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H-SiC表面热氧化生长的SiO2特性研究

6H-SiC表面热氧化生长的SiO2特性研究

论文摘要

碳化硅(SiC)是一种具有较大的电子饱和漂移速度、高临界击穿电场和高热导率的宽禁带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它是目前唯一能够由直接热氧化工艺生长氧化层的化合物半导体,其器件工艺与现有的Si平面工艺兼容,因此成为制造高温、高频、高功率、高压以及抗辐照器件的首选材料。在功率MOS器件中,作为绝缘层的SiO2质量相当关键。决定氧化栅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界面态和氧化层本身的结构。 目前国内外关于SiO2/SiC的研究多集中在界面态问题上,通过掺N氧化等方式,界面态问题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进。一些研究结果虽然也涉及到氧化层的疏松结构以及由此产生的耐压问题,但对于氧化层本身的研究仍局限于用SIMS、XPS等手段检测氧化层中的杂质原子。本文利用慢正电子湮灭多普勒展宽谱和红外反射光谱等方法研究了SiO2/SiC热氧化层中的空位型缺陷和氧化层的致密性,以及退火前后的变化,并以SiO2/Si作为对比样品,说明C元素的存在及其诱生的空位型缺陷对SiO2/SiC氧化层质量和SiC MOS击穿特性造成的影响。 对干氧氧化的SiO2/SiC样品进行高频C-V测试,得到与文献报道相当接近的平带电压,说明样品表面的清洁程度能够满足研究工作的要求。用I-V法检测其击穿特性,SiC MOS临界电场强度的典型值在2~2.5×107 V/cm范围内,而同样工艺条件下的Si MOS样品临界电场强度的典型值为~4×107V/cm。由此可知,影响SiO2/SiC氧化层质量的主要因素不是氧化层中的可动电荷,而是C的外扩散在氧化层中形成的空位型缺陷。 慢正电子湮灭多普勒展宽谱是对空位型缺陷相当敏感的检测手段。实验结果

论文目录

  • 摘要
  • 目录
  • 第一章 综述
  • 1.1 SiC MOS器件工艺
  • 1.1.1 SiC材料的电学特性
  • 1.1.2 MOS器件及工作原理
  • 1.1.3 SiC MOS器件的特点
  • 1.2 SiC工艺及其现状
  • 1.2.1 SiC氧化工艺
  • 1.2.2 其它相关工艺
  • 1.2.3 研究进展
  • 1.3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 2/SiC样品制备'>第二章 热氧化SiO2/SiC样品制备
  • 2.1 高频 C-V测试原理
  • 2.1.1 理想 MOS结构的 C-V特性
  • 2.1.2 实际 MOS结构的 C-V特性
  • 2.2 高频 C-V检测及分析
  • 2.2.1 C-V测试仪器及样品制备
  • 2.2.2 室温无光照条件下的 C-V检测结果
  • 2.3 I-V特性分析
  • 2.4 实验讨论
  • 第三章 慢正电子湮灭多普勒展宽谱实验
  • 3.1 正电子湮灭(PAT)技术
  • 3.1.1 正电子湮灭原理
  • 3.1.2 正电子湮灭技术的四种实验方法
  • 3.1.3 慢正电子湮灭多普勒展宽谱
  • 3.2 慢正电子多普勒展宽谱分析
  • 3.2.1 实验设备及实验样品
  • 3.2.2 n型 SiC样品测试结果
  • 3.2.3 p型 SiC样品测试结果
  • 3.2.4 Si样品测试结果
  • 3.3 I-V测试结果
  • 3.4 小结
  • 第四章 红外反射光谱实验
  • 4.1 红外光谱技术及应用
  • 4.1.1 红外吸收光谱技术
  • 4.1.2 红外反射光谱技术
  • 4.2 红外反射光谱测试
  • 4.2.1 测试条件及样品制备
  • 2/Si的红外反射光谱'>4.2.2 SiO2/Si的红外反射光谱
  • 2/SiC的红外反射光谱'>4.2.3 SiO2/SiC的红外反射光谱
  • 2/SiC红外反射光谱的退火特性'>4.2.4 SiO2/SiC红外反射光谱的退火特性
  • 4.3 小结
  • 总结
  • 附录
  • 声明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煤油助燃剂燃烧气氛对低碳钢表面氧化层的影响[J]. 表面技术 2020(01)
    • [2].超薄氧化层制备及其可靠性研究[J]. 电子与封装 2011(03)
    • [3].热氧化对钛合金表面氧化层的影响[J].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0(05)
    • [4].氧化层对裂变偶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研究[J].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4(S1)
    • [5].氧化层增厚对涡轮导叶热障涂层残余应力的影响[J].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2017(03)
    • [6].轧制过程表面氧化层控制技术的研发应用[J]. 自动化应用 2018(05)
    • [7].热力学方法在不锈钢氧化层结构分析中的应用[J]. 山西冶金 2018(06)
    • [8].氧化层对于倒装焊接质量的影响和分析[J]. 激光与红外 2009(10)
    • [9].基于多层氧化层结构的硼颗粒点火模型研究[J]. 兵工学报 2016(12)
    • [10].AA-TIG焊表面氧化层成分及形成过程分析[J]. 焊接学报 2012(06)
    • [11].氧化层对液态金属起始沸腾过热度的影响模型[J].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9(02)
    • [12].T23钢管蒸汽侧氧化层的微观结构及形成机理[J]. 机械工程材料 2014(12)
    • [13].高铜镍结构钢高温氧化层和内表层缺陷研究[J]. 材料科学与工艺 2013(06)
    • [14].氧化时间对内燃机用IN718合金在300℃蒸气中氧化层组织的影响[J]. 材料保护 2020(09)
    • [15].TC4钛合金热氧化层微米压痕/划痕试验研究[J]. 热加工工艺 2009(18)
    • [16].超超临界机组HR3C不锈钢蒸汽侧氧化层的微观结构和生长机理[J]. 腐蚀与防护 2011(10)
    • [17].InSb衬底表面的氧化层研究[J]. 红外 2017(01)
    • [18].6H-SiC热氧化层高温漏电及红外光谱表征研究[J]. 半导体光电 2010(05)
    • [19].用于阿伏加德罗项目的硅球表面氧化层测量装置研究[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6(03)
    • [20].热轧卷取板的氧化层结构及热力学分析[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09(05)
    • [21].硼含量对Fe-Cr-Al合金高温氧化层结构的影响[J]. 金属热处理 2017(08)
    • [22].X80管线钢内外壁氧化层微观结构对酸洗过程的影响[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0(10)
    • [23].使用非对称内表面氧化层的MOS管性能优化[J]. 微电子学 2014(01)
    • [24].热氧化对低弹性模量Ti-33Nb-4Sn钛合金表面氧化层的影响[J]. 热加工工艺 2017(18)
    • [25].国产530432钢管蒸汽氧化层特征[J]. 中国电力 2011(10)
    • [26].6H-SiC氧化层中Na离子的C-V测试研究[J]. 微电子学 2010(05)
    • [27].控制氧化层对双势垒纳米硅浮栅存储结构性能的影响[J]. 物理学报 2008(07)
    • [28].如何在闸流晶体管生产工艺上制造合格的氧化层[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02)
    • [29].熔模铸造Co22合金的高温氧化性及氧化层生长[J].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2015(11)
    • [30].高温超低碳IF钢在轧制过程中的氧化实验研究[J].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20(02)

    标签:;  ;  ;  ;  ;  

    6H-SiC表面热氧化生长的SiO2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