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性影像学检查在腘血管陷迫综合征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无创性影像学检查在腘血管陷迫综合征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多普勒超声、CT血管成像、MRI及MR血管成像在胭血管陷迫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患者(36条患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胭血管陷迫综合征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9—64岁,平均27.2岁,26例患者中单侧病变16例,双侧发病10例。全部26例患者均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CTA及MRI检查,其中18例患者行DSA检查,13例患者行MRA检查,其中行DSA和MRA共同检查者10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上述检查。CTA检查原始数据传入工作站后,进行MIP、VR及MPR重建。13例行MRA检查患者均采用MIP重建。超声检查对患者的双侧下肢分别做纵横切面扫查下肢动脉及静脉血管内径,观察有无异常回声及血流情况,并观察胭动静脉走行有无异常、两者间距离有无增宽,周围有无异常走行肌腱,同时观察胭动脉有无管腔狭窄、闭塞、动脉瘤样扩张等改变。对于管腔通畅者,重点观察伸膝和足背屈试验时胭动脉、胫后动脉血流的变化情况。DSA检查对双侧下肢均进行检查。采用正位,侧位进行投照,并分别于中立位、应力位条件下进行检查。观察胭动脉形态、走行、管腔直径、狭窄及闭塞的位置、程度及累及范围等。对于CTA、MRI图像,主要观察腓肠肌内外侧头的起点、走行及与胭血管间的关系,明确患者的临床分型。CTA、MRA检查观察胭动脉的形态,包括胭动脉走行有无异常,管腔有无狭窄闭塞以及周围侧枝循环形成的情况。1、以手术结果为标准,评价多普勒超声、CTA及MRI检查对胭血管陷迫综合征患者诊断的准确性,评价上述检查方法在患者分型,胭血管与周围肌肉组织关系评价的应用价值。2、按照外周血管狭窄5级法,将胭动脉狭窄程度分级为:0级:无狭窄;1级:轻度狭窄(1-49%);2级:中度狭窄(50%-74%);3级:重度狭窄(75%-99%);4级:完全闭塞。以DSA中立位检查中胭动脉管腔正常及狭窄程度为参考标准,计算出CTA及MRA检查对胭动脉管腔狭窄程度显示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3、以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超声检查、CTA检查与MRI合并MRA检查在胭血管陷迫综合征中的优缺点。结果:本组26例患者36条患肢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胭血管陷迫综合征,明确患肢临床分型分别为Ⅰ型8例,Ⅱ型15例,Ⅲ型5例,Ⅳ型1例,Ⅴ型0例,Ⅵ型2例,另外5例为腓肠肌外侧头变异所致,均为腓肠肌外侧头发出的异常肌腱压迫胭血管所致。超声发现胭动静脉走行异常,胭动静脉分离及胭动静脉间异常软组织插入直接明确胭血管陷迫综合征的患肢为15例。胭动脉狭窄及闭塞23例,其中4例胭动脉呈瘤样扩张,8例患肢足背动脉血流搏动消失。3例患肢胭静脉诊为深静脉血栓和瓣膜功能不全。超声激发实验阳性者12例。使用超声检查确诊15例(41.7%),疑诊10例(27.8%),漏诊为11例(30.5%)。18例患者36条肢体顺利完成DSA检查,手术证实21条肢体患胭血管陷迫综合征。36例肢体中,15例胭动脉未见异常,应力位检查亦无阳性改变。在全部36条肢体中,20条肢体胭动脉管腔无狭窄,1例管腔轻度狭窄,2例管腔中度狭窄,4例管腔重度狭窄,9例患肢显示胭动脉闭塞并周围侧枝循环形成。其中胭动脉向内侧移位者5例,2例患肢胭动脉瘤形成,应力位检查阳性7例。在21条患肢中,确诊为胭血管陷迫综合征的患者为14例(66.7%),无法明确为胭血管陷迫综合征者为7例(33.3%)。36例CTA检查中,横断面图像均可清晰显示胭血管与周围软组织之间的解剖关系,明确病因诊断。通过MIP、VR、MPR等后处理方式,结合横断面原始图像及血管分析软件可以精确评价动脉狭窄的部位、累及范围、程度、病变远端流出道的情况,与术中情况一致。所有患者的CTA检查分型与手术中情况完全一致。在同时行DSA和CTA检查的患者中,CTA检查通过MIP重建共发现9例患肢显示胭动脉闭塞并周围侧枝循环形成,4例管腔重度狭窄,2例管腔中度狭窄,2例管腔轻度狭窄,19例管腔无狭窄。胭动脉向内侧移位者8例,4例患肢腘动脉瘤形成,其中2例管腔内完全被血栓充填。在与DSA检查中,由于管腔的完全闭塞,DSA检查未发现CTA图像上所显示的2例被血栓充填的动脉瘤及3例胭动脉向内侧移位的情况。在与DSA检查对照中,其中1例胭动脉高估了1个级别。以DSA中立位检查为标准,CTA在显示该组全部病例胭动脉狭窄及闭塞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95%,97.2%。在对胭动脉中度狭窄及中度以上狭窄的胭动脉节段为总体进行统计,CTA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为100%,100%,100%。对于闭塞及周围侧枝循环形成情况,CTA及DSA提供的信息一致。在26例MRI平扫中,通过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图像明确患者分型与手术中的分型完全一致。所有患者腓肠肌内外侧头起点及走行可以在T1WI像及T2WI像上清晰显示,胭动静脉的走行及其与周围组织间的解剖关系亦可清晰显示,所有胭血管陷迫综合征患者受累肢体的MRI检查图像与手术图像完全相符。以DSA中立位检查为标准,MRA图像上胭动脉狭窄闭塞程度与DSA检查一致,即MRA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为100%。两者在提示胭动脉狭窄闭塞程度及周围侧枝循环形成情况无明显差异。在13例行MRA检查的患者中,与CTA图像进行对比,两者在提示胭血管走行,胭动脉狭窄闭塞程度的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1、胭血管陷迫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血管外科疾病,易延误诊断,早期及时准确的诊治对防止严重的并发症产生有重要作用。2、双下肢DSA检查能反映血管形态的动态信息,细小血管分辨率高,可以清晰地显示胭动脉或胭静脉的形态。但是DSA检查是有创性检查,无法显示血管周围的软组织情况,只能通过间接征象推测胭血管陷迫综合征的存在。另外对于胭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诊断有很大的局限性。3、超声检查简捷易行,无创伤,对于胭血管形态可以很好地显示。通过多普勒超声激发试验,对胭血管陷迫综合征的诊断有帮助,但是假阳性较多。由于很难直接显示周围软组织形态,易漏诊。4、多层螺旋CTA作为无创性检查技术,具有强大的后处理能力,能够同时显示胭动脉管腔变化和胭窝内软组织结构的能力,对于胭血管陷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帮助。5、MRI无辐射、无碘对比剂的肾毒性,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发现异常的肌肉和纤维束带和血管间的解剖关系,对明确患者的分型及指导手术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MRA检查可以很好地观察胭动脉的狭窄闭塞及侧枝循环形成情况。MRI合并MRA检查是胭血管陷迫综合征的最佳诊断方式,对指导胭血管陷迫综合征的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英语论文(一)
