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性器械治疗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植入性器械治疗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自动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AICD)及左室辅助装置(LVAD)是目前能够对严重心衰患者有益的较常用的植入性设备。但是,房室结消融对接受CRT的房颤伴心衰患者的益处(包括生存益处),以及LVAD与AICD的联合应用的效果并不清楚。目的:本研究试图在一个较大的符合当前CRT植入标准的房颤合并心衰患者人群中,明确房室结消融对其临床及生存的影响,并确定房室结消融是否是CRT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的预测因子。其次,希望能够发现AICD对终末期心功能不全并植入LVA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在第一部分研究中,对于154位房颤并接受CRT-D患者,45(29%)位接受房室结消融(+AVN-ABL),而109(71%)位接受药物治疗(-AVN-ABL)以控制心室率。在第二部分研究中,共有51位患者接受LVAD植入。上述两部分的临床资料及生存事件的数据均从电子病历系统及全美及区域死亡数据库中获得。结果:在第一部分研究中,CRT能同等地改善房室结消融组(+AVN-ABL)及房室非消融组(-AVN-ABL)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8.1%±10.7% vs 6.8%±9.6%,P=0.49)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2.1±5.9 mm vs-2.1±6.7 mm, P=0.74)。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在房室结消融组较非消融组有更显著地提高(-0.7±0.8vs-0.4±0.8,P=0.04)。房室结消融组的两年生存预期是96.0%(95% CI 88.6%-100%),房室结非消融组的两年生存预期是76.5%(95% CI 68.1%-85.8%),(P=0.008)。对于房颤的心衰患者,植入CRT后,房室结消融与死亡终点(hazard ratio[HR]0.13,95% CI 0.03-0.58,P=0.007)及死亡、心脏移植、左室辅助装置联合终点(HR 0.19,95% CI 0.06-0.62,P=0.006)独立相关。在第二部分研究中,51位接受LVAD的患者(年龄60±12岁,80%男性)中,36位在LVAD植入前已植入ICD (ICD组)。与之前未植入ICD的患者(非ICD组)相比,ICD组患者有较多的高血压病(39% vs 0%,p=0.005)、高脂血症(72% vs 33%,p=0.01)、精神性疾病(43% vs 0%,p=0.002)及地高辛治疗(64% vs 33%,p=0.046),提示有较多的慢性疾病史。在配对分析中,ICD组较非ICD组能更好的改善植入LVAD后的右室扩大(-0.19±0.85 vs 1.14±1.07,p=0.007)情况。LVAD植入后的总体生存情况ICD组较非ICD组更优(p=0.033)。Cox比例分析提示吸烟(RR=0.287,p=0.029)、AST水平(RR=1.007,p=0.004)、左室射血分数(RR=1.042,p=0.031)、左室舒张末期直径(RR=0.972,p=0.044)、二尖瓣A峰流速(RR=13.267,p=0.050)、三尖瓣返流速度(RR=0.317,p=0.023)及其最大瞬间压力差(RR=0.932,p=0.006)是生存的预测因子。结论:1.对于接受了CRT治疗的房颤合并心衰患者,房室结消融以达到严格的双室起搏,从而能较大地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及得到生存获益。2.对于LVAD患者,ICD植入能改善总体生存情况及右室直径,这可能部分与LVAD植入后ICD的治疗作用相关。3.上述两种临床情况均需要大样本随机临床试验来进一步检测其临床及生存获益。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图表清单
  • 缩写表
  • 目次
  • 引言
  • 第一部分 房室结消融对植入CRT的心衰合并房颤患者预后的影响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人群
  • 2.2 12导联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
  • 2.3 超声心动图
  • 2.4 器械植入及CRT程控
  • 2.5 临床随访
  • 2.6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基线人口特征
  • 3.2 CRT植入后临床结果
  • 3.3 +AVN-ABL和-AVN-ABL的生存获益的差异
  • 3.4 生存预测因子
  • 4 讨论
  • 4.1 主要发现
  • 4.2 CRT在房颤患者中的效果
  • 4.3 房室结消融是CRT后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
  • 4.4 局限
  • 4.5 展望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对左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生存的影响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人群
  • 2.2 临床变量评估
  • 2.3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基线人口特征
  • 3.2 LVAD植入前后的心电图及心超参数
  • 3.3 LVAD植入后患者生存
  • 3.4 LVAD植入后生存的预测因子
  • 4 讨论
  • 4.1 主要发现
  • 4.2 LVAD在终末期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
  • 4.3 有或没有ICD植入组在有LVAD植入的终末期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差异
  • 4.4 有或没有ICD患者的生存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 4.5 局限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房室结消融术后起搏器置入治疗重度心衰合并快速性房颤1例[J]. 人民军医 2012(12)
    • [2].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新认识[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8(02)
    • [3].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联合房室结消融治疗合并心房颤动的慢性心力衰竭二例[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8(05)
    • [4].心房颤动患者行房室结消融并植入起搏器治疗后猝死的发生及其因素分析[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5(02)
    • [5].房室结消融联合永久起搏器对老年心房颤动的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31)
    • [6].房室结消融并心室起搏治疗难治性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引起的心肌病四例[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9(04)
    • [7].房室结消融联合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难治性房性心律失常的体会[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2(05)
    • [8].房室结消融+心脏再同步起搏除颤器植入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患者的预后(附1例报道)[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2(05)
    • [9].心脏再同步化加药物控制心室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05)
    • [10].心房颤动的非药物治疗策略[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3(12)
    • [11].植入性心脏电子装置术后心房颤动的一些临床问题[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05)
    • [12].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心率控制[J].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2020(03)

    标签:;  ;  ;  ;  ;  ;  ;  

    植入性器械治疗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