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2001年,新一轮课程改革决策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告别了实施几十年的旧教育模式,进入新的教育发展阶段。然而,伴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在课程改革的实施环节出现了许多诸如形式化、极端化、表演化等堪为人忧的问题。经过了几年新课程实施后,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是变得越来越适应,而是表现得越来越不适应,甚至有些教师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对新课程开始产生疏离、排斥和倦怠。教师是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课程设计得再完美,如果不被教师所接受和内化,不变成教师切实的教学行为,也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明确教师缘何会在新课程实施中表现出如此之多的消极态度和行为,其背后的影响和制约因素是什么,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些消极的态度和行为,对我们正确理解教师的行为和态度、理解新课程在实施中所遭遇的挫折与阻抗,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从文化的视角出发,所有这些问题可以看作是文化适应的问题,即教师在新课程文化与原有教育文化之间矛盾、冲突、融合转化过程中的适应问题。第一部分引论。说明了选题的依据,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详细介绍,检讨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本研究的目的与价值。第二部分文化与文化适应释义。通过对有关文化的定义及文化所具有的共同特征的陈述,确立了本研究的基本认识立场、分析框架和方法。通过对文化人类学、跨文化心理学中有关文化适应概念、文化适应阶段、文化适应方式等的陈述,为明确课程改革的文化适应内涵提供了依据。第三部分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界定。西方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跨文化心理学家对文化适应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移民、难民、旅居工作者对移入国家主流文化的适应,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中文化剧烈变迁的适应问题。本部分则意在阐明课程改革的文化适应问题之内涵,即特指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由引进产生于别国的教育理论所引发的教育文化变迁,与原有的教育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融合转化过程中的适应问题。这里的文化适应包括不同层面,既有学校整体的文化适应问题,也有教师和学生的适应问题,甚至有家长和社会各个方面对教育文化变迁的适应问题,而我们运思的重点在于研究教师的文化适应问题。第四部分课程改革中文化适应问题的现实考察。在本部分,首先对现实考察的目的、采用方法的理由、研究样本的选择、资料收集的方法与过程以及研究效度的保证进行了说明。其次,对教师文化适应方式的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从问卷分析结果来看,教师对新课程文化所采取的适应方式主要有同化、分离和边缘化。第三,为了检验和提高研究的效度,对学校进行了实地的人类学考察,主要以观察记录课堂教学、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为主。根据实地观察和分析所获得的实证资料,我们认为教师在面对原有教育文化与新课程文化之间的冲突,主要采取了边缘化或分离的适应方式。第五部分课程改革中文化适应问题的归因分析。教师采取分离或边缘化的文化适应方式,背后必然受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明确这些影响和制约因素,有益于我们理解教师缘何会在课程改革中采取分离或边缘化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可以为确立促进新课程文化建设的方略提供依据。结合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发现,教师自我归因倾向于外部归因,即将主要原因归之于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教师培训不到位、班级规模过大、课程资源匮乏以及考试评价制度滞后等。从教师归因出发,其实质也反映了我国现有不发达的物质文化、集权化的制度文化与引进理论原产地的物质、制度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不相适应,不可否认,这些因素对教师而言,确是影响他们对新课程文化积极适应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还存在着更为深层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虽未被教师所感知,但却发挥着极其强大的作用,左右着教师实际的态度和行为,这些深层因素就在于中西两种文化价值观的不同所导致教育文化之间的差异。第六部分课程改革文化适应问题的反思。关注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并对教师所采取的文化适应方式进行考察与分析,其意并不在于对引进理论进行优与劣的价值判断,也不在于否定引进、借鉴行为本身的意义,更不在于就此对课改进行成功与否的诊断。对课程改革文化适应问题的探讨,意在促使我们对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的知识与文化疏离、改革与传统疏离等弊端进行反思,以获致一些有启发性的认识,寻求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三、目的价值
  • 第二章 文化及文化适应释义
  • 一、文化解读
  • 二、文化适应解读
  • 第三章 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界定
  • 一、文化脉络中的知识
  • 二、文化脉络中的教育理论知识
  • 三、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
  • 第四章 课程改革中文化适应问题的现实考察
  • 一、研究方案说明
  • 二、教师文化适应方式的问卷分析
  • 三、走进学校感受课堂
  • 第五章 课程改革中文化适应问题的归因分析
  • 一、教师归因状况的分析
  • 二、研究者的归因
  • 第六章 课程改革中文化适应问题的反思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困境及出路[J]. 智库时代 2019(37)
    • [2].基于高校体育课程角度的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对策[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10)
    • [3].基于区域特色和专业特点的药学分析化学课程改革[J]. 化学教育 2016(22)
    • [4].特色高中建设中的课程改革问题研究[J].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 2019(01)
    • [5].21世纪香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32)
    • [6].新课改下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J]. 中学生物教学 2016(18)
    • [7].加强中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黑河教育 2017(05)
    • [8].初中分层分类课程体系在选课走班中的实践与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37)
    • [9].教育何为:核心素养培育的学校回应[J]. 江苏教育 2017(02)
    • [10].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趋势研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14)
    • [11].CDIO先进工程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29)
    • [12].课程发展的回顾与课程改革的思考[J]. 辽宁教育 2017(07)
    • [13].论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与设计[J].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17(06)
    • [14].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学校创客教育发展的理性思考[J]. 基础教育参考 2017(11)
    • [15].浅谈课程改革及英语教学现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19)
    • [16].语文教师与课程改革的关系[J]. 长江丛刊 2018(15)
    • [17].CDIO模式下《模具设计》课程改革探索[J]. 同行 2016(15)
    • [18].新形势下高校《泵与风机》课程改革研究[J]. 同行 2016(07)
    • [19].论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改革的探讨[J]. 知音励志 2016(10)
    • [20].成果导向下的数学教育[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6(11)
    • [21].高职院校汽车定损与评估课程改革探索[J]. 新校园(上旬) 2016(10)
    • [22].台湾地区中小学推展适性课程的束缚[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6(04)
    • [23].高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改革的思考——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大众投资指南 2016(12)
    • [24].浅谈初中音乐课堂的回归[J]. 高考 2016(36)
    • [25].高职《网页素材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时代教育 2016(24)
    • [26].转型发展新形势下大学数学课程改革策略[J]. 现代职业教育 2016(28)
    • [27].浅谈课程改革的一些问题[J]. 新校园(上旬) 2016(09)
    • [28].关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 商业故事 2016(28)
    • [29].论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理论框架[J]. 校园英语 2017(03)
    • [30].四平市高校健美操现状与对策研究[J]. 知音励志 2017(01)

    标签:;  ;  ;  ;  

    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