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人道主义”之谜 ——马克思人本思想理论性质的哲学探析

求解“人道主义”之谜 ——马克思人本思想理论性质的哲学探析

论文摘要

人道主义问题,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并被人们广泛谈论和长期探讨的重大理论课题。马克思哲学思想与人道主义之间的关系问题,就是哲学学科、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长期存在并被人们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然而,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一问题,特别是如何看待和评价马克思人道主义亦即其人本思想的理论性、质问题,怎样理解和解释它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和意义问题,却是国内外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理论难题。由此,它也就成为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难解之谜”。围绕马克思人本思想理论性质这一难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和论述。第一部分,力求从人和哲学的内在关联入手,对人道主义的内涵、实质、发展、演变、价值和意义等问题做出一种新的理解和诠释,主要是从理论上阐释人道主义是一种不断发展和逐渐演变的人的自我理解、自我把握和自我意识理论,而不是仅仅属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以此作为研究和论述马克思人本思想理论性质的观念前提和理论基础。第二部分,试图对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作为一种价值观做出一种新的理解和解释,强调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作为价值观,是一种不同于西方传统抽象人道主义价值观的现实具体的实践人本价值观。第三部分,努力论证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作为一种历史观,建立在对传统人道主义的变革与超越基础之上,它根本不同于传统人道主义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本质上与唯物史观内在统一,其实是一种以现实的人为根本的实践唯物主义历史观,或者说是一种实践唯物主义的人本历史观。第四部分,主要是论证马克思的“实践人本思想”实际上构成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根本理念,这种“实践人本”理念为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理念提供了思想前提和理论基础,也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建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引言
  • (一) 长期破解不开的“难解之谜”
  • (二) 马克思思想演变中的“理论之惑”
  • (三) “以人为本”理念引发的新争论
  • (四) 本文探讨的问题及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人道主义的新诠释:不断演变的人的自我意识理论
  • (一) 人道主义思想实质的理论把握
  • (二) 人道主义的历史演变与人的历史生成
  • (三) 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与以人为根本的人本思想
  • 二、马克思的人本思想:现实具体的实践人本价值观
  • (一) 西方传统人道主义价值观的意义和局限性
  • (二) 马克思人本思想的价值观意义及其理论内涵
  • (三) 马克思人本价值观的现实性和具体性
  • (四) 马克思人本价值观的实践批判特征
  • 三、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唯物主义的实践人本历史观
  • (一) 哲学立场转变与唯物主义人本思想确立
  • (二) 实践人本历史观的初步形成及其理论表现
  • (三) 实践观点思维方式与实践人本历史观
  • (四) 实践人本历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内在统一
  • 四、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以人为根本的哲学理念
  • (一) 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与以人为根本的哲学理念
  • (二) 实践的人本思想与马克思的哲学观念变革
  • (三) 实践的人本思想与当代中国哲学新形态建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三层面:物、关系和过程[J]. 深圳社会科学 2019(06)
    • [2].茶文化思想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融合探究[J]. 福建茶叶 2018(11)
    • [3].阿尔都塞关于马克思哲学思想史研究方法的思考[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 [4].在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中寻找恩格斯[J]. 赤子(上中旬) 2015(06)
    • [5].技术实践: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不竭源泉[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03)
    • [6].浅析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形成——从《手稿》到《提纲》再到《形态》[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06)
    • [7].驳“马克思哲学思想恩格斯化”的观点——纪念恩格斯逝世120周年[J].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5(02)
    • [8].作为马克思哲学思想起点的伊壁鸠鲁哲学[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 [9].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恩格斯化[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0(05)
    • [10].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新论——朱传棨先生《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论稿》读后感[J].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5(01)
    • [11].走向历史之真实——马克思哲学思想的逻辑嬗变[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5(01)
    • [12].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起点及其探索历程[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 [13].从三个文本的关系透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形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关系新解[J]. 湖北社会科学 2008(03)
    • [14].论马克思的群众观及其哲学变革[J]. 法制与社会 2016(09)
    • [15].从马克思自由思想演化的两个阶段看马克思自由主体的发展[J]. 现代企业教育 2015(03)
    • [16].马克思哲学思想中实践观念的发展钩沉[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9(06)
    • [17].马克思哲学思想是生态和人双重维度的辩证统一[J]. 理论研究 2013(02)
    • [18].文本解释学视角下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08)
    • [19].论马克思的需要动力思想[J]. 哲学研究 2011(05)
    • [20].“两次转变”与马克思的“新哲学”、“新世界观”——兼与王东、姚顺良教授等商榷[J]. 学术月刊 2008(01)
    • [21].马克思哲学思想精神的当代思考[J]. 学理论 2011(08)
    • [22].晚年恩格斯与马克思哲学的“体系化”——基于唯物史观的学术史考察[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3].谁之“现实”与何种“合理性”——立足“思想史”的视野对马克思哲学研究所做的审视[J]. 学术研究 2010(02)
    • [2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认识——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解读[J]. 湘南学院学报 2020(01)
    • [25].从实践唯物主义走向历史唯物主义[J]. 现代经济信息 2017(07)
    • [26].试论跨越“英国实践”的马克思哲学[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7].马克思哲学思想逻辑嬗变及当代价值[J]. 学理论 2016(08)
    • [28].马克思哲学思想中技术的本质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 [29].马克思的方法论转向[J]. 宁夏社会科学 2010(06)
    • [30].《学习与探索》2016年总目录[J]. 学习与探索 2016(12)

    标签:;  ;  ;  ;  ;  

    求解“人道主义”之谜 ——马克思人本思想理论性质的哲学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