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大鼠心肌ATP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大鼠心肌ATP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后大鼠心肌细胞、红细胞ATP酶活性和离子浓度的变化;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复苏后大鼠心肌细胞、红细胞ATP酶活性和离子浓度的影响;分析心肌细胞与红细胞ATP酶活性、离子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实验采用琥珀酰胆碱致窒息合并0.5mol/L冰氯化钾停跳液致大鼠心脏骤停5分钟后开始心肺复苏的动物模型。健康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56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各8只:对照组、常规复苏组(复苏后0.5小时组、复苏后2小时组、复苏后4小时组)、参附治疗组(复苏后0.5小时组、复苏后2小时组、复苏后4小时组)。采用比色法测定心肌细胞、红细胞ATP酶(Na+-K+-ATP酶、Ca2+-ATP酶)活性;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法测定心肌细胞、红细胞Na+、K、Ca2+三种离子浓度;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常规复苏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细胞和红细胞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Na+-K+-ATP酶活性在ROSC后0.5小时降至最低,Ca2+-ATP酶活性在ROSC后2小时降至最低,至4小时两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Na+、Ca2+浓度显著升高(P<0.01),K+浓度显著降低(P<0.01)。心肌细胞Na+、Ca2+浓度在ROSC后2小时升至最高,K+浓度在ROSC后2小时降至最低;红细胞Na+浓度在ROSC后0.5小时升至最高,Ca2+浓度在ROSC后2小时升至最高,K+浓度在ROSC后0.5小时降至最低,Na+、K+、Ca2+浓度至4小时均有不同程度恢复。透射电镜下,常规复苏组心肌细胞线粒体嵴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胶质颗粒增多,空泡变性明显。参附治疗组与常规复苏组比较,心肌细胞和红细胞Na+-K+-ATP酶、Ca2+-ATP酶活性明显升高,但仍低于正常水平,其中Na+-K+-ATP酶0.5小时组间差异最为显著(P<0.01),Ca2+-ATP酶0.5小时、2小时组间差异最为显著(P<0.01、0.05)。Na+、K+、Ca2+浓度恢复明显,心肌细胞Na+浓度0.5小时、2小时组间差异最为显著(P<0.05、0.01),K+、Ca2+浓度0.5小时、2小时组间差异最为显著(P<0.01);红细胞Na+浓度0.5小时、2小时组间差异最为显著(P<0.01),K+浓度0.5小时、2小时组间差异最为显著(P<0.05),Ca2+浓度0.5小时、2小时组间差异最为显著(P<0.01、0.05)。透射电镜下,参附治疗组与常规复苏组比较,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心肌细胞、红细胞Na+-K+-ATP酶活性与Na+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667、-0.559,P<0.01),与K+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591、0.707,P<0.01);Ca2+-ATP酶活性与Ca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542、-0.754,P<0.01);心肌细胞与红细胞的Na+-K+-ATP酶活性、Ca2+-ATP酶活性、Na+浓度、K+浓度、Ca2+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764、0.658、0.649、0.644、0.553,P<0.01)。结论:心肺复苏后心肌细胞和红细胞的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降低,细胞内Na+、Ca2+浓度升高,K+浓度降低,两者可能参与了心肺复苏后心肌细胞的损伤过程;参附注射液可能通过抗缺血缺氧、抗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减轻钙超载、改善微循环及组织氧合等途径,提高心肺复苏后细胞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改善细胞内外离子分布失衡,降低细胞内Na+、Ca2+浓度,升高K+浓度,保护细胞超微结构完整,对心肺复苏后心肌细胞起保护作用;心肌细胞与红细胞的Na+-K+-ATP酶活性、Ca2+-ATP酶活性、Na+浓度、K+浓度、Ca2+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因此,红细胞上述指标的变化可大致反映心肌细胞相应指标的情况,从而间接反映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简缩写说明
  • 前言
  • 一、材料与方法
  • (一) 实验材料
  • 1、实验动物
  • 2、仪器与设备
  • 3、试剂与药品
  • (二) 实验方法
  • 1、模型制备
  • 2、实验分组
  • 3、标本采集和制备
  • 4、标本检测
  • 5、统计学处理
  • 二、实验结果
  • (一) 各组大鼠间心跳骤停及心肺复苏的相关参数比较
  • (二) 各组细胞ATP酶活性变化
  • +、K+、Ca2+浓度变化'>(三) 各组细胞Na+、K+、Ca2+浓度变化
  • (四) 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 (五) 电镜结果
  • (六) 组织切片结果
  • 三、讨论
  • (一) 心肺复苏后大鼠心肌细胞、红细胞ATP酶活性及离子浓度的变化和意义
  • (二) 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后大鼠心肌细胞、红细胞ATP酶活性及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和意义
  • 四、结论
  • 五、参考文献
  • 六、文献综述
  • 七、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用超微细胞化学定位技术揭示ATP酶在牛膝菊低温适应性中的作用[J]. 电子显微学报 2020(03)
    • [2].肿瘤微环境中ATP的生物学作用[J]. 生命的化学 2020(06)
    • [3].基于唯一标识的ATP车载设备编码方案研究[J]. 铁道通信信号 2020(05)
    • [4].ATP+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新生儿心肌炎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0(14)
    • [5].关于200C型ATP黑屏故障的说明和应急处置方法[J]. 内燃机与配件 2020(17)
    • [6].2017年ATP年终总决赛费德勒制胜因素分析[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11)
    • [7].ATP治疗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31)
    • [8].冠心舒通胶囊对心衰大鼠ATP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11)
    • [9].反式脂肪酸对小鼠大脑抗氧化系统及ATP酶的影响[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7(01)
    • [10].ATP结合盒式蛋白转运蛋白在结直肠腺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14)
    • [11].ATP方案治疗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分析[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 [12].基于ATP的线路避雷器仿真研究[J]. 电力勘测设计 2016(01)
    • [13].空间光通信ATP系统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 激光杂志 2016(10)
    • [14].ATP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6例临床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17)
    • [15].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J]. 问答与导学 2019(30)
    • [16].重构“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的教学活动设计[J]. 基础教育论坛 2020(14)
    • [17].玩转小纸片——两款创意实用教具的制作与使用说明[J].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7(Z1)
    • [18].计算机联锁系统与ATP之间的数字接口技术探讨[J]. 电脑迷 2017(05)
    • [19].ATP积分及奖金制度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13)
    • [20].基于故障注入的ATP系统测试设计[J].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3(11)
    • [21].ATP治疗外阴白斑的临床效果评价[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32)
    • [22].2018年ATP男子网球年终总决赛技战术的因子分析与综合评价[J].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20(01)
    • [23].中国男子网球单打竞技实力提升路径研究——基于ATP世界排名“破百”视角[J]. 体育文化导刊 2020(06)
    • [24].谈基于自主学习的学生模型建构能力的培养——以“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为例[J]. 福建茶叶 2019(08)
    • [25].对19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使用ATP进行治疗的效果探讨[J]. 当代医药论丛 2018(06)
    • [26].基于ATP系统的闭环可监测供电设备方案设计[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02)
    • [27].ATP荧光检测法监测托幼机构清洁消毒效果[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11)
    • [28].“自学·互学·助学”式教学三步曲——以“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为例[J]. 教育科学论坛 2017(07)
    • [29].寡霉素处理下细胞外ATP和细胞内ATP的关系及其对细胞死亡调节作用的研究[J]. 植物研究 2016(06)
    • [30].ATP联合异丙肾上腺素在环肺静脉消融术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04)

    标签:;  ;  ;  ;  ;  

    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大鼠心肌ATP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