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高速公路改扩建模式及交通分流技术研究

区域高速公路改扩建模式及交通分流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交通网络是区域地理空间的骨架和社会经济活动的纽带。其形成和发展取决于区域空间结构演变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反过来又引导和推动着区域空间结构的再调整及社会经济的新发展。交通网络,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发达程度决定了区域地理空间单元相互作用的广度和深度,反映了区域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其发展经历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高速公路改扩建就是这个发展规律的直接体现。科学合理的高速公路改扩建模式和标准决策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从区域空间演变和经济发展理论出发,论述了区域发展战略目标以及交通运输供需均衡机理,采用定量分析方法,预测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为区域交通体系的规划、建设和道路改造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揭示了公路交通与区域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动态发展关系,基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运用宏观经济理论和灰色规划理论,建立数学模型计算了区域交通用地的合理规模,结合区域总体规划,论证了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建设模式;基于交通流理论体系,分析高速公路的交通运行机理和设计理念,探讨了高速公路车道数与行车速度以及服务交通量的关系,提出了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设计思路和建设标准。周密完善的交通组织方案和管理体系是高速公路改扩建顺利实施的关键。本文在分析区域交通网络构架的基础上,基于交通规划理论,构建数学模型对区域公路网进行了分层次、分地域的交通分流,为制定交通保畅方案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交通现状调查、路网分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具体情况,灵活、具体地制定了针对性的现场交通组织方案,采用合理的指标体系和方法进行了科学评价和调整;运用系统理论方法,分析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影响交通安全、畅通的主要原因、影响范围、行为机理和影响程度,采取工程、经济和交通管理措施,改进交通运行环境和条件,提出施工期间交通管理体系,为区域交通的安全、畅通运行提供根本的体制和制度保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高速公路发展现状
  • 1.1.2 问题的提出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实践案例
  • 1.3 研究理论与方法
  • 1.3.1 研究运用的基本理论
  • 1.3.2 研究采用的基本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
  • 1.4.1 研究的内容
  • 1.4.2 论文的框架
  • 第二章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交通需求分析
  • 2.1 区域结构及发展理论
  • 2.1.1 区域概念及基本特性
  • 2.1.2 区域结构及基本类型
  • 2.1.3 区域发展基本理论
  • 2.2 城市群及区域发展战略
  • 2.2.1 城市群定义和特征
  • 2.2.2 城市群形成机理
  • 2.2.3 关中区域发展战略
  • 2.3 区域交通需求基本理论
  • 2.3.1 交通需求及类别分析
  • 2.3.2 交通需求成因及特性
  • 2.3.3 区域交通运输供需均衡分析
  • 2.4 城市群交通需求预测
  • 2.4.1 交通需求预测的建模思路
  • 2.4.2 模型构建及参数标定
  • 2.4.3 关中城市群交通需求预测实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土地资源优化的高速公路改扩建模式研究
  • 3.1 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平衡机理
  • 3.1.1 交通建设与土地利用关系
  • 3.1.2 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矛盾
  • 3.1.3 土地利用的交通价值取向
  • 3.2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模型
  • 3.2.1 灰色线性规划模型(GMDP)
  • 3.2.2 GM(1,1)灰色预测模型
  • 3.3 关中区域概况及土地利用特点
  • 3.3.1 基本状况和土地利用现状
  • 3.3.2 区域公路网现状和分布特点
  • 3.4 关中区域土地资源优化模型构建
  • 3.4.1 模型构建思路
  • 3.4.2 决策变量确定
  • 3.4.3 目标函数确定
  • 3.4.4 约束条件确定
  • 3.4.5 优化结果分析
  • 3.5 区域高速公路改扩建模式分析
  • 3.5.1 区域公路网建设用地规模
  • 3.5.2 高速公路改扩建模式确定
  • 3.5.3 关中公路网建设与土地利用对策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交通流理论的高速公路改扩建标准研究
  • 4.1 交通流特性及其理论体系
  • 4.1.1 基本通行能力理论及数学模型
  • 4.1.2 实际通行能力分析及数学模型
  • 4.1.3 设计通行能力分析及数学模型
  • 4.1.4 现行理论模型的问题和不足
  • 4.2 高速公路的交通运行机理
  • 4.2.1 高速公路的设计理念
  • 4.2.2 交通行为的机理分析
  • 4.3 车道数和通行能力理论模型
  • 4.3.1 基于Greenshields模型的理论分析
  • 4.3.2 基于流体动力学模型的理论分析
  • 4.3.3 车道数与服务交通量关系分析
  • 4.3.4 实证和结论
  • 4.4 高速公路改扩建标准研究
  • 4.4.1 交通量和车道数的计算
  • 4.4.2 改扩建方式及标准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交通规划理论的区域交通分流技术研究
  • 5.1 区域交通网络构架分析
  • 5.1.1 交通网络的形态布局
  • 5.1.2 交通枢纽的分析确定
  • 5.1.3 交通主通道与干线交通网
  • 5.1.4 次级交通网络定位及规划
  • 5.2 交通规划基本理论
  • 5.2.1 交通需求预测
  • 5.2.2 交通分布模型
  • 5.2.3 交通方式选择
  • 5.2.4 交通流量分配
  • 5.3 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分流模型构建
  • 5.3.1 交通网络分流机理
