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儒家经典教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之对策研究

职业学校儒家经典教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之对策研究

杨映秋

(德宏州芒市职业教育中心云南德宏678400)

【摘要】当前,儒家经典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推崇,从幼儿读经风潮到浩浩荡荡的青少年“国学班”再到部分高校以读经为关键和核心部分的“国学研究”,无不表示儒家经典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已经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本文重点从职业学校特点入手,探索依靠儒家经典教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之对策。

【关键词】儒家经典;职业学校;健全人格;对策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由于职业学校生源素质相对较差和重技能培训、轻人文教育的普遍特点,致使职业学校学生人格现状堪忧,因人格障碍引发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职业学校学生的人格问题已成为国内外教育者共同关心的一大话题。

1.人格教育,职业学校的教育“短板”

相对于普遍大中专院校,职业学校的技能教育的特点使得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们更贴近于社会实践,贴近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过份倚重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思想,导致许多学校重技术技能轻人文教育的现象非常严重,特别是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方面既缺乏足够的重视又很少有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所谓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孔子认为,在人的发展中,教育起着决定作用:“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即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每个人后来的发展之所以有较大差别,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特别是青少年时期,正是人格形成的关健时期,人格教育的力量对人的一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没有对抗挫折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一旦遭遇挫折容易产生“钟摆心理”和“逆反心理”,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木桶理论”认为,对于一个技术人才来说,其能力大小、水平高低取决于各项能力中最弱的一项,就像一只木桶,装水的容量最多只能达到所有挡板中最短的挡板的高度,健康人格这一“短板”可能直接决定了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职业高度。

2.儒家经典对职业学校人格教育的借鉴意义

2.1从德育上讲,儒家经典教育契合职业学校人格教育的需要;如果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条源远流长的长河,那么儒学是主干和枢纽。几千年的儒学文化,所沉淀出的“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这些优良品行非常契合职业学校人格教育的需要。因为在职校学生中,“群居终日,言不及义,不善不能改,见善不能徙”,不知敬,无所惧,对师长不尊不敬,对父母不孝不悌,对亲朋不友不爱,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推行儒家经典教育对于这些正处于人生转型期的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2.2从智育上说,儒家经典教育能助推文化素养的提升;社会各界普遍认为职业学校学生文化素养偏低,而支撑这种看法的主要论据便是职业学校学生在文化分数上与普通高中,特别是重点高中学生有着不小的差距。然而,文化分数并不等于文化素养。职业院校的学生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借助儒家经典教育无异是一条捷径。众所周知,流传至今的诸多儒家经典,大都以语言优美简练而著称,它凝聚了中华民族所独有的语言文字之美。实践证明,儒家经典教育不仅能够修身养性,对于学生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功不可没。试想一下,一个出口成章,举止文雅的学生,步入社会上还会有被冠以“素质低”的定语吗?

2.3从大局上讲,儒家经典教育可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儒家文化倡导胸怀天下、积极用世、立志报国的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也具有着重要作用。纵观儒家思想,既有深深的忧患意识,又有强烈的使命意识。孔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孟子则向往“居天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境界。孔孟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影响了众多爱国之士,培养了他们对国家命运的深厚关注之情,从明东林党人所倡言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到清初顾炎武所宣扬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岳飞的“精忠报国”,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无不显示了一种心忧天下的责任感和救世报国的爱国情怀,这种胸怀天下、积极用世、立志报国的理念,恰是现代学生们所缺乏的。

3.儒家经典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之对策

3.1挖掘典籍内涵,丰富学生人格教育内容;目前,职业学校的教育一般都分为三个部分:基础知识教育、马列意识形态教育、技术教育。英语、计算机是必修课,却唯独把自己的传统文化排除在了教育体制之外。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绝无仅有的。我们守着五千年的文明,新一代却步入信仰迷失、行为失范、价值失落的旋涡,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是文化断裂所带来的恶果。

新加波前总理李光耀曾把“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这一儒家思想的八大核心德行列入新加坡政府的“治国之纲”并取得了极大成功。何克抗教授在借鉴李光耀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总结出“新八德”——“教、悌、忠、信、礼、义、廉、耻。”,说的通俗一点,也就是孝道教育、友谊教育、忠诚教育、诚信教育、规范教育、是非教育、勤俭教育、荣辱观教育。这新八德可以说涵盖了现代人的理想人格所要求的各种道德品质,职业学校应该把这“新八德”作为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让传统文化经典走进课堂的方式丰富学生人格教育内容。这不仅是职业学校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迫切需要,也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3.2彰显典籍魅力,营造优秀人格塑造氛围;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其文化的氛围对学生的影响可以用润物细无声来形容,这一特色恰恰与儒家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儒家经典不一定仅仅存在于课堂中,我们可以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这些古朴、儒雅的儒家经典语句宣传语制作成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画,并通过开展学经典、诵经典、实践经典活动,让儒家经典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从而借助校园文化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平台,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感知经典文化的魅力。

3.3重视典籍作用,激励学生掌握过硬职业能力;在儒家教育思想中,劝学思想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孔子劝学的故事到荀子“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的千古名句,无不蕴含着丰富的劝学思想。让学生学习理解这些儒家经典名篇和了解那些流传千古的励志故事。将潜移默化地起到对学生的激励、鞭策作用。而且,儒家教育思想处处显现着教导弟子知行统一、学以致用的精神。《中康》对先秦儒家教育教学过程思想全面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这种“学、问、思、辨、行”的有机统一,实际上就是强调知行统一即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行为训练的统一。这一点与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不谋而合。

积淀着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的儒家经典,在被人们所淡忘多年后终于重新显现出其无可替代的文化魅力,我们期待,儒家经典教育这株连结着历史和希望的花朵,在职业学校人格教育的百花园里能够绽放出其别样的异彩。

[1]何克抗.当代教育改革的路在何方,教育技术通讯,2005(08).

[2]肖慎标.小议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9(02).

[3]王瑛,儒家教育思想与大学人格教育,中国农业教育,2008(3).

收稿日期:2013-08-06

标签:;  ;  ;  

职业学校儒家经典教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之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