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论文摘要

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问题是我国竞技体育系统的一项核心内容。兵团做为计划单列单位参加全运会,和其他省市一样肩负“奥运争光计划”,同样面临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这一问题。然而到目前为止,兵团还没有高级专业训练队,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依然存在缺陷。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构建兵团高级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越发显得重要,同时也是实现兵团跨越式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兵团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组织管理方面,兵团体育局及其下属各师、局的体育管理机构均是与教育局合署办公,没有独立的办事机构。2.兵团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是:中小学传统项目学校—业余体育学校—兵团竞技体育运动学校—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不属于专业训练队;另外,兵团高校高水平运动训练队还处于空白状态,即兵团还没有体育训练的高级训练体系。3.初、中级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不具备连续性和系统性,从事竞技体育训练的教练员总体水平不高,不利于兵团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4.兵团各个级别运动会的召开从时间和周期上来看都没有一定的规律性,说明竞赛体制有待于规范化。5.兵团竞技体育的保障体系有待于完善。训练经费、场地器材、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管理与奖励、运动员出路等问题都是影响兵团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1.提高兵团领导认识,健全竞技体育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其运行机制。2.建立兵团高级训练体系,完善三级训练网络,形成兵团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3.提高竞技体育训练的科学化程度。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练员素质。5.提高对竞赛的重视程度,使体育竞赛制度化、多样化。6.建立一套有效的教练员、运动员管理奖励机制。7.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为竞技体育事业提供优质保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综述
  • 1.2.2 国内“举国体制”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综述
  • 1.2.3 对国内其它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成功案例的研究综述
  • 1.2.4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研究综述
  • 1.3 石河子大学及体育学院在兵团竞技体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4.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1.4.2 计划单列
  • 1.4.3 竞技体育人才
  • 1.4.4 培养模式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专家访谈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现状与分析
  • 3.2 对兵团初级、中级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3.2.1 兵团竞技体育项目的设置
  • 3.2.2 兵团竞技体育水平
  • 3.2.3 兵团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师资现状
  • 3.2.4 影响兵团初、中级竞技体育训练的主要因素调查与分析
  • 3.2.5 制约兵团初、中级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因素调查与分析
  • 3.2.6 兵团中级竞技体育人才输送现状调查与分析
  • 3.3 对石河子大学业余体育训练所取得的成就及现状分析
  • 3.3.1 关于石河子大学业余体育训练所取得的成就
  • 3.3.2 石河子大学业余体育训练现状分析
  • 3.4 对构建以石河子大学及体育学院为依托的高级训练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 3.4.1 兵团无高级训练体系的历史原因
  • 3.4.2 如何构建高级训练体系
  • 4. 结论
  • 4.1 兵团竞技体育管理机构不健全,运行机制不完善
  • 4.2 兵团三级训练网络不健全,缺少竞技体育训练的高级阶段
  • 4.3 兵团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存在种种障碍
  • 4.4 竞赛制度缺乏规范化
  • 4.5 各种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 5. 建议与对策
  • 5.1 提高兵团领导认识,健全竞技体育管理机构,完善其运行机制
  • 5.2 建立兵团高级训练体系,完善三级训练网络,形成兵团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 5.3 提高竞技体育训练的科学化程度
  • 5.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练员素质
  • 5.5 提高对竞赛的重视程度,使体育竞赛制度化、多样化
  • 5.6 建立一套有效的教练员、运动员管理奖励机制
  • 5.7 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为竞技体育事业提供优质保障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 B 运动员问卷
  • 附录 C 教练员问卷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竞技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的创新机制研究[J]. 就业与保障 2020(03)
    • [2].体育院校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研究[J]. 西部皮革 2019(08)
    • [3].竞技体育人才院校化培养模式的特征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9(82)
    • [4].国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二)——以德国与俄罗斯为例[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 [5].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模式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17(12)
    • [6].探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竞技体育人才资源可持续开发[J]. 经济研究导刊 2017(16)
    • [7].探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竞技体育人才资源可持续开发[J]. 经济研究导刊 2017(22)
    • [8].普通中学教体融合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模式的构建[J]. 当代体育科技 2017(16)
    • [9].“生命教育与技能自觉”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思路[J]. 体育学刊 2016(02)
    • [10].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与整合思考[J]. 山东体育科技 2016(03)
    • [11].我国竞技体育人才资源萎缩的原因探析与应对策略[J]. 体育与科学 2016(05)
    • [12].青奥会对扬州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启示[J]. 当代体育科技 2014(29)
    • [13].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J].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4(S2)
    • [14].中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J]. 青少年体育 2015(02)
    • [15].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多元化培养方式的协同发展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 2015(04)
    • [16].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路径的协同机制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5(05)
    • [17].论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研究及展望[J]. 中华少年 2017(24)
    • [18].辽宁省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办法[J]. 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 2009(16)
    • [19].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向教育回归的研究[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9(03)
    • [20].竞技体育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研究[J]. 青少年体育 2019(09)
    • [21].竞技教育学视域下我国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J]. 冰雪运动 2017(04)
    • [22].国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一)——以美国与澳大利亚为例[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 [23].辽宁省篮球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J]. 青少年体育 2015(11)
    • [24].国内外竞技体育人才交流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 2013(11)
    • [25].“教体结合”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分析[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11)
    • [26].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 人才资源开发 2014(18)
    • [27].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 [28].竞技体育人才流动问题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3(01)
    • [29].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问题初探[J].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3(03)
    • [30].我国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竞技体育人才政策评析——以《辽宁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办法》为例[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3(02)

    标签:;  ;  ;  

    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