  • 5.3.2 分流模型构建条件
  • 5.3.3 模型建立及计算
  • 5.4 关中区域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分流实例
  • 5.4.1 关中区域交通网分布
  • 5.4.2 公路网路况设施现状
  • 5.4.3 交通分流计算结果
  • 5.4.4 交通分流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区域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方案研究
  • 6.1 交通组织方案的内容和设计原则
  • 6.2 交通组织方案设计流程
  • 6.3 区域路网交通分流方案
  • 6.3.1 分流路网确定
  • 6.3.2 分流车型确定
  • 6.3.3 分流节点设置
  • 6.4 施工现场交通组织方案
  • 6.4.1 单侧并线施工方式交通组织方案
  • 6.4.2 双侧拼接施工方式交通组织方案
  • 6.4.3 特殊路段改扩建施工交通组织方案
  • 6.5 施工期间交通组织预案
  • 6.5.1 恶劣天气的交通策略
  • 6.5.2 交通堵塞的紧急疏导
  • 6.5.3 特殊事件的交通管制
  • 6.6 交通组织方案评价及调整
  • 6.6.1 交通组织方案评价原则
  • 6.6.2 交通组织方案评价体系
  • 6.6.3 交通组织方案评价方法
  • 6.6.4 交通组织方案的实时调整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区域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安全及保畅技术研究
  • 7.1 高速公路改扩建行车安全畅通要素分析
  • 7.1.1 人为因素影响分析
  • 7.1.2 行车速度影响分析
  • 7.1.3 道路环境影响分析
  • 7.2 施工路段交通安全保障措施
  • 7.2.1 施工路段的交通安全评价
  • 7.2.2 施工路段的交通安全设施
  • 7.2.3 施工路段的交通安全管理
  • 7.3 区域路网交通畅通保障措施
  • 7.3.1 交通保畅的工程措施研究
  • 7.3.2 交通保畅的经济政策研究
  • 7.4 施工期间交通管理体系研究
  • 7.4.1 施工期交通日常管理体系
  • 7.4.2 施工期交通应急管理体系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
  • 8.1 本文研究结论
  • 8.2 本文的创新点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把中西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作为区域结构调整的突破口[J]. 先锋 2016(10)
    • [2].关于农业区域结构调整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4(12)
    • [3].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区域结构的制度安排与反思[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 [4].当前区域结构调整策略研究[J]. 中国财政 2013(16)
    • [5].把中西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作为区域结构调整的突破口[J]. 中国经贸导刊 2012(36)
    • [6].中国工业区域结构的调整与优化[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12(04)
    • [7].中国工业经济区域结构的现状与优化对策[J]. 西部论坛 2014(02)
    • [8].新常态下中国对外贸易区域结构现状与优化路径[J]. 商业经济研究 2016(03)
    • [9].美国科学家破译端粒酶活性区域结构[J]. 生物学教学 2009(03)
    • [10].关于工业经济区域结构的现状与优化对策分析[J]. 科技与企业 2015(22)
    • [11].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潜力来自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J].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2019(12)
    • [12].深化金融改革 提升中国经济竞争力[J]. 金融博览 2014(03)
    • [13].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地区差异探因[J].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01)
    • [14].武汉城市圈多中心城市—区域结构及其协同共生[J]. 城市发展研究 2012(03)
    • [15].银行业区域结构、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差距[J]. 运城学院学报 2013(04)
    • [16].我国工业经济区域结构现状与优化策略分析[J]. 全国流通经济 2017(24)
    • [17].纺织产业区域结构调整到了关键时刻[J]. 中国纺织 2015(07)
    • [18].当前我国区域社会结构发展趋势及特征分析[J]. 人民论坛 2014(02)
    • [19].优化畜牧区域结构 推进产业布局调整[J]. 农业知识 2018(27)
    • [20].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在苏调研区域结构调整和跨国资源配置[J]. 江苏纺织 2014(03)
    • [21].“一带一路”战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基于高中生的视角[J]. 现代商业 2017(06)
    • [22].从“东”向“西”:寻找新的突破口[J]. 中国纺织 2015(05)
    • [23].优化经济结构刻不容缓[J]. 支点 2016(10)
    • [24].基于动态偏离-份额模型的武汉市产业结构演变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3(08)
    • [25].我国未来区域结构变动的新格局[J]. 探索与争鸣 2008(01)
    • [26].兰州—西宁城市区域结构优化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05)
    • [27].读《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J]. 商 2014(24)
    • [28].哈密地区旅游产业的行业结构及区域结构发展优化分析[J].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1(10)
    • [29].“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策略研究[J]. 中国市场 2020(02)
    • [30].“数”说纺织[J]. 纺织服装周刊 2015(06)

    标签:;  ;  ;  ;  ;  ;  ;  ;  

    区域高速公路改扩建模式及交通分流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