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应力软岩回采巷道锚杆(索)耦合支护技术研究

高应力软岩回采巷道锚杆(索)耦合支护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矿井开采规模的加强和开采向纵深方向发展,地应力越来越高,巷道围岩越来越多的呈现出软岩特性,软岩巷道的支护与维护问题变得更为突出。近年来,随着煤巷锚杆支护技术日趋成熟,锚固支护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但是,对于锚固技术在高应力软岩巷道中的应用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工程运用中,依然存在围岩变形过大、锚杆锚索破断、甚至工程事故等现象。能否解决好软岩巷道的支护问题,是煤炭开采向纵深发展和安全生产的关键。本论文运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实验室试验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高应力软岩巷道锚网索耦合支护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论文在研究高应力软岩巷道变形破坏、锚网索耦合支护理论的基础上,首先通过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耦合支护,验证了耦合支护能够很好地解决软岩巷道的支护问题;然后,以神华宁煤集团石炭井二矿为工程背景,通过以下三点实现了支护结构和围岩耦合支护:①通过对巷道断面收敛监测数据分析,确定锚索最佳支护时间,实现了锚索和围岩时间上强度的耦合支护。②通过实验室试验,结合刚度耦合理论分析,找到了能够实现支护结构和围岩空间上刚度耦合的耦合试件,并在现场中进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③关于锚杆和围岩的刚度耦合,关键问题在于确定锚杆允许的变形量。论文通过对巷道顶板离层的监测数据分析,找出了锚杆耦合时的变形量,确定出了锚杆的耦合试件,应用于现场,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本论文以软岩的耦合支护理论为基础,通过现场监测、实验室试验及现场应用,为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支护探索了新的途径,特别是耦合试件必将在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煤巷锚固支护技术研究现状
  • 1.2.1 锚杆支护理论
  • 1.2.2 锚索支护理论
  • 1.2.3 锚网索耦合支护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2 软弱围岩破坏规律及巷道稳定性
  • 2.1 软岩的概念
  • 2.1.1 概述
  • 2.1.2 工程软岩的概念
  • 2.2 软岩巷道失稳力学机理
  • 2.2.1 松动压力作用
  • 2.2.2 形变压力作用
  • 2.2.3 膨胀压力作用
  • 2.3 软岩巷道变形的影响因素
  • 2.3.1 岩性的影响
  • 2.3.2 岩体结构及裂隙分布影响
  • 2.3.3 特殊工程地质条件影响
  • 2.3.4 地应力的影响
  • 2.3.5 岩体力学性质影响
  • 2.3.6 工程因素影响
  • 2.3.7 水文地质因素影响
  • 2.3.8 流变因素影响
  • 2.4 煤岩巷道工程变形力学机制
  • 2.5 煤岩巷道工程支护原则
  • 2.5.1 工程设计优化原则
  • 2.5.2 工程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 2.5.3 工程支护过程原则
  • 2.5.4 工程支护加固范围原则
  • 2.6 煤矿巷道的稳定性的特点
  • 2.7 小结
  • 3 软岩巷道锚网索耦合支护理论
  • 3.1 耦合支护概念
  • 3.2 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相互耦合
  • 3.3 最佳支护时间和支护时段
  • 3.3.1 最佳支护时间和最佳支护时段的概念
  • 3.3.2 最佳支护时间的物理意义
  • 3.4 确定支护结构与围岩耦合的最佳支护时间
  • 3.5 锚网索耦合支护的基本特征
  • 3.5.1 强度耦合
  • 3.5.2 刚度耦合
  • 3.5.3 结构耦合
  • 3.6 锚网索耦合支护原理
  • 3.6.1 锚杆与围岩的耦合支护原理
  • 3.6.2 锚索和围岩耦合支护原理
  • 3.7 小结
  • 4 数值模拟锚固支护
  • 4.1 FLAC3D 模拟软件简介
  • 4.2 模型建立
  • 4.3 模型参数的确定
  • 4.3.1 岩体参数
  • 4.3.2 锚杆和锚索的参数
  • 4.3.3 数值模拟的方法及步骤
  • 4.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神华宁煤集团石炭井二矿回采巷道锚网索联合支护
  • 5.1 工程概况
  • 5.2 地质构造和围岩结构
  • 5.3 巷道围岩岩性和强度
  • 5.4 地应力
  • 5.5 锚网索联合支护设计
  • 5.6 动态信息在设计施工中的应用
