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短链脱氢酶的克隆表达及催化特性研究

细菌短链脱氢酶的克隆表达及催化特性研究

论文摘要

短链脱氢酶广泛存在微生物细胞之中,除了在生理功能上涉及糖、醇、脂类、氨基酸、碳氢化合物、辅酶、荷尔蒙、异生物质等多种代谢,还是一类在生物催化与转化上备受关注的生物催化剂,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以三种不同菌种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得到三个短链脱氢酶基因,分别构建表达质粒并在E. coli BL21(DE3)中表达,并研究了相关酶学性质,结果如下:1.从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GZM1.49)基因组DNA克隆得到了编码短链脱氢酶的基因pfd,该基因全长684bp,编码227个氨基酸。重组PFD分子大小为28kDa,具有嗜冷酶的催化特征,能氧化4-氯-3-羟基丁酸乙酯、1-苯乙醇、苯甲醇、仲丁醇和还原4-氯-乙酰乙酸乙酯、2-溴-苯乙酮、4-溴-苯乙酮等底物。以4-氯-3-羟基丁酸乙酯为底物时活力最高,Km值为186.90mmol/L, Vmax为89.56U/mg。氧化4-氯-3-羟基丁酸乙酯时,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12℃和10.5,倾向于利用NAD+作辅酶;而还原4-氯-乙酰乙酸乙酯时,最适温度和pH为24℃和8.8,倾向于利用NADPH作辅酶。重组PFD能耐受50%(V/V)的甲醇等有机助溶剂,低浓度的EDTA对其酶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从地表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ubterraneus基因组DNA克隆得到了编码短链脱氢酶的基因gsd,该基因全长555bp,编码184个氨基酸。重组GSD分子大小为24kDa,具有嗜热酶的催化特征,底物谱较广。以丙酮酸乙酯为最适氧化底物,Km值为20.25mmol/L,Vmax为238.10U/mg,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65℃和10.5;还原乳酸乙酯时,最适温度和pH为65℃和7.5。重组GSD既能耐受浓度高达70%(V/V的甲醇溶剂,又能同时利用NAD(H)和NADP(H),可用于构建辅酶再生体系。除此之外,重组GSD热稳定性强,低浓度的金属离子和EDTA对其酶活的影响不大。3.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A006)基因组DNA克隆得到的编码短链脱氢酶的基因pad,该基因全长825bp,编码274个氨基酸,理论计算重组PAD分子大小为30kDa。BLAST分析显示该基因序列与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O1(ABJ12131)短链脱氢酶基因的同源性为100%。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醇脱氢酶来源
  • 1.2.1 人和动物来源的醇脱氢酶
  • 1.2.2 植物来源的醇脱氢酶
  • 1.2.3 微生物来源的醇脱氢酶
  • 1.3 醇脱氢酶分类
  • 1.4 脱氢酶在合成手性物质中的研究进展
  • 1.5 脱氢酶酶学性质研究
  • 1.5.1 嗜热脱氢酶酶学性质研究
  • 1.5.2 常温脱氢酶酶学性质
  • 1.5.3 嗜冷脱氢酶酶学性质研究
  • 1.6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荧光假单胞菌短链脱氢酶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分析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
  • 2.2.1 菌种及质粒载体
  • 2.2.2 试剂
  • 2.2.3 培养基
  • 2.2.4 主要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目的基因的克隆
  • 2.3.1.1 菌种培养
  • 2.3.1.2 引物设计
  • 2.3.1.3 基因组提取
  • 2.3.1.4 目的基因pfd的PCR扩增
  • 2.3.1.5 目的基因pfd与pMD-18T simple vector的连接
  • 2.3.2 重组表达质粒pET-pfd的构建
  • 2.3.3 重组质粒pET-pfd的表达
  • 2.3.4 重组酶的纯化
  • 2.3.5 重组酶酶活测定
  • 2.3.6 重组酶酶学性质
  • 2.3.6.1 底物特异性
  • 2.3.6.2 pH变化对酶活力的影响
  • 2.3.6.3 温度变化对酶活力的影响
  • 2.3.6.4 动力学常数
  • 2.3.6.5 有机溶剂耐受性
  • 2.3.6.6 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短链脱氢酶PFD的基因克隆及分子特征
  • 2.4.2 重组表达质粒pET-pfd的构建
  • 2.4.3 重组表达质粒pET-pfd的构建
  • 2.4.4 重组酶酶学性质
  • 2.4.4.1 底物特异性
  • 2.4.4.2 最适pH
  • 2.4.4.3 最适温度
  • 2.4.4.4 动力学常数
  • 2.4.4.5 有机溶剂耐受性
  • 2.4.4.6 金属离子对重组PFD活力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地表地芽孢杆菌短链脱氢酶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分析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
  • 3.2.1 菌种及质粒载体
  • 3.2.2 试剂
  • 3.2.3 培养基
  • 3.2.4 主要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目的基因的克隆
  • 3.3.1.1 菌种培养
  • 3.3.1.2 引物设计
  • 3.3.1.3 基因组提取
  • 3.3.1.4 目的基因gsd的PCR扩增
  • 3.3.1.5 目的基因gsd与pMD-18T simple vector的连接
  • 3.3.2 重组表达质粒pET-gsd的构建
  • 3.3.3 重组质粒pET-gsd的表达
  • 3.3.4 上罐发酵
  • 3.3.4.1 种子液培养
  • 3.3.4.2 5 L发酵罐发酵
  • 3.3.4.3 重组菌生长曲线测定
  • 3.3.5 重组酶的纯化
  • 3.3.6 重组酶酶活测定
  • 3.3.7 重组酶酶学性质
  • 3.3.7.1 底物特异性
  • 3.3.7.2 pH变化对酶活力的影响
  • 3.3.7.3 温度变化对酶活力的影响
  • 3.3.7.4 热稳定性
  • 3.3.7.5 动力学常数
  • 3.3.7.6 有机溶剂耐受性
  • 3.3.7.7 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短链脱氢酶GSD的基因克隆及分子特征
  • 3.4.2 重组表达质粒pET-gsd的构建
  • 3.4.3 重组表达质粒pET-gsd的构建
  • 3.4.4 重组菌发酵生长曲线
  • 3.4.5 重组酶酶学性质
  • 3.4.5.1 底物特异性
