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科护士执业倦怠干预与对患者态度的效果分析

艾滋病科护士执业倦怠干预与对患者态度的效果分析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0041)

【摘要】目的了解艾滋病科护士人员日常工作产生职业倦怠感及对艾滋病患者态度,并对干预前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填写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内容包括护士人员基本情况、职业倦怠情况调查表及对传艾滋病患者态度情况。结果:经过艾滋病及传染相关知识培训后,艾滋病科护士人员情绪衰竭。情感疏远、缺乏个人职业成就感比例分别降至29.1%、15.6%、38.3%,各项平均得分为20.6±8.08,15.7±7.2,39.4±12.1。结论:对艾滋病科护士人员进行艾滋病专业知识培训,可以有效降低护士人员职业倦怠感,改善紧张医患关系。

【关键词】艾滋病科职业倦怠人工干预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0-0290-02

职业倦怠是个体长期从事某一职业产生心理疲惫现象,主要表现为情绪衰竭,对待他人情感疏远,对待工作毫无热情、缺乏职业成就感[1]。采取合适的人为干预,对护士进行有效的职业培训,可以降低专科护士人员职业倦怠感,提高其职业成就感,对患者的治疗、改善医患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及其传染知识培训旨在降低相关护士人员职业倦怠感,提高对艾滋病患者的人之态度[3]。本研究对艾滋病科护士执业倦怠干预前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后期改善艾滋病专科护士人员职业倦怠感,提高对艾滋病患者服务水平提供建议和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选择云南省2016年至2017年月参加艾滋病科专科护士职业培训学员5期学员1000名,在培训课程开始前,及培训后结束3个月分别填写编制的艾滋病科职业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筛选标准为:(1)学员参加培训前未参加过任何艾滋病及传染相关培训;(2)培训后结束3个月护士学员仍从事艾滋病患者的护理工作;(3)调查问卷填写完整有效。共筛选出314份有效调查问卷。对筛选出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对比分析。

1.2效果评价方法

艾滋病科职业调查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参与调查人员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工作经历、培训经历等,第二部分主要是马斯勒倦怠量表(MBI-HSS),第三部分是艾滋病专科护士人员对患者态度调查表。马斯勒倦怠量表(MBI-HSS)分为情绪衰竭、情感疏远、缺乏个人职业成就感三个维度。其中情绪衰竭维度包含9个题目,9~27分为中度倦怠,27分以上为高度倦怠。情感疏远包含5个题目,6-9分为中度倦怠,9分以上为高度倦怠。缺乏个人职业成就感包含8个题目,得分34~39分为中度倦怠,34分以上为高度倦怠。对患者态度调查表共有13个题目,得分13~26分为对患者态度较差,26~40分为对患者态度中等。

1.3数据处理工具

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方法为z值检验。

2.结果

2.1314名受培训者学员一般情况

314名受训者中,女性308人,占比98.1%,男性5名,占比1.9%。平均年龄34.5岁,30岁以下者最多,为170人,占比54.1%。30~50岁者137人,占比43.6%,大于50岁者7人,占比2.2%。职称为护士者最多,134人,占比42.7%;护师111人,占比35.4%;主管护师63人,占比20.1%;副主任及以上护师5人,占比1.6%。

2.2艾滋病科护理人员接受培训前后职业倦怠分析

培训前后,艾滋病科护士人员在职业倦怠表的三个维度平均得分情况为:情绪衰竭维度平均得分由32.6±9.08下降至20.6±8.08,情感疏远维度平均得分由24.3±10.0下降至,职业成就感维度平均得分由39.4±12.1降低至12.3±5.6。SPSS统计分析z检验表明,培训前后职业倦怠的在三个维度平均得分z值分别为:情感衰竭维度,z=12.114,P=0.002;情感疏远维度差z=11.007,P=0.004;职业成就感维度z=19.048,P<0.001;平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人工干预前后职业倦怠得分情况表

注:Ⅰ,Ⅱ分别表示培训前后人数

2.3艾滋病科护理人员接受培训前后对艾滋病患者态度调查

表2统计数据表明,艾滋病科护理人员培在训后对艾滋病患者认知态度有所改善。问卷第8题结果表明,护理人员培训后更加注重保护患者隐私,问卷第9题结果表明,护理人员培训后认识到在做护理工作的同时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表2艾滋病科护士培训前后对艾滋病患者态度差异分析

3.讨论

3.1倦怠干预培训的效果评价

医疗卫生行业是职业倦怠高发行业,由于护士人员日常工作面临着强度高、压力大、工作对象特殊等特点,护士更是职业倦怠高发人群【4】。从职业倦怠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艾滋病科护士在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处于高度倦怠的占比均超过了50%。表1的结果分析表明,培训后艾滋病科护士职业倦怠情况有明显改善,这表明职业倦怠干预的培训可以增强护士人员的职业成就感,改善职业倦怠,使他们更好的投入到医疗一线工作。

3.2干预培训对艾滋病科护士对患者认知态度的效果评价

调查结果表明,培训后艾滋病科护士在对待艾滋病患者的隐私保护、心理健康教育、日常护理等方面有明显提高。在第9题对患者健康教育的问题上,培训后,愿意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护理工作外健康教育的比例从10.5%提高到了77.3%;在第11个问题上,培训后艾滋病科护士能够真确认知艾滋病护理工作从46.5%升至93.6%,这说明培训明显的更提高了对艾滋病及其患者的正确认知态度。

4.结语

近年以来,艾滋病患者及其病毒携带者数量在我国稳步增长,防治艾滋病成为社会关注话题。艾滋病科护士处在治疗艾滋病、护理艾滋病患者的第一线,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艾滋病防治的成效。有针对性的对艾滋病科护士人员进行培训,可以降低职业倦怠感,提高他们的职业成就感,改善他们对艾滋病患者的认知态度,从而更有效的为防艾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骆宏,叶志弘,冯莺.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领域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2-14.

[2]庞娇艳,柏涌海,唐晓晨,等.正念减压疗法在护士职业倦怠干预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0):1529-1536.

[3]那文艳,杨红叶,王志英,等.临床护理人员对艾滋病认知、态度及行为现状的调查分析[J].广西医学,2008,30(4):538-540.

[4]蒋燕,陈英群,于德华.护士职业倦怠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3,22(1):59-60.

标签:;  ;  ;  

艾滋病科护士执业倦怠干预与对患者态度的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