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自悟”与“灵魂拯救” ——十四至十九世纪中西古典小说中的文化心理因素探析

“人心自悟”与“灵魂拯救” ——十四至十九世纪中西古典小说中的文化心理因素探析

论文摘要

处于不同文化传统背景之下的西方文学与中国文学,尤其是中西古典小说,有着许多根本性的差异。应该如何理解这些差异?古典小说与宗教文化心理密切的交互关系,给我们提供了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的角度,去解读中西古典小说差异性与同一性内在因素的可能。西方传统文化心理以基督教精神为核心。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则以儒释道思想为主宰。西方人关注的是灵魂,中国人关注的是人心;西方人祈求的是神的救赎,中国人注重的是现世的自悟;西方人叩问的是个人的心灵,中国人则在现世社会中去寻求和谐。“人心自悟”体现了中国儒释道文化中依靠自我力量获得超越的鲜明特征。它既是中国人自我修养的行为与方式,也是自我升华的一个过程、自我超越的一个途径。“灵魂拯救”体现的是西方文化中在神的关照之下实现个人完善的特征。它是西方人寻求解脱、追求永恒的心理行为方式,是个人灵魂得救的过程与途径。“人心自悟”与“灵魂拯救”两者各自皆分别长期积淀于东西方人的心灵深处,持续对人类精神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由此而形成了中国人与西方人各自不同的文化心理结构。这些文化心理的差异,也深刻地影响着作家不同的创作思维和创作倾向。受“人心自悟”观念的影响,中国古代小说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以正史之补,以经世致用、益于世道人心为宗旨摆脱“小道”的卑下地位;另一方面,也融入“澡雪精神”、陶冶性情的审美理想。至明清,这一文学关注世道人心与追求人心超然的创作倾向融合互补,使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统摄了善与美的文学追求,注重社会人格与自然人格的理想融合,注重人与天地自然、个人与群体与社会的和谐追求,仁义忠孝与空灵无常、因果轮回一起共同构成了小说所寻求的善与美的境界。与中国古代小说关注世道人心不一样,西方小说更关注个体灵魂的净化与超越以及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它承继了西方文学忏悔意识与哲学思辨的传统,深重的罪感与虔诚的忏悔以及深刻的灵魂思辨与剖析,构筑了西方小说独特的感染力。处于“人心自悟”与“灵魂拯救”不同文化心理制导之下的中西古典小说,有着双方共同关注的表现对象,共同的精神内核及共同的文学追求,也有着不同的创作心态和接受心理,有着各自独特的表现方式,不同的关注重点及相异的价值指向,双方既有各自文化所带来的优秀的传统,也有各自的局限性。由此而言,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化与文学,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不可磨灭的永久性价值,自然也有其不合理的甚至腐朽的部分;反过来,西方基督教文化及其体系之下的文学也如此。因而我们希望中国文化与文学可以融合西方文化与文学的精华,却不应以西方文化与文学来否定或归化中国的文化与文学。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中西古典小说比较研究现状综述及论题的缘起
  • 第二节 传统文化心理与中西古典小说的思考
  • 第三节 中西古典小说概念之变迁与可比性
  • 第四节 论文主旨、论证结构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人心自悟”与“灵魂拯救”的界说
  • 第一节 “人心自悟”辨义
  • 1.1.1 汉语语境下的“人心”
  • 1.1.2 “人心”不朽
  • 1.1.3 “人心自悟”
  • 第二节 “灵魂拯救”的内涵与意义
  • 1.2.1 “灵魂”之说
  • 1.2.2 灵魂不朽
  • 1.2.3 灵魂的解脱与救赎
  • 第二章 文化心理的差异和创作思维的相异取向
  • 第一节 文化心理的差异
  • 2.1.1 以儒家文化为轴心的中国文化心理特征
  • 2.1.2 以基督教文化为核心的西方文化心理特征
  • 第二节 “人心自悟”与中国文学批评传统之史脉
  • 2.2.1 文学益于世道人心
  • 2.2.2 文学自觉亦在人心超然
  • 第三节 “灵魂拯救”与西方文学传统的承继
  • 2.3.1 注重哲学思辨的文学传统
  • 2.3.2 关注个体灵魂的创作思维
  • 第三章 中国古典小说与“人心自悟”文化心理的论析
  • 第一节 中国古典小说“人心”观的衍变
  • 3.1.1 “小道”之说、“大道”之理与世道人心
  • 3.1.2 志怪志人小说的扬善与超然
  • 3.1.3 唐人有意而为传奇小说的自然真性
  • 3.1.4 宋元话本的娱心与劝善
  • 第二节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社会人格与自然人格的理想融合
  • 3.2.1 理想的社会人格
  • 3.2.2 率性的自然人格
  • 3.2.3 理想人格的张扬与“人心”的强化
  • 第三节 《西游记》:人心之蒙昧与启悟的形象阐释
  • 3.3.1 本然之人心的适意与蒙昧之人心的躁动
  • 3.3.2 摄心住性,人心自悟
  • 3.3.3 天与人、个人与群体的和谐追求
  • 第四节 “三言”“二拍”、《聊斋志异》与《儒林外史》:劝善惩恶的延续与世道人心之纯化
  • 3.4.1 “警世”“醒世”以干预世道人心
  • 3.4.2 花妖鬼魅寄寓“人心”的启悟
  • 3.4.3 功名心与人心的扭曲和超越
  • 第五节 《红楼梦》:“人心”之立与失的和谐与悲悯
  • 3.5.1 人与天合的预设
  • 3.5.2 儿女真情的人心情结
  • 3.5.3 人心失落的悲悯与自悟
  • 第四章 西方古典小说与“灵魂拯救”文化心理的审视
