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风险企业的治理机制问题研究

我国科技风险企业的治理机制问题研究

论文题目: 我国科技风险企业的治理机制问题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业经济管理

作者: 朱心来

导师: 和丕禅

关键词: 风险资本,科技风险企业,所有权安排,治理机制

文献来源: 浙江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高科技产业在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就业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经济政策重心转变为支持民营科技企业的情况下,对包括风险企业治理机制在内的风险投资机制进行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风险投资可以有效地解决创新企业投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资本市场和科技产业的最佳结合机制,其功能的发挥是靠一系列精密的制度安排来保证的,而风险企业的产权制度和治理机制则是这些制度安排中的关键环节。在参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论文结合笔者的调查经验,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风险企业治理机制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除了导言和文献综述外,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我国风险投资制度的产生、演变和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我国风险企业产权制度和治理机制的效率依赖于这种制度变迁的路径。现阶段的制度环境对风险企业产权制度产生重要影响,集中表现在我国目前风险资本的供给结构上。风险资本供给结构是影响风险企业治理机制效率的源泉,我国风险资本供给的主要特点是国有资金占主导。因此,为了提高我国风险企业产权制度的效率,必须采取措施,加速民间风险资本的形成。 其次,对影响风险企业治理机制的直接因素进行了分析。一方面,风险资本和创业家人力资本都是非常特殊的生产要素,它们的特点是形成科技风险企业治理机制的基础,这里详细分析了这两种要素的产权特征。另一方面,风险企业交易双方对各自生产要素的产权状况和交易能力也对风险企业治理机制产生重要影响。一般而言,创业者对自己要素拥有比较清晰的产权,同时作为信息不对称的知情者,他一般也具有充分的讨价还价能力;而风险投资机构往往是金融中介,其参与风险企业治理的积极性和经验是造成不同风险企业治理机制差异的原因。因此,这里对风险资本家的经验和积极性对风险企业治理机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其实外部环境因素最终也是通过对风险投资机构的积极性和经验才对风险企业治理机制产生作用的。 再次,考虑到现有风险企业产权理论缺乏系统性,为了给分析我国科技风险企业治理机制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在第五章里,以风险资本和创业家人力资本为基础,对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风险企业的治理机制问题研究风险企业产权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从整体上把握了该类企业产权安排的特点。 接着,笔者主要以调研材料为依据,结合国内外其他相关文献,对前文为风险企业产权安排所做的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同时也反映了我国风险企业治理机制的现状。然后利用调研材料比较分析了国内风险投资机构和外资风险投资机构在企业合约制度安排和投资后监管上存在的差距,揭示了作为我国风险投资业主体的国内风险投资机构在风险企业治理机制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到位问题。 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和评论,归纳全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并给出简要的政策建议。论文所得到的主要结论有以下几个方面: (l)我国风险投资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表明,我国风险资本市场形成的最主要特点是:政府是风险投资制度的主导供给主体,这一制度变迁带有明显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特征。政府主要没有从改善投资环境入手,却靠出钱出人设立风险投资机构的办法来促进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这导致我国风险资本供给的最大特点是政府资金占主导,具体表现为:一是民间出资成立的风险投资机构所占的比例比较低;二是由于退出渠道不畅通等原因,近几年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不断减退,表现为国内风险资本中民间资本所占的比例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三是民间资本即使注册为风险投资企业,其中大部分都是多元化经营,有不少甚至没有真正进行过科技风险投资,违背了其注册为风险投资公司的初衷。投资者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是形成高效科技风险企业治理机制的源动力,而政府作为出资者,其投资的风险投资机构就可能产生代理问题,进而影响到风险企业治理机制的形成。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应该主要依靠民间资本,当前最有可能成为民间风险资本主要来源的为上市公司和证券公司,制约民间风险资本形成的主要因素有:退出渠道不畅通、社会信用秩序混乱、现行法律法规的不适应、政府扶持政策优惠不足、专业性中介服务机构比较缺乏等五个方面。 (2)生产要素的产权特征是形成企业治理机制的基础,风险资本和创业家人力资本都是非常特殊的生产要素,因而科技风险企业需要特殊的产权制度和治理机制。风险资本的产权特征主要有:一是风险资本是一种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结合在一起的复合资本,二是风险资本中的非人力资本成分投入企业形成的资产具有很强的专用性,三是风险资本具有循环流转性。创业家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主要有:一是创业家人力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风险企业的治理机制问题研究资本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二是创业家的能力和行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性,三是创业家的担保能力严重不足。可见,无论是风险资本还是创业家人力资本,都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生产要素的产权特征,因此,能够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产权结构不同于一般企业的情况,导致

发布时间: 2005-04-05

参考文献

  • [1].风险资本协同智力资本的企业价值增值研究[D]. 马宁.重庆大学2015
  • [2].风险资本、新企业先动优势与资本结构[D]. 李广.南开大学2013
  • [3].我国政府背景风险资本对受资企业的影响研究[D]. 李波.江西财经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创业投资的风险管理机制研究[D]. 付玉秀.浙江大学2003
  • [2].风险资本治理机制研究[D]. 朱一平.复旦大学2004
  • [3].风险投资治理的博弈分析[D]. 李晓伟.大连理工大学2004
  • [4].风险投资制度创新论[D]. 孙惠新.东北财经大学2005
  • [5].我国高技术风险投资资信风险控制体系研究[D]. 孙红霞.吉林大学2005
  • [6].当代中国风险投资思想演变[D]. 郑卫峰.复旦大学2005
  • [7].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研究[D]. 郭占力.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 [8].风险投资与高技术创业企业技术创新[D]. 何伟.武汉大学2005
  • [9].双向道德风险与创业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D]. 唐伟.华中科技大学2005
  • [10].融资工具创新与民营创业企业治理机制的研究[D]. 王晓义.天津大学2004

标签:;  ;  ;  ;  

我国科技风险企业的治理机制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