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与新生: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中对人际关系与文明的思考

死亡与新生: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中对人际关系与文明的思考

论文摘要

《恋爱中的女人》是劳伦斯自己最喜欢的小说。不同于传统小说,该书摈弃了线性的情节发展而采用对比和比较的手法向人们展示了两对男女—杰拉尔德和古娟、伯金和厄秀拉—之间复杂的关系。杰拉尔德和古娟的关系以男主人公的死亡告终,代表着毁灭性的两性关系;伯金和厄秀拉最终达到了精神和肉体上的结合,代表着创造性的两性关系。一生一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该论文旨在通过对两对男女主人公关系的分析,揭示出作家对于工业社会批判,指出只有将过度发展的理性和感性平衡起来,现代人和现代社会才能避免其厄运。引言部分对小说的梗概、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小说的评论史作了简要的叙述,并由此引出全文主旨。第一章论述理性的过度发展给杰拉尔德和古娟两人带来的相互毁灭。第一节讨论两人之间相互毁灭关系的始末;第二节意在从杰拉尔德身上寻找两人关系破灭从而导致他自杀的原因:作为工业资本家的他深受工业文明的影响,过度崇尚理性,思维刻板,内心空虚,找不到人生的意义;既无力爱人亦无力被人所爱。第三节论述了对于古娟的毁灭。古娟最后抛弃杰拉尔德,选择了颓废艺术家洛克,以逃离生活的机械和单调。然而洛克强调人为机器所左右,艺术需要为工业文明服务的艺术观点亦预示着古娟凶多吉少。第二章论述伯金和厄秀拉在冲突中彼此了解,最终到达肉体和心灵的契合的创造性关系。第一节主要论述伯金的平衡理论,伯金认为个人要获得救赎,需要建立起平衡的人际关系,即星式平衡和男性之爱。星式平衡是他对男女之间平衡关系的描述,是“一种奇异的结合”、“一种平衡,两个人之间的绝对平衡—象星星的互相平衡一样。”男人之间的平衡关系,伯金称之为男性之爱。这种关系不同于男性间的友谊亦不同于同性恋中的男人间的关系;既包括思想的共鸣,也强调身体的接触,却不是性关系。他认为这种同性之爱能有效的平衡男女关系,是他平衡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二节主要论述厄秀拉在两人关系建立中的创造性作用。在两人的冲突中,厄秀拉和伯金努力寻求平衡的关系。第三节论述了关于二人前途的预示。小说最后杰拉尔德之死让伯金的平衡理论难以实现,而伯金和厄秀拉对于男性之爱仍有分歧,但两人肉体和精神上的契合为二人的前途定下了良好的基调。第三章通过对伯金联想的两种文明—南方黑人文明和北方白人文明的解析,着力探寻劳伦斯在小说中对于现代人以及现代文明出路的思考。第一节论述伯金从西非木雕得到的启示。这座西非女人的木雕在伯金的眼里,代表着一种纯感性的堕落的南方黑人文明,同纯理性的堕落的北方白人文明(比喻现代文明)相对。伯金认为现代社会和现代人都在经历着逐渐毁灭的过程。这种毁灭起因于头脑和感官的分裂,抽象、理性的认识和直接、感性的认识之间的分裂。由于这种分裂,个人和社会始终只能认识并体验一种单一的存在,要么是纯理性的,要么是纯感性的,而不能全面理解和体验自己的存在。这正是导致个人死亡(肉体和精神的)和社会文明衰竭的根源。第二节探寻劳伦斯在本书中提出的现代人和现代社会的出路。既然体验单一的存在只会导致死亡,那么要想在现代文明中获得新生,现代人就必须像伯金和厄秀拉寻求一条“平衡”之路,将理性和感性结合起来,以突破现代文明的樊篱,获得新生。同样只有避免纯理性和纯感性两个极端,人类文明才能避免其厄运。结论部分指出,尽管作者在小说最后没有给出确定的结局,这并不意味着他没对现代人和现代文明面临的问题给出解决之道。作者在书中的思考本身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人类文明还在延续,人类也无从知道自己的命运,但只要能建立起平衡的关系,现代人和现代文明就一定能获得新生。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Rationalism as Destruction
  • 1.1 Destructive Conflicts between the Lovers
  • 1.2 The Fatal Weaknesses of Gerald
  • 1.3 Destruction for Gudrun
  • Chapter Two Love as Creation
  • 2.1 Birkin’s Theory of Love
  • 2.2 Ursula, the Creative Other
  • 2.3 Promising Future through Love
  • Chapter Three Equilibrium between the Mind and the Body
  • 3.1 Revelation of the African statue
  • 3.2 Cure for Modern Crisis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好司机许伯金[J]. 驾驶园 2016(06)
    • [2].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取消莱伯金奖[J]. 中国社会组织 2014(06)
    • [3].2011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莱伯金奖揭晓[J]. 设计 2011(11)
    • [4].“酷儿”视域下解读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J]. 华中人文论丛 2011(02)
    • [5].好管理者要淡化自我[J]. 现代国企研究 2013(10)
    • [6].和谐关系不和谐——重读《恋爱中的女人》[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3)
    • [7].伯金森夫人的礼物[J]. 新少年 2009(Z1)
    • [8].简讯[J]. 世界建筑 2010(08)
    • [9].《恋爱中的女人》中象征与主题的关系[J]. 科技信息 2013(26)
    • [10].简讯[J]. 时代建筑 2012(05)
    • [11].议《恋爱中的女人》爱情模式之建构[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2(12)
    • [12].国际信息[J].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08(07)
    • [13].《恋爱中的女人》中理想的两性关系模式[J]. 新闻爱好者 2011(02)
    • [14].自然场景与主题——试析《恋爱中的女人》中的五个场景[J].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09(01)
    • [15].论D·H·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中的两性关系[J]. 语文学刊 2013(21)
    • [16].《恋爱中的女人》与劳伦斯的“小说三要素”[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 [17].《恋爱中的女人》中女性对“完整的人”的寻求[J]. 长城 2014(08)
    • [18].论《恋爱中的女人》伯金爱情身份的能指性存在[J]. 名作欣赏 2015(12)
    • [19].论《恋爱中的女人》的对话结构[J]. 山花 2015(20)
    • [20].从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探析两性关系的和谐[J]. 山花 2014(16)
    • [21].试论《恋爱中的女人》中伯金对欲望的认识[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1(10)
    • [22].论劳伦斯文学中的生命关系[J]. 怀化学院学报 2008(06)
    • [23].“工业”与“自然”之子——《恋爱中的女人》的生态启示[J]. 鄱阳湖学刊 2013(02)
    • [24].试论《恋爱中的女人》男主人公之间的情结[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1(06)
    • [25].时代的逆生长,是文明的走向[J]. 齐鲁周刊 2014(30)
    • [26].小说《恋爱中的女人》角色的希腊神话原型解读[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2(06)
    • [27].在太多的组织中,管理阻止人们进行管理[J]. IT经理世界 2017(11)
    • [28].摧毁还是升华——《恋爱中的女人》两性剖析[J]. 芒种 2014(20)
    • [29].悦读[J]. 时尚育儿 2012(04)
    • [30].玫瑰和百合:生命之花与死亡之花——劳伦斯的《恋爱中的女人》作品赏析[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4(01)

    标签:;  ;  ;  ;  ;  

    死亡与新生: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中对人际关系与文明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