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质粒人两歧双歧杆菌的分离、质粒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含质粒人两歧双歧杆菌的分离、质粒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论文题目: 含质粒人两歧双歧杆菌的分离、质粒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临床检验诊断学

作者: 马永平

导师: 邱宗荫

关键词: 两歧双歧杆菌,质粒,序列分析,生物信息学

文献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a)是人和动物肠道内的主要生理菌之一,由于它具有抑制有害菌、免疫赋活、抑癌和营养等多种生物学功效,双歧杆菌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和保健品生产,对它的研究早已成为微生态学界和食品学界的热点,但是现有的生产菌株携带天然质粒的情况却很少见。因此,对生产菌株进行基因水平的改造显得力不从心。如果能够分离到携带天然质粒的双歧杆菌株,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它进行基因工程改造,使双歧杆菌制品增加新的抗感染、抗肿瘤功能,或将它改造成基因治疗的给药系统等,将使双歧杆菌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升华到一个新的层次。 本研究从健康男性青年粪便中分离到一株携带天然质粒的人两歧双歧杆菌株,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 第一部分 携带天然质粒的双歧杆菌种株分离和鉴定, 1. 在 MRS 和 BLb 培养基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进展和实验室条件,研制出了对双歧杆菌有较强选择性的培养基,命名为 ESB(enhanced selective medium for Bifidobacteria)。 2. 用改良的ESB培养基从健康男青年新鲜粪便中分离到一株携带天然质粒(命名为 pBIF10)的人源双歧杆菌,实验室编号 B200304。在 1.0%琼脂糖凝胶上,测得该质粒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10kb。通过对该菌株的形态学观察、糖发酵试验和 16S rDNA 序列分析,证明该菌株为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HPLC 法测得其 G+C mol%为 55.6。 3. 对该菌株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公开号:1513984),目前该菌株保存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菌株编号 CCTCC M203049。

论文目录: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菌种的分离与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两歧双歧杆菌M203049 的安全性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双歧杆菌天然质粒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1 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质粒DNA 的序列测定

1 料与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PBIF10 DNA 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3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PBIF10 编码的蛋白质聚类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pBIF10 编码的5 种蛋白质的聚类分析

2.2 pBIF10 编码的5 种蛋白质的基序分析

3.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几个重要蛋白质的二、三级结构预测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3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双歧杆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 双歧杆菌的微生态生理作用

2 双歧杆菌的表面分子

3 双歧杆菌基因工程研究

4 双歧杆菌的分类鉴定

参考文献

致谢

读博士期间获得的课题、专利、成果和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2005-07-22

参考文献

  • [1].高通量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一致性排序算法研究[D]. 杨波.武汉大学2014
  • [2].重金属镉致肝癌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候选基因的功能验证[D]. 张亮.中国农业大学2018
  • [3].几种哺乳动物表达序列标签(EST)生物信息学分析[D]. 苏志熙.浙江大学2006
  • [4].倭蜂猴粪便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及功能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D]. 许波.云南师范大学2015
  • [5].软骨发生过程中基因表达谱的测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D]. 唐欣.华中科技大学2007
  • [6].诱导多能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中致瘤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D]. 张高川.苏州大学2014
  • [7].番木瓜及巨桉等四种植物miRNA研究和生物信息学分析[D]. 李崇奇.海南大学2014
  • [8].一株海洋细菌Gilvimarinus polysaccharolyticus YN3~T多相分类学研究及六株盐环境来源微生物全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D]. 程虹.浙江大学2015
  • [9].水稻代谢组学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遗传基础的研究[D]. 王文升.华中农业大学2017
  • [10].申克孢子丝菌酵母相和菌丝相cDNA消减文库的构建及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D]. 周汛.重庆医科大学2010

相关论文

  • [1].婴儿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生产工艺及其抗肿瘤作用机理的研究[D]. 付艳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
  • [2].胃泌素调节激素(OXM)在双歧杆菌中的表达及其转基因双歧杆菌对肥胖小鼠食量、体重的影响[D]. 龙若庭.南方医科大学2009
  • [3].双歧杆菌生理功能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D]. 孟祥晨.东北农业大学2002
  • [4].长寿老人源双歧杆菌优良菌株的筛选及生理功能研究[D]. 李平兰.中国农业大学2004
  • [5].双歧杆菌分泌型粘附素体外调节肠上皮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实验研究[D]. 钟世顺.第一军医大学2004
  • [6].伴大豆球蛋白促双歧杆菌增殖肽的分离和鉴定及其对肠道细菌区系的影响[D]. 左伟勇.南京农业大学2005
  • [7].双歧杆菌胞壁蛋白诱导人肠腺上皮细胞β-防御素-2基因表达及其信号转导机制[D]. 王国兴.四川大学2005
  • [8].低聚木糖单一组分的制备分离及其用于双歧杆菌的体外培养[D]. 张军华.南京林业大学2005
  • [9].奶牛源性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D]. 李少英.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
  • [10].四株双歧杆菌对高脂饮食大鼠肥胖形成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D]. 傅念.中南大学2008

标签:;  ;  ;  ;  

含质粒人两歧双歧杆菌的分离、质粒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