  • 英语论文(二)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都市动脉》[J]. 武汉文史资料 2019(05)
    • [2].动脉好比是一条高速公路[J]. 食品与生活 2020(02)
    • [3].睡眠不足导致动脉堵塞[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9(13)
    • [4].经肱动脉入路肾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价值[J].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8(01)
    • [5].经肱动脉行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6(05)
    • [6].动脉[J]. 歌曲 2014(01)
    • [7].动脉波速指标和动脉压力容积指标评估动脉硬化的有效性研究[J].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17(06)
    • [8].“动脉年龄”估算心脏病几率[J]. 人生与伴侣(月末版) 2010(11)
    • [9].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动脉内介入治疗效果[J]. 中外医疗 2017(03)
    • [10].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患者中心动脉压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6(11)
    • [11].动脉好比是一条高速公路[J]. 食品与生活 2014(07)
    • [12].想知道你的动脉年龄吗[J]. 科学大观园 2010(19)
    • [13].经肱动脉入路行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0例围术期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 2014(08)
    • [14].经肱动脉行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 2017(09)
    • [15].高频超声对透析患者肱动脉与腘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对比研究[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5(03)
    • [16].监测中心动脉压对预防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研究进展[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5(S1)
    • [17].中心动脉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相关关系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1(01)
    • [18].桡动脉途径失败后经肱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比较研究[J]. 中国医药导刊 2018(09)
    • [19].1例肾脏移植真菌感染侵蚀动脉患者的护理[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6(09)
    • [20].试论“拿放动脉”与“号脉”[J]. 中医杂志 2016(07)
    • [2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心动脉压变化及临床意义[J]. 中国医药科学 2016(02)
    • [22].辛伐他汀防治多发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恶化临床效果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15)
    • [23].中心动脉压与肱动脉压的相关性分析[J]. 当代医学 2015(08)
    • [24].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压与中心动脉压的变化趋势及相关性研究[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5(05)
    • [25].人与动脉同寿[J]. 现代养生 2009(06)
    • [26].改良动脉优先入路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护理体会[J].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3)
    • [27].代谢综合征病人颅内动脉血管病变特点的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90)
    • [28].无创动脉检测联合血管彩超在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 糖尿病新世界 2015(02)
    • [29].中心动脉压的测量方法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4(06)
    • [30].探讨急性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动脉内介入治疗效果[J]. 当代医学 2013(13)

    标签:;  ;  ;  ;  ;  ;  ;  

    无创性影像学检查在腘血管陷迫综合征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