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代社会救济的若干问题

关于汉代社会救济的若干问题

论文摘要

社会救济属于社会保障的范畴,是指国家和社会以多种形式对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残疾等原因而无力维持基本生活的贫困者提供必要的生活资助、福利设施的社会行为。汉代是中国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封建王朝。汉代的社会救济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汉代的社会救济为汉代以后各朝社会救济提供了模本。本文采用历史学与社会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重点探讨两汉灾害救济、弱势群体救济、两汉民间慈善救济和两汉社会救济的特点比较等问题。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对汉代自然灾害次数统计进行辨误。关于汉代自然灾害的次数,已有不少学者进行统计,但这些统计数字有误,都不能真实反映两汉灾害发生的真实情况。故有必要重新梳理史料,对这一数据进行校正。第二章、探讨两汉救灾的职官、财政及相关的奖惩制度等问题。第三章、两汉灾害救济的措施及其评价。这一问题学界已取得很大的研究成果,但仍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如作为灾害预防的措施之一——仓储制度,就包括常平制度。常平制度无论在平准物价方面还是在灾荒救治方面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学界对此问题缺乏进一步的研究。另外,治理河患是救灾措施之一,但学术界很少有涉及此问题。本章对这两个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第四章、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济。本章从残疾者救济、优恤妇女、儿童、养老制度、一般贫困救济等方面来研究这一问题。第五章、对贫困官吏和寒士的救济。由于某些原因,他们往往陷入贫寒的境地,因此也是政府救济的对象。第六章、两汉民间的慈善行为。两汉时还不存在政府组织的慈善事业。但是,民间自发的慈善行为,在两汉已经普遍存在了。本章从两汉个人慈善行为、宗族救济、民间互助组织、邻里互助四个方面来阐述这一问题。第七章、对以往学界所忽略的两汉社会救济的不同特点进行比较。希望此研究能对今后相关问题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社会救济的含义及其相关概念
  • 二 选题缘由
  • 三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 四 研究方法及本文结构
  • 第一章 汉代自然灾害次数的统计辨误
  • 第一节 学术界对汉代自然灾害次数的统计
  • 第二节 对已有统计数字的辨误
  • 第二章 救灾的职官、财政及相关的奖惩制度
  • 第一节 救灾的职官
  • 一 大司农
  • 二 巡行使者
  • 三 地方官吏
  • 第二节 救灾财政支出和管理
  • 第三节 监督奖惩制度
  • 第三章 政府灾害救济的措施及其评价
  • 第一节 粮食储备
  • 一 中央仓储制度
  • 二 地方仓储制度
  • 第二节 治理水患
  • 第三节 其它救灾措施
  • 一 粮食赈济
  • 二 假民公田与赐民公田
  • 三 减免租税
  • 四 以工代赈
  • 五 节减开支
  • 第四节 救灾实践简评
  • 第四章 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济
  • 第一节 社会弱势群体
  • 一 社会弱势群体的界定
  • 二 汉代贫富差距悬殊
  • 第二节 残疾者救济
  • 一 残疾的类型
  • 二 政府对残疾者的赏赐和复除
  • 三 刑法对残疾者的优待
  • 第三节 优恤妇女、儿童
  • 一 优恤妇女
  • 二 优恤儿童
  • 第四节 养老制度
  • 一 政府养老
  • 二 民间养老
  • 第五节 一般贫困救济—以限田、假田和赐田为例
  • 一 限田
  • 二 假民公田与赐民公田
  • 第五章 对贫困官吏和寒士的救济
  • 第一节 对贫困官吏的救济
  • 一 汉代官傣差距悬殊
  • 二 对贫困官吏的救济
  • 第二节 寒士救济
  • 第六章 两汉民间的慈善行为
  • 第一节 两汉个人慈善行为
  • 一 “慈善” 的定义
  • 二 出现个人慈善行为的社会背景
  • 三 行为的主体
  • 四 救济的方式
  • 五 救济的客体
  • 六 慈善行为的动机分析
  • 七 政府对个人慈善行为的提倡
  • 八 小结
  • 第二节 宗族救济
  • 一 救恤贫困族人
  • 二 恤养孤寡
  • 三 聚族自保和举族迁徙
  • 第三节 民间互助组织
  • 一 东汉《侍廷里父老僤买田约束石券》的研究
  • 二 其它民间互助组织
  • 第四节 邻里互助
  • 第七章 两汉社会救济的特点比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近十年《后汉书》文学研究综述[J]. 北方文学 2019(27)
    • [2].清人辑诸家《后汉书》述略[J]. 文教资料 2011(28)
    • [3].读《后汉书》闲吟[J]. 飞天 2018(08)
    • [4].与雨"不期而遇"的千古传奇[J]. 少儿国学 2017(07)
    • [5].《后汉书》李注引《诗》勘误[J]. 兰台世界 2017(18)
    • [6].章注《后汉书》的历史贡献[J]. 社会科学家 2009(05)
    • [7].《后汉书》成语研究[J]. 语文学刊 2008(20)
    • [8].《后汉书》中核心词“我”初探[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 [9].平凡人的成功:范晔与《后汉书》闲谈[J]. 名作欣赏 2019(07)
    • [10].《后汉书》中帝后诏令校定经书之文献研究[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5)
    • [11].《后汉书》中核心词“不”研究[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5(09)
    • [12].《后汉书》词语释义献疑[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8(03)
    • [13].中华书局本《后汉书》点校献疑[J]. 古籍研究 2016(01)
    • [14].范晔《后汉书》光武守业诸臣传的编纂[J].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2016(01)
    • [15].《后汉书》校勘一则[J]. 邢台学院学报 2017(01)
    • [16].论范晔《后汉书》对前代史书体例的吸收和改造[J]. 赤子(上中旬) 2014(22)
    • [17].传记形成与“处士”形象建构——从《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列传》谈起[J]. 古代文明 2017(02)
    • [18].《后汉书》中的龙与谶纬之学[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3)
    • [19].《后汉书》李贤等注文错例四则——附《新唐书》错例一则[J]. 汉字文化 2020(08)
    • [20].命运不都是因为性格[J]. 国学 2011(09)
    • [21].论范晔自觉的文学理念[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1)
    • [22].《后汉书》引《诗》考[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5)
    • [23].《后汉书》中国民族史史料概说[J]. 西南古籍研究 2010(00)
    • [24].李贤注《后汉书》的学术与政治因素[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9(07)
    • [25].《后汉书》同义名词分类研究[J]. 陇东学院学报 2013(02)
    • [26].《后汉书》勘误一则[J]. 中国史研究 2010(03)
    • [27].“耻作文士”的不快与悲剧——范晔与《后汉书》闲谈[J]. 名作欣赏 2018(01)
    • [28].《后汉书》测度问句句型探析[J]. 文教资料 2011(03)
    • [29].《后汉书》研究史概述[J]. 唐都学刊 2009(02)
    • [30].《后汉书》对研究西汉以前政区地理的史料价值及相关文献学问题[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2(04)

    标签:;  ;  ;  ;  ;  ;  

    关于汉代社会救济的若干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