  • 5.4.5.2 最适pH
  • 3.4.5.3 最适温度
  • 3.4.5.4 热稳定性
  • 3.4.5.5 动力学常数
  • 3.4.5.6 有机溶剂耐受性
  • 3.4.5.7 金属离子对重组GSD活力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铜绿假单胞菌短链脱氢酶的克隆表达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
  • 4.2.1 菌种及质粒载体
  • 4.2.2 试剂
  • 4.2.3 培养基
  • 4.2.4 主要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目的基因的克隆
  • 4.3.1.1 菌种培养
  • 4.3.1.2 引物设计
  • 4.3.1.3 基因组提取
  • 4.3.1.4 目的基因pad的PCR扩增
  • 4.3.1.5 目的基因pad与pMD-18T simple vector的连接
  • 4.3.2 重组表达质粒pET-pad的构建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短链脱氢酶PAD的基因克隆及分子特征
  • 4.4.2 重组表达质粒pET-pad的构建
  • 4.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甾体微生物转化反应关键酶3-甾酮-Δ~1-脱氢酶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通报 2020(07)
    • [2].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研究进展[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8(01)
    • [3].乳酸细菌甘露醇脱氢酶研究进展[J]. 科技传播 2010(19)
    • [4].短链脱氢酶超家族介导植物次级代谢研究进展[J]. 南方林业科学 2020(05)
    • [5].微生物源苯丙氨酸脱氢酶的研究进展[J]. 科技通报 2009(03)
    • [6].耻垢分枝杆菌中3-甾酮-Δ~1-脱氢酶对植物甾醇转化积累9α-羟基雄甾-4-烯-3,17-二酮的影响[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0(04)
    • [7].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5(10)
    • [8].3β和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研究进展[J]. 中国畜牧兽医 2011(08)
    • [9].亮氨酸脱氢酶研究进展及其工业应用[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12(02)
    • [10].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β-类固醇脱氢酶2活性变化[J]. 实用医药杂志 2020(04)
    • [11].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0病的临床诊断并文献复习[J].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5(04)
    • [12].川崎病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与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J]. 儿科药学杂志 2016(08)
    • [13].川崎病患儿血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变化研究[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3(05)
    • [14].胺脱氢酶催化合成手性胺的机遇与挑战[J]. 生物加工过程 2020(01)
    • [15].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型在代谢综合征中的作用[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5(04)
    • [16].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06)
    • [17].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与肥胖关系的研究进展[J]. 山东医药 2013(25)
    • [18].△12-脂肪酸脱氢酶及其编码基因研究进展[J]. 草业学报 2011(03)
    • [19].基于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脱氢酶传感器研究进展[J]. 分析化学 2014(05)
    • [20].植物中γ-亚麻酸合成关键酶——Δ~6-脂肪酸脱氢酶[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09(04)
    • [21].Δ~6-脂肪酸脱氢酶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 2008(02)
    • [22].粘质沙雷氏菌膜结合葡萄糖酸脱氢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酶学特性[J]. 食品科学 2019(24)
    • [23].来源于P.bacterium 1109的甘露醇脱氢酶的重组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20(19)
    • [24].雷公藤多苷对狼疮鼠肝肾组织中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影响[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05)
    • [25].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在炎症调控中的作用[J]. 医学综述 2011(10)
    • [26].人类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功能[J]. 海南医学 2008(01)
    • [27].酿酒酵母脂酰-△9脱氢酶亚细胞定位表达及其对烟草脂肪酸合成的影响[J]. 生物工程学报 2013(05)
    • [28].短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与心肌肥大关系的初步探索[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3(05)
    • [29].关于11β-类固醇脱氢酶的研究进展[J]. 海峡药学 2020(04)
    • [30].NADPH依赖的甘露醇脱氢酶的重组表达及甘露醇的转化条件[J]. 生物技术通报 2017(08)

    标签:;  ;  ;  ;  ;  ;  

    细菌短链脱氢酶的克隆表达及催化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