.2 子载波间干扰(ICI)分析
    4.3 复指数基信道模型
    4.4 OFDM的系统模型
    4.5 快时变信道中的信道估计
    4.6 导频序列的设计
        4.6.1 LS信道估计的导频优化
        4.6.2 LMMSE信道估计导频优化
        4.6.3 导频的设计步骤
    4.7 仿真结果及分析
    4.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MIMO-OFDM系统自适应比特功率分配
    5.1 引言
    5.2 MIMO-OFDM系统模型
    5.3 注水定理和调制方案
    5.4 自适应比特功率分配算法的探讨
        5.4.1 Hughes-Hartogs算法
        5.4.2 Chow算法
        5.4.3 Fi scher算法
        5.4.4 基于误比特率的功率分配算法
    5.5 一种适用于MIMO-OFDM的比特功率分配算法
        5.5.1 自适应比特优化算法的推导
        5.5.2 MIMO-OFDM自适应算法的检测
        5.5.3 MIMO-OFDM自适应比特功率算法
    5.6 仿真结果及分析
    5.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论文工作及创新成果总结
    6.2 今后工作展望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论文

(10)WCDMA上行链路频偏估计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物理层协议概述
    1.3 频偏估计研究现状
    1.4 本文内容与组织架构
第二章 WCDMA基带接收系统基础理论
    2.1 无线链路衰落环境
        2.1.1 多径时延及影响
        2.1.2 多普勒效应
        2.1.3 时延扩展与搜索窗
    2.2 上行链路无线帧结构
        2.2.1 随机接入过程与链路帧结构
        2.2.2 专用上行链路处理与帧结构
    2.3 RAKE接收机设计理论
        2.3.1 RAKE原理
        2.3.2 多径搜索原理
        2.3.3 多径峰值检测算法
        2.3.4 频偏估计与信道估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频偏估计原理及影响
    3.1 频偏估计理论
        3.1.1 克拉美劳界CRB
        3.1.2 最大似然频偏估计
        3.1.3 算法评估指标
    3.2 频偏的产生机理及影响
        3.2.1 频偏的产生机理
        3.2.2 频偏对解调性能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铁场景频偏估计算法设计
    4.1 RACH信道频偏估计补偿
        4.1.1 传统频偏估计算法
        4.1.2 多径能量比值估计法
        4.1.3 多径能量插值估计法
    4.2 专用链路频偏估计补偿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算法的DSP实现与性能分析
    5.1 基带处理算法实现概述
        5.1.1 上行码片级处理
        5.1.2 随机接入控制
    5.2 频偏估计补偿算法的DSP实现
        5.2.1 RACH算法实现
        5.2.2 专用链路算法实现
    5.3 性能分析与参数优化
        5.3.1 基带的性能指标Eb/No
        5.3.2 算法性能分析
        5.3.3 相关参数优化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移动通信中的多谱勒频偏估计方法(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低真空管道高速磁悬浮车地通信系统仿真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 冯进.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2]高速飞行器大动态多普勒环境下的多普勒分集方法[D]. 张超.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3]低轨卫星移动通信定位与下行同步技术研究[D]. 田滔. 东南大学, 2019(06)
  • [4]基于5G的低轨宽带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同步技术研究[D]. 王娜娜. 东南大学, 2018(05)
  • [5]基于OFDM的卫星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 廖为城. 电子科技大学, 2017(03)
  • [6]无线信道测量关键技术研究[D]. 谷延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 [7]超高速移动OFDM系统频偏估计与信道估计[D]. 但德东. 合肥工业大学, 2014(06)
  • [8]多山、多隧道地形下的TD-SCDMA高铁覆盖方案[J]. 俞涛,胡虹,周京胜,陈刚. 通信与信息技术, 2014(02)
  • [9]OFDM无线通信系统信道估计及自适应算法的研究[D]. 石钧.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1)
  • [10]WCDMA上行链路频偏估计技术研究与实现[D]. 靳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07)

标签:;  ;  ;  ;  ;  

移动通信中的多普勒频偏估计方法(英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