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约占急性胰腺炎的15%-30%,其病情凶险,表现复杂,合并症多,病死率高。近年来,由于对SAP的发病机制、自然病程及胰腺坏死感染在胰腺炎中的重要性的的认识,以及在药物、重症监护、微创技术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使SAP的治疗效果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死亡率仍然高居20%-30%。因此如何提高SAP的临床治疗效果仍然是摆在广大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方驰华等在90年代初期就开始对胰腺炎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了研究,经过多年临床研究,总结出了围胰腺区域微创治疗方案,极大的提高了SAP的临床治疗效果。为进一步证实围胰腺区域微创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其治疗机制,我们进行实验研究,为其临床治疗SAP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推广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治疗方案在临床广泛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一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的建立目的:1.验证逆行胰管注射法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的效果2.为进行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实验性治疗研究提供基础条件方法:1.材料:(1)牛黄胆酸钠;(2) TNF-α、IL-6 ELISA试剂盒。2.实验对象:SPF级SD雌性大鼠30只,体重200-250克,由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3.分组: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4.模型建立方法:逆行胰管注射牛黄胆酸钠溶液法建立SAP模型组大鼠;逆行胰管穿刺术建立对照组模型。5.标本采集与检测:两组分别在6h、12h、24h各活杀5只大鼠,检测血、腹水淀粉酶、血白细胞、血清TNF-α及IL-6;ELISA法测定TNF-α及IL-6;胰腺组织制作常规病理切片。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法”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情况:模型组存活率80%;对照组无死亡,存活率100%。2.血、腹水淀粉酶、血白细胞计数、血清TNF-α及IL-6、病理评分:模型组各时间点与对照组各对应时间点各项指标比较均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各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大鼠各项指标趋于严重;对照组各时间点间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逆行胰管注射法建立的SAP大鼠模型,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模型稳定、重复性好、效果确切、费用低廉等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用于实验性治疗研究的建模方法。二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治疗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目的观察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治疗方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的影响方法:1.材料:(1)牛黄胆酸钠;(2)TNF-α、IL-6、PL-A2 ELISA试剂盒。2.实验对象:SPF级SD雌性大鼠72只,体重180-220克。硕士学位论文3.分组:72只大鼠随机分为自然病程组(SAP组)、常规治疗组(R组)、DDFA组、微创治疗组(W组),每组18只。4.模型建立方法:逆行胰管注射牛黄胆酸钠溶液法建立SAP模型组大鼠。5.标本采集与检测:4组分别在6h、12h、24h各活杀6只大鼠,检测血、腹水淀粉酶、血白细胞、血清TNF-α、IL-6、PL-A2;ELISA法测定TNF-α、IL-6、PL-A2;胰腺组织制作常规病理切片。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法”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情况:SAP组存活率(13/18)72.22%;R组存活率(15/18)83.33%;DDFA组存活率(16/18)88.89%;W组存活率为100%。2.各组各时间点间腹腔液淀粉酶含量及血淀粉酶含量、白细胞计数、血清IL-6、TNF-α、PL-A2含量、病理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治疗方案能显著降低大鼠血白细胞、淀粉酶、IL-6、TNF-α、PL-A2、腹水淀粉酶、胰腺组织病理评分,是阻止SAP进展的有效方法。三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研究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20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2.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治疗方案:患者入院后即予床边两侧腹直肌外缘脐上下3cm处,局麻下切开1.0cm,分离腹壁各层进腹,将两根自制双套管置入胰腺上下缘区域,封闭腹腔,固定双套管。采用5% 5-Fu生理盐水持续滚动腹腔冲洗。同时予DDFA药物方案治疗。3.统计指标:记录患者入院时、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治疗后第1、3、5、7、14天及出院时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以及血、尿、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含量等,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变化、并发症及治疗结果。4.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情况平均住院时间36.65±17.78天;所有患者行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治疗1-2周后,腹痛、腹胀症状均明显缓解,生命体征较治疗前明显稳定;引流液颜色由暗红色逐渐变得清亮。17例患者经治疗后全部治愈,1例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结肠癌术后、前列腺癌术后伴全身骨转移、高血压病3级、肾功能不全”的90岁男性患者和1例65岁女性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均好转,但家属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后死亡。