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中的人物形象论文-陈瑀

历史剧中的人物形象论文-陈瑀

导读:本文包含了历史剧中的人物形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1990年,历史剧,人物形象,人物关系

历史剧中的人物形象论文文献综述

陈瑀[1](2019)在《1990年代历史剧的人物形象与人物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990年代剧作家的创作语境有了新的变化,史剧作家的创作观念和创作实践也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创作语境的变化使得观众与剧作家都将目光聚焦到"人"上,剧作家们的创作主体意识的觉醒,使得他们力求更加深入挖掘历史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因而在戏剧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多为圆形人物,人物关系设置上多为参差对照。(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04期)

廖弘超[2](2018)在《浅谈如何正确把握历史剧中的历史人物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电视荧幕上掀起了历史剧的风潮,从《大秦帝国》,再到《开国大典》,在这些大型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中,毫无疑问,有关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就是整个荧幕造型的核心。因为一部电视剧的质量,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取决于剧中人物的形象塑造,而影视艺术的手段也都是为了塑造成功的人物而服务的。在本文中,我们就以一些知名度比较高的历史题材电视剧来举例,对历史人物形象的把握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8年19期)

李楠[3](2017)在《胡玫导演历史剧中英雄人物形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胡玫导演是中国电视剧行业的难得的优秀女导演,她导演的历史剧无论是商战题材还是帝王题材,都备受众多观众的喜爱和追捧,比如她的作品《雍正王朝》、《汉武大帝》、《乔家大院》、《英雄曹操》等已达到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程度,在影视界不仅仅是只占一席之地。可以说在影视剧行业,胡玫导演的作品在各个角度都是值得学习研究的,而本文主要画出其代表历史剧中的英雄图谱并对其中的英雄形象塑造进行分析研究。本文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首先简单介绍了胡玫导演、她的历史剧、她的创作特色理念——新历史主义以及新历史主义对影视行业的影响,之后分析了她四代表作中的英雄图谱,还分析了叙事视角下的荧屏英雄,最后针对四部代表作中英雄形象塑造的方法进行了叙事和视觉方法两个方面的剖析。迄今为止,现存领域大都是对历史剧的整体研究,或者是对英雄叙事的研究,而对剧中英雄人物形象的研究还很少,本文在借鉴和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弥补了这一不足,希望能够为未来中国历史剧的发展尽一份力量。(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26)

何筠[4](2009)在《郭启宏历史剧人物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郭启宏是当代卓有声誉的剧作家,同时也是重要的戏剧理论家,其戏剧理论贯彻于其历史创作之中,使其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当代意识和主体意识。郭启宏历史剧大多以中国历史上的文人为题材,从《司马迁》到《司马相如》,郭启宏的“文人”系列史剧有着一以贯之的主题:即对中国文人命运和其在社会历史中价值定位的思考。在对文人悲剧命运的书写中,折射出封建社会体制、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对文人命运的决定性影响以及它之内化生成的独特的文人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郭启宏历史剧中的文人形象以其典型性丰富了中国现当代历史剧的人物画廊。本文便是从郭启宏历史剧的人物形象入手进行详细的文本解读和分析,力图阐释出郭启宏历史剧中丰富的精神内涵。(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期刊2009-04-01)

张智华[5](2007)在《论历史剧的人物形象与虚实问题——从电视剧《贞观长歌》谈开去》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剧的人物形象及其虚实问题是人们谈论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热点话题之一,艺术形象与历史人物是什么关系?虚与实究竟应该占多少比例?文章结合《贞观长歌》谈了一些思考。(本文来源于《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庄清华[6](2006)在《以“士”之精神构筑理想人生——简析郑怀兴戏曲历史剧中的人物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剧是史剧作家在现实语境里创作出来的,它势必带着作家的现代意识,所以是历史意识与现代意识的结合。着名剧作家郑怀兴先生正是在现实语境的触动下重新思考和评判中华民族的历史。从1980年起至今,郑怀兴先生已经创作了十部戏曲历史剧,分别是《新亭泪》(1981年(本文来源于《剧本》期刊2006年03期)

