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后单核细胞CD47表达变化及其与炎症反应的关系

烧伤后单核细胞CD47表达变化及其与炎症反应的关系

论文摘要

一、研究背景烧伤是“一种创伤后炎症反应性疾病”,并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病理模型。严重烧伤患者当前最大的死亡威胁来自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而MODS的主要发病原因是全身炎症反应的失控,即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SIRS为各种感染或非感染损伤引发机体全身炎症反应,是大面积烧伤常见的并发症,在危重烧伤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其中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是严重烧伤后并发全身性感染、多器官功能受损乃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防治严重烧伤后SIRS的发生是整个烧伤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对于烧伤患者炎症反应的机制以及相关因子检测的研究证实,在血浆中可以检测到一系列炎症物质的存在,这些物质包括一些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及细胞因子等。严重烧伤后体内各种细胞因子均会发生明显变化,而促炎因子与抑炎因子之间的动态平衡在机体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对烧伤后血浆细胞因子变化规律的报道不尽相同。单核细胞在严重烧伤/创伤后会发生重要变化,与炎症反应及免疫状态有关。在炎症反应过程中,单核/巨噬细胞受不同的细胞因子刺激可以表现为不同表型并发挥不同作用。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是一种由SIRS诱导的、体内抗炎细胞因子呈优势的状态,以单核细胞功能不全为其特征,可能参与脏器衰竭的发生。单核细胞上CD47是一种血小板糖蛋白(TSP-1)受体,炎症状态下表达发生变化,可能与免疫抑制有关,但对其在烧伤后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临床意义目前研究不多。二、研究目的(一)、进一步阐明不同程度烧伤患者细胞因子变化规律及其与机体炎症反应状态之间的关系。(二)、明确不同程度烧伤患者单核细胞CD47表达变化规律及其与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其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并提出可能的干预措施。三、研究方法第一部分烧伤后血浆细胞因子的变化选择烧伤面积大于30%TBSA的患者14例及正常对照14例。对所有患者在烧伤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0天、第14天采集血标本,对于病程相对较长的大面积烧伤患者,或有重大手术或特殊病情变化者则酌情增加收集标本次数。对照组每人各抽一次外周血进行相关指标的检验作为正常对照指标。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因子,其中采用ABC-HRP法测定白介素(IL-s),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对CRP进行定量检测。根据患者烧伤指数将患者分为轻重两组,其中A组为烧伤较重者(烧伤指数>50),B组为烧伤相对较轻者(烧伤指数<40)。以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以(?)±s表示,用Mann-Whitney-u-test分析两组之间及各组内不同时段细胞因子之间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第二部分烧伤后单核细胞CD47表达的变化实验对象选择同第一部分,取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1ml,分离出单核细胞。用单核细胞分子标记物(CD47)抗体与其相互结合,进行流式细胞术检验,根据分子标记物荧光强度的变化来判断单核细胞上CD47表达的变化,并比较不同患者之间CD47的差异。统计方法同第一部分。然后根据上述两部分的实验结果,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及曲线拟合研究细胞因子与CD47表达的相关性,从而阐明CD47与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四研究结果:第一部分烧伤后血浆IL-6、IL-8、IL-10、CRP水平显著升高,在伤后1-3天、5-7天、10-14天及20天以后四个时间段里,其平均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值均小于0.005)。在烧伤后一周内IL-6、IL-8在两组患者之间都无显著差异。A组(烧伤指数大于50)IL-6、IL-8水平在第二周达到高峰,且显著高于B组(烧伤指数小于40),随后两种细胞因子水平均逐渐下降,组间无显著差异。烧伤后血浆IL-10水平短期内迅速升高至峰值,然后逐渐下降,不同时间段两组之间IL-10水平无显著差异。整体来说,烧伤后CRP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且伤后5-14天CRP水平持续上升,显著高于1-3天水平(P<0.005),但是A、B两组之间及各组内比较均无显著差异。IL-1β整体水平变化、各组各时间段水平变化均无显著差异。第二部分在伤后1-3天、5-7天、10-14天及20天以后四个时间段里,患者单核细胞CD47平均荧光强度均低于正常对照(p值均小于0.005)。烧伤后前两周内CD47荧光强度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两周之后CD47荧光强度较前显著升高,但整体还处于低于正常值的水平。各组各时间段CD47平均荧光强度均低于正常对照(p值均<0.005),且在烧伤后1-3天及5-7天,A组CD47平均荧光强度显著低于B组。烧伤后血浆IL-8、IL-10水平与伤后早期单核细胞CD47表达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IL-8对CD47的标准化系数为0.359,IL-10对CD47的标准化系数为-0.303,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的。两周后CD47表达显著升高,而细胞因子则显著下降。五研究结论:1、细胞因子可反映不同时段机体炎症反应状态。烧伤早期机体即产生大量炎症因子,并与烧伤严重程度有关。急性期抗炎因子IL-10显著增加并达到峰值,可能与机体强烈应激有关,炎症反应尚不明显;促炎因子IL-6、IL-8在一周至两周达到峰值,CRP持续高水平,机体可能处于炎症反应激烈阶段。后期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炎症反应减弱。2、烧伤后单核细胞CD47表达显著受抑制,并与炎症反应强度有一定相关性。烧伤早期单核细胞CD47表达受抑制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烧伤越严重CD47表达越低。在伤后两周内,随炎症反应的增强CD47表达有所增加;后期CD47表达继续增多可能与机体免疫状态的恢复有关,而此时炎症反应逐渐减轻,可能与CD47对部分炎症介质的抑制有关。整体来说随着病情好转,CD47水平逐渐升高。