  • 第一节 “灵魂拯救”文化心理的表现形态及变化
  • 4.1.1 “灵魂拯救”文化心理的表现形态
  • 4.1.2 “灵魂拯救”文化心理在西方小说中的历史衍变
  • 第二节 《悲惨世界》、《双城记》及《简·爱》:灵魂拯救与“爱”和信仰的启示(一)
  • 4.2.1 仁爱光环下的忏悔与救赎
  • 4.2.2 “爱”与灵魂的升华
  • 4.2.3 人性之爱与神性之爱的对抗与融合
  • 第三节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及《复活》:灵魂拯救与“爱”和信仰的启示(二)
  • 4.3.1 幸福灵魂的追求与“爱”
  • 4.3.2 “爱”的启示与灵魂的忏悔
  • 第四节 《罪与罚》和《卡拉马佐夫兄弟》:灵魂拯救与灵魂的思辨和追问
  • 4.4.1 有罪与无罪的思辨
  • 4.4.2 对上帝存在与灵魂不朽的否定的否定
  • 第五章 中西小说“人心自悟”与“灵魂拯救”意识的文学性认知
  • 第一节 中西小说“人心自悟”与“灵魂拯救”意识的审美价值
  • 5.1.1 “灵魂拯救”——超验自省,充满神爱的终极关怀
  • 5.1.2 “人心自悟”——尚实劝善、充满仁爱的群体关怀
  • 第二节 “人心自悟”与“灵魂拯救”的同一性与差异性
  • 5.2.1 中西古典小说对于心灵净化的共识
  • 5.2.2 群体本位与个体本位的差异性
  • 5.2.3 “善”与“恶”、自救与他救的差异性
  • 5.2.4 形而下的道德教化与形而上的心灵拷问
  • 第三节 “人心自悟”与“灵魂拯救”局限性的反思
  • 5.3.1 小说文学艺术性与功用性的价值思考
  • 5.3.2 小说人文关怀指向差异之欠缺认知
  • 结语
  • 主要参考书目
  • 主要人名及引文索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专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自探自悟能力的对策[J]. 亚太教育 2019(03)
    • [2].“导学-自悟”教学模式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J]. 西部皮革 2016(24)
    • [3].加强阅读教学 引导小学生自读自悟[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7(05)
    • [4].自悟[J]. 中国诗歌 2019(06)
    • [5].自说自悟,助力小学数学纠错[J]. 教书育人 2020(08)
    • [6].对教学愿景“自悟自得”的思与行[J]. 江苏教育 2011(10)
    • [7].有张有弛,演绎学生自悟精彩[J]. 小学教学参考 2016(34)
    • [8].体验和自悟才是最好的教育[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22)
    • [9].基于学生自悟的小数教学之我见[J]. 名师在线 2017(01)
    • [10].让孩子们在自主自悟中走得更远些——《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案例与反思[J]. 新课程(小学) 2016(11)
    • [11].精彩,源自于学生的自主自悟——八年级物理《摩擦力》教学谈[J]. 新课程(中学) 2016(11)
    • [12].整体把握 自主自悟 探究延伸——小学课外阅读习惯培养例谈[J]. 新课程(中) 2017(01)
    • [13].我的写作心得[J]. 阅读 2017(27)
    • [14].认真自读 善于精读 用情诵读[J].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7(Z1)
    • [15].让“自主自悟”成为学习的新常态——以《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教学为例[J]. 山西教育(教学) 2017(06)
    • [16].导学-自悟模式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下) 2017(07)
    • [17].自悟[J]. 思维与智慧 2013(19)
    • [18].体验和自悟才是最好的教育[J]. 考试(综合版) 2012(10)
    • [19].指引学生自读自悟之路[J]. 小学科学(教师论坛) 2011(03)
    • [20].基于学生文本自悟的教学唤醒[J]. 江苏教育 2014(45)
    • [21].关于阅读教学自读自悟过程中问题的设计[J]. 考试周刊 2012(64)
    • [22].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指引学生自读自悟[J]. 吉林教育 2013(05)
    • [23].学生自读自悟过程中的问题设计策略浅谈[J]. 课外语文 2013(06)
    • [24].自悟[J]. 思维与智慧 2014(09)
    • [25].适时因势利导 促进自读自悟[J]. 新教师 2018(05)
    • [26].培养学生自悟习惯 助推学生自我成长[J]. 中学数学杂志 2015(08)
    • [27].自主 自悟 自得[J]. 小学教学参考 2012(13)
    • [28].让学生自读自悟的教学实践[J]. 广西教育 2018(09)
    • [29].“自悟”“得趣”与“裸式阅读”[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6(25)
    • [30].三习自悟式教学模式探究[J]. 新课程(上) 2016(08)

    标签:;  ;  ;  ;  ;  ;  

    “人心自悟”与“灵魂拯救” ——十四至十九世纪中西古典小说中的文化心理因素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