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摩托车产业名牌集群发展战略模式研究

重庆市摩托车产业名牌集群发展战略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

摩托车产业是重庆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在过去重庆摩托车行业急剧的发展过程中累积了许多的矛盾和问题,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把重庆打造成中国的“摩托车之都”,必须尽力提高重庆摩托车产业的名牌竞争力。本文运用集群经济理论和实践,探索促进摩托车产业名牌集群发展的战略模式,不仅对增强重庆工业竞争力意义重大,而且对重庆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等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产业集群是当今产业组织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产业集群的壮大,对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保证经济运行质量的作用越来越大,是一种可扩展的跨越式发展模式,基于产业集群而形成的集群经济早已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板块和亮点。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与趋势,以及产业集群影响产业竞争力的机制,对重庆摩托车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模式的选择至关重要。重庆摩托车行业尽管发展迅速,但发展中暴露出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对其发展起着一定的滞后作用。面对重庆市政府提出的把重庆打造成“摩托车之都”的目标,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应对的策略是什么?如何提高重庆摩托车产业的名牌竞争力,探索促进摩托车产业名牌集群发展的战略模式,不仅对增强重庆工业竞争力意义重大,而且对重庆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等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产业集群理论出发,根据摩托车行业的品牌发展战略的相关理论原则,并结合重庆摩托车行业的现状,用SWOT方法,分析了重庆市摩托车行业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结合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了重庆摩托车行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辅助行业、企业策略、结构及竞争者,两大辅助性要素即机遇和政府行为等。综合考虑后提出了重庆摩托车产业名牌集群发展战略的对策,以提高重庆摩托车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重庆摩托车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2 产业集群理论及其研究概述
  • 2.1 产业集群理论的由来
  • 2.2 产业集群的特征
  • 2.2.1 弹性专精
  • 2.2.2 合作竞争
  • 2.2.3 社会文化
  • 2.3 产业集群的成因
  • 2.3.1 规模经济与交易费用
  • 2.3.2 路径依赖
  • 2.3.3 学习因素
  • 2.3.4 地理的、历史的、政治的和偶然的因素
  • 2.4 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 2.5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集群影响产业竞争力的机制
  • 3 重庆市摩托车产业的基本现状
  • 3.1 重庆摩托车行业的SWOT分析
  • 3.1.1 优势
  • 3.1.2 劣势
  • 3.1.3 威胁与机遇
  • 3.2 重庆摩托车产业的波特钻石模型分析
  • 3.2.1 生产要素
  • 3.2.2 需求条件
  • 3.2.3 相关的支持性产业
  • 3.2.4 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
  • 3.2.5 机遇
  • 3.2.6 政府角色
  • 4 重庆摩托车行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
  • 4.1 重庆摩托车行业产业集群形成阶段
  • 4.2 重庆摩托车行业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
  • 4.3 重庆摩托车行业产业集群的成熟阶段
  • 5 重庆市摩托车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
  • 5.1 工业基础雄厚
  • 5.2 组织运作柔性
  • 5.3 文化底蕴深厚
  • 5.4 地理上高度集中
  • 6 重庆摩托车产业名牌集群发展的战略选择
  • 6.1 重庆摩托车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竞争优势
  • 6.1.1 有利于形成专业化分工与协作
  • 6.1.2 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 6.1.3 有利于技术创新
  • 6.1.4 有利于提升区域核心力和竞争力
  • 6.1.5 有利于加速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 6.2 重庆摩托车产业名牌集群发展战略对策
  • 6.2.1 强化名牌意识,推行名牌战略
  • 6.2.2 加大政府支持,形成名牌簇群
  • 6.2.3 实施协同示范工程,整合各方品牌资源
  • 6.2.4 加强标准技术研究,提高产业名牌竞争力
  • 6.2.5 加大民营企业支持力度,做大做强摩托车名牌簇群
  • 6.2.6 打造摩托车会展品牌,展示产业名牌形象
  • 6.2.7 组建企业的战略联盟,提高名牌竞争力
  • 7 重庆市摩托车产业名牌集群发展展望与结论
  • 7.1 “十一五”摩托车市场前景分析及预测
  • 7.2 重庆市摩托车产业名牌集群发展目标
  • 7.3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实施专业集群发展战略,推动学校事业健康发展[J].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
    • [2].产业集群发展战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必然选择[J]. 商 2015(04)
    • [3].宿州园区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02)
    • [4].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推进四川新型工业化[J]. 理论与改革 2008(03)
    • [5].区域商贸流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 2016(19)
    • [6].论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 [7].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是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的关键[J]. 经济研究导刊 2011(22)
    • [8].中国起重机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河南长垣举行[J]. 起重运输机械 2008(07)
    • [9].基于知识生态观的多类型图书馆集群发展战略[J]. 图书馆学刊 2012(04)
    • [10].论产业集群对中部省份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兼议安徽省产业集群发展战略[J]. 经济问题探索 2009(09)
    • [11].循环经济理念下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分析[J]. 中国市场 2015(21)
    • [12].集群战略:旅游地升级发展的新路径[J]. 理论探索 2010(04)
    • [13].美国“双岸”经济带产业集群发展经验对我国沿海经济带的启示和借鉴[J]. 改革与战略 2010(11)
    • [14].以国际视野谋划文化产业发展[J]. 新闻天地(下半月刊) 2010(12)
    • [15].论循环经济理念下的双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J]. 中外企业家 2011(19)
    • [16].积极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 努力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J].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2(04)
    • [17].次贷危机下外向型科技园的企业集群发展战略[J]. 今日科苑 2009(16)
    • [18].对加快推进榆林镁及镁合金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思考[J]. 榆林科技 2013(02)
    • [19].智慧专业化:欧盟促进创新发展的新政策框架[J]. 广东科技 2014(15)
    • [20].适应湖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纳税 2017(17)
    • [21].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分析及政策建议[J]. 科技与经济 2012(01)
    • [22].江西省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16)
    • [23].第三方物流企业集群发展战略[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0(02)
    • [24].常州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0(24)
    • [25].生产性服务业与中心城市经济功能提升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 湖北社会科学 2011(05)
    • [26].河南省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J]. 考试周刊 2011(39)
    • [27].湖南娱乐演艺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与集群发展战略研究[J]. 艺术科技 2014(02)
    • [28].我国产业集群规模化发展探析[J]. 对外经贸实务 2012(02)
    • [29].基于SWOT分析的浏阳花炮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探讨[J]. 企业经济 2010(06)
    • [30].农业产业集群成长演进中的地方政府作用研究[J]. 农村经济 2009(01)

    标签:;  ;  ;  ;  

    重庆市摩托车产业名牌集群发展战略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