论文目录

  • 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烧伤后血浆细胞因子变化与炎症反应的关系
  • 一、前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第二部分 烧伤后单核细胞CD47表达的变化及其与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
  • 一、前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完成的主要论文及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整合素相关蛋白CD47在不同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 现代免疫学 2019(06)
    • [2].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不同细胞亚群上CD47的表达[J]. 实用癌症杂志 2020(04)
    • [3].CD47在急性白血病干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29)
    • [4].三阴型乳腺癌中CD4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7(05)
    • [5].CD47与乳腺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16(04)
    • [6].CD47与淋巴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4(06)
    • [7].CD47在恶性血液病中的作用[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3(06)
    • [8].CD47与白血病干细胞[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0(04)
    • [9].CD47分子在猪附红细胞体病溶血过程中的变化规律[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9(05)
    • [10].CD47在脑胶质瘤的表达水平及对侵袭力的影响[J].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1)
    • [11].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髓系树突状细胞CD47的表达[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0(06)
    • [12].表达人CD47基因的巴马小型猪创建及其表达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6(08)
    • [13].喉癌中钙网蛋白和CD47的表达及其与T淋巴细胞浸润的相关性[J]. 重庆医学 2013(18)
    • [14].CD47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干细胞中表达的临床意义[J].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3(04)
    • [15].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CD47表达变化及意义[J]. 山东医药 2016(16)
    • [16].CD47在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模型中调控血管生成的作用研究[J]. 西部医学 2014(11)
    • [17].整合素相关蛋白CD47在乳腺癌中表达临床意义[J]. 药品评价 2016(20)
    • [18].CD47重组质粒及其过表达重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构建及鉴定[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4(09)
    • [19].通过PI3K/AKT途径调节胶质母细胞瘤CD47表达对肿瘤侵袭性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07)
    • [20].CD47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干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J]. 医学研究杂志 2012(06)
    • [21].CD47与胰腺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现代肿瘤医学 2020(08)
    • [22].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靶点——CD47[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9(11)
    • [23].CD47相关信号通路及其与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药学进展 2020(05)
    • [24].脑胶质瘤CD47表达水平及对细胞增殖和迁移影响[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20(15)
    • [25].抗CD47靶向治疗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 中国肿瘤临床 2017(07)
    • [26].CD47在小胶质细胞吞噬红细胞过程中的作用研究[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7(03)
    • [27].整合素相关蛋白CD47和P-选择素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J]. 中国医药科学 2015(10)
    • [28].表阿霉素和抗CD47抗体联合治疗乳腺癌的体外实验研究[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4(10)
    • [29].抗CD47单克隆抗体对卵巢癌细胞靶向治疗的体外研究[J]. 中国肿瘤临床 2013(08)
    • [30].抗CD47抗体联合阿糖胞苷靶向治疗NOD/SCID小鼠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研究[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3(07)

    标签:;  ;  ;  ;  

    烧伤后单核细胞CD47表达变化及其与炎症反应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