1例25岁女性患者治疗好转后转下级医院继续治疗,随访结果治愈。2.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比值及血、尿、引流液淀粉酶行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治疗后一周、二周、出院时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比值及血、尿、引流液淀粉酶与入院时及微创治疗后1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并发症治疗过程中14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6例出现呼吸功能不全,3例出现假性囊肿,其中2例行囊肿空肠吻合后治愈,另外1例经予药物治疗及囊肿周围5-Fu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后治愈。结论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明显、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四围区域性持续滚动冲洗治疗重症腹腔感染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围区域性持续滚动冲洗治疗重症腹腔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1.研究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8例重症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2.治疗方法:开腹或微创予腹腔感染部位及周围放置若干条单腔引流管和或腹腔双套管,并予经双套管行24小时持续感染部位生理盐水或氟尿嘧啶冲洗液冲洗引流。另根据感染部位脓液或引流液培养结果调整使用抗生素,直至腹部感染症状、体征消除及全身感染症状消除。3.统计指标:记录患者入院时、引流术后第7、14天及出院时体温、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4.统计方法: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情况8例患者均全部痊愈出院。2.体温、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体温:引流术后第7天、第14天、出院时与入院时比较明显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引流术后第14天、出院时与入院时比较明显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区域性持续滚动冲洗治疗能对腹腔感染灶进行充分引流,快速改善重症腹腔感染患者腹部体征及全身症状,及时阻止菌血症、脓毒性休克的发生发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五CT联合MI-3DVS在坏死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分级中的初步应用探讨目的观察CT联合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在坏死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研究方法:采用CT联合MI-3DVS制定的坏死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分级对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我院15例坏死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评分、分级。2.评分、分级标准:评分标准内容及计分详见正文。1~5分为轻度,6~10分为中度,11~15分为重度。3.统计方法: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ONE-way ANOVA方差分析法”进行组间比较,两两比较采用LSD或者Tamhane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情况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治疗方案治疗,除1例患者病情好转后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外,其余患者均完全治愈后出院。胆道结石患者或者并发假性囊肿者均二次返院治疗。2.住院时间比较轻、中、重三组间住院时间,组间差异为P=0.006。LSD法两两比较提示轻度组和中度组间无显著差异,P=0.467;轻度组和中度组分别与重度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03和0.014。3.并发症轻度组患者未发生呼吸功能不全和假性囊肿形成;中度组发生呼吸功能不全和假性囊肿者各1例;重度组共有3例患者发生呼吸功能不全,2例患者发生假性囊肿形成,其中1例患者同时发生呼吸功能不全和假性囊肿。因患者例数较少,未能进行三组间并发症的统计学分析。结论CT联合MI-3DVS对坏死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评分,充分利用了CT在观察腹部情况的优势外,还充分利用了坏死体积大小这一重要指标,因此该分级方法可能是一种可靠的分级方法,然而其可靠性仍需要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对其进行验证。六三维重建及可视化仿真手术在胰腺假性囊肿中的初步应用研究目的观察三维重建及可视化仿真手术在胰腺假性囊肿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材料:(1)64排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工作站;(2)双筒高压注射器及造影剂;(3)高配置计算机;(4)DICOM查看器;(5)ACDSee图片转换软件;(6)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自行研制的医学图像处理软件);(7)FreeForm Modeling System及其自带的PHANTOM设备。2.研究对象:患者于某,男性,52岁,重症急性胰腺炎后胰腺假性囊肿形成。CT提示:胰周假性囊肿形成,大小约10*3cm,压迫胰腺变形、移位。经保守治疗6月后,囊肿大小未见明显改变。3.数据采集:行64排螺旋CT常规上腹部平扫和动脉期、胰腺期、静脉期增强扫描,将扫描数据上传至服务器存储。4.图像三维重建:将数据导入个人计算机,利用DICOM查看器将原始数据的格式转化为JPG格式;利用ACDSee软件调整图片大小并转换为BMP格式;导入自主开发的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进行程序分割重建,并输出为STL格式;将STL模型导入到FreeForm Modeling System进行平滑、去噪、配色等处理后组合显示。5.三维重建与真实手术的对照:术前仔细研究三维重建结果,并仔细观察假性囊肿与周围器官组织的关系,并对内引流手术进行评估;对真实手术进行拍照和录像,将真实手术和三维重建及仿真手术结果进行对照比较,验证三维重建及仿真手术的准确性和对手术的指导意义。结果:1.三维重建后的立体模型重建的囊肿、胰腺、脾脏、肝脏、胃肠道、腹主动脉、腹腔干及其分支、门静脉及其属支模型等均显示清楚,形态逼真,立体感强;并能真实反映囊肿的实际大小、形状、空间位置以及与周围血管、脏器的毗邻关系。通过不同组合方式,可以通过两两显示进一步明确相互间的解剖关系。通过对三维模型进行放大、缩小、旋转、透视等观察,可以进一步明确囊肿与周围脏器组织的解剖关系。2.可视化仿真手术仿真手术过程形象生动,精确逼真,且有真实的“力”的感受,有如操作真实手术的感觉,沉浸感强,交互性好。结论:1.三维重建技术有助于于胰腺假性囊肿治疗方式的选择,制定合理的手术方式;2.可视化仿真手术在术前演练、降低手术并发症、医患沟通、教学等方面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二、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 三、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及可行性