  • 5.7 小结
  • 6 锚索与围岩在时间上的耦合支护
  • 6.1 锚索和围岩时间上强度耦合
  • 6.1.1 锚索和围岩时间耦合支护的技术关键
  • 6.1.2 巷道监测
  • 6.1.3 监测结构分析
  • 6.1.4 确定最佳支护时段
  • 6.2 关键部位锚索与围岩时间上结构耦合支护
  • 6.2.1 二次耦合支护技术的原理
  • 6.2.2 关键部位的概念、产生机理及分类
  • 6.2.3 关键部位的特征及识别准则
  • 6.3 本章小结
  • 7 锚杆(索)与围岩在空间上的耦合支护
  • 7.1 在工程实际中实现锚索和围岩空间上的刚度耦合
  • 7.1.1 刚度耦合
  • 7.1.2 关于锚索耦合试件的刚度试验
  • 7.2 锚杆和围岩空间上的耦合支护
  • 7.2.1 确定耦合试件允许的变形量
  • 7.2.2 耦合试件应该满足的条件
  • 7.3 本章小结
  • 8 结论
  • 8.1 结论
  • 8.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恒阻大变形锚杆静力学特性数值模拟研究[J]. 煤炭技术 2020(01)
    • [2].我国大变形锚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黄金科学技术 2020(01)
    • [3].工程应用中串囊式充气锚杆的设计和制作[J]. 价值工程 2020(05)
    • [4].岩石群锚杆基础界限间距与群锚效率估算方法[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20(01)
    • [5].砂土串囊式充气锚杆的试验研究及其群锚效应[J]. 应用力学学报 2020(03)
    • [6].充气膨胀控制锚杆的研制与试验[J]. 岩土力学 2020(03)
    • [7].高压喷射扩大头锚杆在合肥某民生中心项目的应用[J]. 安徽建筑 2020(05)
    • [8].扩大头锚杆在城市下穿通道改造中的应用[J]. 建筑安全 2020(06)
    • [9].一种适用于软土层一次性成形的挤入式锚杆[J]. 建筑安全 2020(06)
    • [10].锚杆尾部螺纹联接的试验研究[J]. 煤矿安全 2016(12)
    • [11].自旋快速安装锚杆数值模拟分析及应用[J]. 煤矿机械 2016(12)
    • [12].锚杆索支护性能关键影响因素井下试验研究[J]. 能源与环保 2017(02)
    • [13].递控式锚杆室内试验与光弹试验对比研究[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7(03)
    • [14].外露段过长锚杆无损检测方法研究[J]. 水利水电施工 2016(02)
    • [15].高空直壁锚杆(索)抗拔试验装置的研究与应用[J].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2016(01)
    • [16].矿井支护中的锚杆种类分析[J]. 科技风 2014(16)
    • [17].多重防腐锚杆抗腐蚀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5(04)
    • [18].对扩大头锚杆用于地下工程抗浮探讨[J]. 山西建筑 2015(31)
    • [19].一种新型J释能锚杆力学作用机制及其动力冲击实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0(01)
    • [20].对穿锚杆预留变形量对支护体强化特征研究[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02)
    • [21].扩大头锚杆-土体相互作用数值模拟与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 2020(01)
    • [22].基于声波反射法的锚杆无损检测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 广东水利水电 2020(04)
    • [23].抗拔锚杆布置研究[J]. 城市住宅 2020(06)
    • [24].长期载荷作用下柔性锚杆力学特性及工程应用[J]. 煤炭学报 2020(09)
    • [25].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分析及参数设计[J].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17(04)
    • [26].矿用锚杆钢的生产实践[J]. 四川冶金 2017(01)
    • [27].矿用锚杆应力监测系统的设计[J]. 煤炭技术 2017(06)
    • [28].煤矿巷道支护中使用的锚杆种类及特点分析[J]. 矿山机械 2015(12)
    • [29].水利工程中锚杆检测技术及其应用探讨[J]. 建材与装饰 2015(46)
    • [30].扩大头锚杆结构参数优化研究[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标签:;  ;  ;  ;  

    高应力软岩回采巷道锚杆(索)耦合支护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