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鲆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鲽形目鱼类系统关系分析研究

牙鲆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鲽形目鱼类系统关系分析研究

论文题目: 牙鲆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鲽形目鱼类系统关系分析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海洋生物学

作者: 徐晓斐

导师: 包振民,张全启

关键词: 牙鲆,地理群体,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鲽形目,系统进化

文献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实验利用AFLP技术研究了4个野生牙鲆地理群体及野生牙鲆与养殖牙鲆的遗传多样性。并且通过对核糖体18SrDNA和ITS1测序,一方面研究了ITS1作为分子标记分析牙鲆群体水平上遗传多样性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分析了鲽形目9种鱼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 1 采用7对AFLP选择性引物组合分析了牙鲆4个不同地理群体110个个体的遗传结构差异和遗传变异水平。共得到775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数为452,比例为58.32%。计算4个群体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其中中国威海群体群体(W群体)群体内遗传相似度最低,为0.9035;中国福建群体(F群体)次之,为0.9067:然后是同本群体(J群体),为0.9088,最高的是韩国群体(K群体),为0.9131。这说明W群体具有最高的群体内遗传多样性,K群体具有最低的群体内遗传多样性,F、K群体位于二者之间。从群体间遗传距离来看,W群体和F群体间的距离最大为0.0747,而W群体与K群体间的距离最小为0.0613。这说明W群体和F群体间遗传差异最大,W群体与K群体间遗传差异最小。4个群体的遗传分化指数为0.3565,说明4个群体的遗传结构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因此,如果威海群体想引种,最好是引进福建群体来提高牙鲆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2 分析比较了荣成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养殖群体的群体内遗传相似度为0.90,高于野生群体0.89,而平均杂和度养殖群体是0.1093,低于野生群体的0.1225,这说明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于野生群体已有所下降,可能的原因是由于亲本数量有限造成了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的下降。两个群体的扩增位点数在不同显性频率区间内的分布表明两个群体的遗传结构很相似。考量两个群体遗传变异的来源,有89.21%来源于群体内,只有10.79%来源于群体间。这可能由于Y群体是R群体的子一代,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遗传结构。 3 利用根据虹鳟保守序列设计的引物扩增得到了牙鲆完整的ITS1序列,片断长度在750bp左右,其G+C含量高于60%,而A+T含量低于40%,这说明牙鲆的ITS1是一段高G-C含量的序列。ITS因其协同进化而使各个重复单元趋于一致,所以经常被用于分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本实验分析了牙鲆不同个体以及不同克隆ITS1序列(共23个序列)的差异,通过序列比对可以发现,牙鲆的ITS1不仅存在个体间差异,还存在着个体内差异。不同克隆间的序列差异主要表现为微卫星的插入和缺失,而不同个体间

论文目录:

引言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节 海洋生物遗传多样性

第二节 分子标记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章 牙鲆不同地理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实验材料和方法

第三节 实验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二章 牙鲆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实验材料和方法

第三节 实验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三章 牙鲆转录间隔区1(ITS1)克隆和序列分析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实验材料和方法

第三节 实验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四章 9种鲽形目鱼类核糖体185 rDNA和ITS1序列及分子系统学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实验材料和方法

第三节 实验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0-26

参考文献

  • [1].牙鲆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鲽形目鱼类分子系统学初步研究[D]. 尤锋.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1
  • [2].古环境变化和人工选择对鲫属鱼类遗传结构的影响[D]. 王姝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赤点石斑鱼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D]. 陈省平.中国海洋大学2007
  • [2].牙鲆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鲽形目鱼类分子系统学初步研究[D]. 尤锋.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1
  • [3].中国近海小黄鱼、带鱼和小带鱼的遗传多样性以及八种石首鱼类的分子系统进化[D]. 蒙子宁.厦门大学2003
  • [4].中国胭脂鱼遗传多样性及亚口鱼科分子系统学研究[D]. 孙玉华.武汉大学2004
  • [5].性别控制技术与选择标记在牙鲆育种中的应用研究[D]. 连建华.中国海洋大学2004
  • [6].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研究[D]. 王玲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
  • [7].遗传标记在鱼类育种和生态研究中的应用[D]. 王忠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
  • [8].长江流域几种重要鱼类的分子标记筛选开发及群体遗传分析[D]. 廖小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
  • [9].中国鲚鱼的形态变异、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研究[D]. 程起群.复旦大学2005
  • [10].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鲌亚科鱼类系统发生的研究[D]. 王伟.华东师范大学2007

标签:;  ;  ;  ;  ;  ;  ;  

牙鲆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鲽形目鱼类系统关系分析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