娅菲[7](2003)在《血与火中的青春风采——论新时期革命历史剧人物形象塑造》一文中研究指出革命历史题材戏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当代人进行人生理想、革命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革命历史剧又是人们汲取爱国主义精神力量的源头。革命历史剧中的主人公以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热爱人民的赤子情怀、奋斗不息的(本文来源于《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期刊2003-06-30)

赵舟敏[8](2001)在《析田汉历史剧《关汉卿》人物形象的塑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不仅要求人物的个性鲜明、生动、富于发展和变化 ,更要求回归一个真实的生活中的“人” ,这是一出历史剧成败的关键。田汉创作的历史剧《关汉卿》 ,虽抓住了关汉卿作为一个“戏曲民主战士”的本质 ,但却没能更全面地写出他在生活中真实的“人性”。笔者认为 ,人是复杂的 ,其复杂性来自于社会 ,尤其是历史上的着名人物 ,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生活的 ,我们该让他们离历史的本来面目近一些 ,而不是为了维护人物的“伟大”和“尊严” ,舍弃其余为“人”的真实的一面。(本文来源于《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期刊2001年04期)

王邦祥[9](1994)在《郭沫若历史剧主要人物形象透视(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在抗战之初、国共两党进行了联合抗战.然而到了抗战最艰苦的四十年代初,不仅国民党内部的汪精卫一派投降日寇,企图另立政府,而且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一派,也已逐渐走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道路.对此,中国共产党于一九四○年二月向全国提出了“叁坚持,叁反对”的主张,即“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见《毛泽东选集》合订本《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第687页)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然而国民党反(本文来源于《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期刊1994年02期)

王邦祥[10](1994)在《郭沫若历史剧主要人物形象透视(上)》一文中研究指出郭沫若,不仅是着名的诗人、小说和散文家,而且是着名的戏剧家,尤其在历史剧的创作上,堪称为现代话剧选择历史题材开了先河。 早在《女神》诗集中,他就以诗剧的形式写出历史剧《湘累》、《女神之再生》和《棠棣之花》。二十年代初,他又相继写出《卓文君》、《王昭君》和《聂安》等着名历史剧,一九二六年结集为《叁个叛逆的女性》。抗战中期的“皖南事变”后,在一年多时间里,又接连写出《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等六个大型历史剧,从而轰动了国统区剧坛。解放以后,郭老又写出《武则天》、《蔡文姬》和电影文学剧本《郑成功》等。(本文来源于《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期刊1994年01期)

历史剧中的人物形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几年来,电视荧幕上掀起了历史剧的风潮,从《大秦帝国》,再到《开国大典》,在这些大型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中,毫无疑问,有关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就是整个荧幕造型的核心。因为一部电视剧的质量,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取决于剧中人物的形象塑造,而影视艺术的手段也都是为了塑造成功的人物而服务的。在本文中,我们就以一些知名度比较高的历史题材电视剧来举例,对历史人物形象的把握进行一系列的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历史剧中的人物形象论文参考文献

[1].陈瑀.1990年代历史剧的人物形象与人物关系分析[J].长江丛刊.2019

[2].廖弘超.浅谈如何正确把握历史剧中的历史人物形象[J].农家参谋.2018

[3].李楠.胡玫导演历史剧中英雄人物形象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4].何筠.郭启宏历史剧人物形象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

[5].张智华.论历史剧的人物形象与虚实问题——从电视剧《贞观长歌》谈开去[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6].庄清华.以“士”之精神构筑理想人生——简析郑怀兴戏曲历史剧中的人物形象[J].剧本.2006

[7].娅菲.血与火中的青春风采——论新时期革命历史剧人物形象塑造[C].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2003

[8].赵舟敏.析田汉历史剧《关汉卿》人物形象的塑造[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1

[9].王邦祥.郭沫若历史剧主要人物形象透视(下)[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4

[10].王邦祥.郭沫若历史剧主要人物形象透视(上)[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4

标签:;  ;  ;  ;  

历史剧中的人物形象论文-陈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