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炭疽病的初步研究

雷公藤炭疽病的初步研究

论文摘要

近几年来人们加快了雷公藤药用价值方面的开发利用。然而,雷公藤根生长周期长,6年生以上植株的叶片才能采摘利用,因此,野生雷公藤已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了满足需求,福建泰宁县种植了大面积的雷公藤纯林。随着大面积人工林的出现,病害(如白粉病、炭疽病、角斑病)也随之猖獗。其中炭疽病是特别严重病害之一,致使叶片所含有效成分大大降低,叶片提前脱落,给农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因缺乏了解该病害在我省的发生特点及发生发展规律,再加上本身就是药物用途的雷公藤,使得防治工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为此,本论文对该病害进行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发展规律、病株的空间分布、中草药提取物对病害的抑制作用、杀菌剂毒力测定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雷公藤炭疽病症状雷公藤炭疽病主要危害雷公藤叶片。叶片在发病初期,病叶上产生灰绿色圆形病斑,后扩大呈椭圆形、褐色,中部凹陷纵裂,并产生黑色小粒点,病斑有同心轮纹,病斑长10—20mm,宽7—12mm。在高湿环境下,可以在病部看到橘红色蜜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堆。2.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雷公藤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Sacc.]。病原菌菌丝在PDA上生长最好;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6;在对碳氮源的利用上,碳源能促进菌丝生长,氮源能促进孢子的形成,菌丝对碳源的利用率大于氮源。分生孢子在适宜的温度下萌发速度较快,4h后开始萌发,6h后的萌发率达到98.6%;分生孢子萌发时在细胞一端产生附着胞;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25℃,最适pH值为7;而且要在湿度达到95%以上和强的光照条件,才有较高的萌发率;其致死条件为温度51℃,时间10min。3.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雷公藤炭疽病是一种高温高湿的病害。该病害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雷公藤枝梢病斑、病落叶或残留在植株上的病叶中越冬,5月上旬开始侵入寄主,随温度的升高而发展,潜育期为3—5d。5月中旬开始发病,病害先侵染新稍,后扩展到整株;6、7、8月为病害发展高峰期,9月份病害开始缓和,到11月份随着叶片的脱落停止发展。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从伤口处侵入植株,通过风雨传播。不同立地条件、林分结构对病害的发生发展都有显著的影响。4.病株空间分布格局通过聚集度指数的测定、Iwao的回归方法分析和Taylor的幂法则模型分析,结果一致表明:雷公藤炭疽病病株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5.中草药提取物对病害的抑制作用通过对22种中草药提取物对雷公藤炭疽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inn.)、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和龙胆草(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等5种中草药提取物对雷公藤炭疽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都在60%以上,特别是远志提取物的抑制率达到93.15%;知母提取物的抑制率次之,达到89.04%。但是有的中草药提取物抑制作用低于50%,甚至有的还能够促进病原菌的生长。中草药提取物的抑制作用随着提取物浓度的降低,其抑制作用也降低。6.病害杀菌剂的室内毒力测定在杀菌剂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影响的试验中,8种药剂中,百可得、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和世高等4种杀菌剂对雷公藤炭疽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较好。其中百可得的抑制效果最佳,都在90%以上;甲基托布津次之。从毒力回归方程和致死中浓度测定可以看出,百可得和甲基托布津在药剂敏感性和毒力上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都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在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影响的试验中,8种药剂除了大生、阿米西达和爱苗外,其它5种药剂对病原菌菌丝都有较强的抑制效果,特别是百可得和甲基托布津,抑制率都很高,都在70%以上。其中,百可得的效果最好,剂量在0.250 mg·L-1以上时,抑制率都能达到90%以上。根据敏感性强度依次为信生>多菌灵>百可得>甲基托布津>大生>世高>爱苗>阿米西达;而从致死中浓度看,甲基托布津的致死剂量最小,即毒性最强,根据毒性强度依次为甲基托布津>世高>百可得>爱苗>多菌灵>信生>大生>阿米西达。从而可见,百可得和甲基托布津在药剂敏感性和毒力上对病原菌菌丝都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雷公藤炭疽病病原菌的确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菌种
  • 1.2 分生孢子悬浮液制备
  • 1.3 病原菌鉴定
  • 1.4 致病性测定
  • 1.5 生物学特性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病害症状
  • 2.2 致病性测定
  • 2.3 病原菌菌种鉴定
  • 2.4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二章 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的自然条件
  • 1.2 越冬场所的观察
  • 1.3 病原菌的传播
  • 1.4 侵染途径的确定
  • 1.5 病害的发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越冬场所
  • 2.2 病原菌的传播
  • 2.3 侵染途径
  • 2.4 环境因子与病害发展的关系
  • 3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章 病株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应用
  • 1 调查与测定方法
  • 1.1 样地设置及调查方法
  • 1.2 空间格局的测定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聚集度指标分析结果
  • 2.2 Iwao的回归分析结果
  • 2.3 Talyor的幂法则分析结果
  • 2.4 空间格局的应用
  • 3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中草药提取物对病害的抑制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2.2 提取物浓度的抑菌作用的影响
  • 3 结论
  • 第五章 病害的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的菌种和分生孢子
  • 1.2 供试的药剂
  • 1.3 测定的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 2.2 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病原菌所致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分析[J].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9(05)
    • [2].贵州省余庆县茶褐枯病病原菌的鉴定[J]. 植物保护 2020(02)
    • [3].金魔芋炭疽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J]. 云南农业 2020(02)
    • [4].肺结核患者合并其他病原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03)
    • [5].探究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感染因素[J]. 黑龙江中医药 2020(04)
    • [6].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检测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08)
    • [7].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探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90)
    • [8].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治疗肺癌并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91)
    • [9].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病原菌检验与耐药性分析[J]. 双足与保健 2019(24)
    • [10].泌尿外科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19(35)
    • [11].危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03)
    • [12].320例肝癌介入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04)
    • [13].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检验的意义及结果研究[J]. 心理月刊 2020(12)
    • [14].Ⅳ期压疮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2)
    • [15].贵阳花溪久安茶树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ngloeosporioides)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11)
    • [16].青海某地区住院患者病原菌的分布与药敏分析[J]. 青海医药杂志 2017(11)
    • [17].腹泻便病原菌检验结果的临床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29)
    • [18].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方法及其感染病原菌类型的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 2017(06)
    • [19].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主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 2017(11)
    • [20].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需氧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25)
    • [21].泌尿外科患者临床感染病原菌分布与感染因素分析[J]. 中外医疗 2017(23)
    • [22].胆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与临床特征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08)
    • [23].血液内科与其他内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学比较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 2016(06)
    • [24].农用链霉素对核桃黑斑病伴生病原菌成团泛菌的抑菌活性[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05)
    • [25].云南省河口县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分子鉴定及耐热性研究[J]. 云南农业科技 2016(03)
    • [26].病原菌新基因功能的研究策略[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6(07)
    • [27].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其外周血细胞因子对预后的影响[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17)
    • [28].杧果红点病病原菌的鉴定[J]. 中国南方果树 2015(06)
    • [29].198例孕前体检和孕产妇分泌物真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的临床观察[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0(02)
    • [30].非标记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J]. 生物技术通讯 2020(02)

    标签:;  ;  ;  ;  ;  ;  

    雷公藤炭疽病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