  • 研究路线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一种效果确切的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治疗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
  • 引言
  • 1 材料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 引言
  • 1 临床资料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围区域性持续滚动冲洗治疗重症腹腔感染
  • 引言
  • 1 临床资料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CT联合MI-3DVS在坏死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分级中的初步应用探讨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三维重建及可视化仿真手术在胰腺假性囊肿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撰写的论文
  • 致谢
  • 统计学证明
  • 相关论文文献

    • [1].胰腺癌诊治的研究进展[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23)
    • [2].胰腺癌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9(12)
    • [3].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最新关注点[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8)
    • [4].美国临床肿瘤协会《潜在可治愈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9)》更新解读[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9(12)
    • [5].自噬在胰腺癌及其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9(06)
    • [6].胰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一例[J].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9(12)
    • [7].十大恶性肿瘤影像分级检查推荐方案(1.0版)之胰腺癌[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9(05)
    • [8].2019年胰腺癌研究及诊疗新进展[J]. 中国癌症杂志 2020(01)
    • [9].胰腺癌临床研究回顾与展望[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0(01)
    • [10].中药治疗胰腺癌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 2020(07)
    • [11].胰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20(04)
    • [12].从基础到临床:2019年胰腺癌研究进展[J]. 中国癌症杂志 2020(02)
    • [13].胰腺癌主要危险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 医学信息 2020(03)
    • [14].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胰腺及胰腺外影像学表现[J]. 重庆医学 2020(08)
    • [15].胰腺癌的综合治疗进展[J]. 当代医学 2020(11)
    • [16].不同影像学方法对胰腺癌的诊断效果比较[J]. 上海医药 2020(10)
    • [17].胰腺癌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 基层医学论坛 2020(13)
    • [18].胰腺癌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20(06)
    • [19].胰腺癌术后辅助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03)
    • [20].外泌体在胰腺癌发生发展及诊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山东医药 2020(19)
    • [21].组织激肽释放酶家族与胰腺癌[J]. 肿瘤防治研究 2020(07)
    • [22].可切除/交界可切除胰腺癌综合治疗[J]. 肝胆外科杂志 2020(03)
    • [23].微生物与胰腺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20(08)
    • [24].自噬在胰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海南医学 2020(15)
    • [25].大数据推动胰腺癌诊疗水平提高[J]. 中国民间疗法 2020(18)
    • [26].日本胰腺学会《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9年版)》评介[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0(10)
    • [27].胰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及手术时机[J].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20(05)
    • [28].胰腺癌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20(01)
    • [29].胰腺结核19例临床分析[J]. 胃肠病学 2020(04)
    • [30].胰腺癌中西医全程康复需求和治疗策略探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09)

    标签:;  ;  ;  ;  ;  

    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