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下扬子区盆地发育特征及其含油气性研究 ——以洞庭、鄱阳、弋阳及金衢盆地为例

中、下扬子区盆地发育特征及其含油气性研究 ——以洞庭、鄱阳、弋阳及金衢盆地为例

论文摘要

中、下扬子地区大地构造条件复杂,构造属性的认识尚不统一,洞庭、鄱阳、弋阳及金衢等陆相盆地的油气地质勘探与研究尚处于早期阶段。本文以板块构造学说、“盆山耦合”思想、石油与天然气的有机成因论、层序地层学理论、(含)油气系统理论等为依据,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对研究区野外地质、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及地球化学等资料的研究,针对研究区4个盆地的构造发育演化特征、沉积充填情况及含油气性进下了探讨。在各盆地发育的控制因素和油气地质特征等方面做了较具建设性的工作,得出了一些颇有意义的认识。主要包括: (1)赣江断裂带是一系列中、新生代红盆的控盆断裂系,沿断裂带发育着鄱阳、清江等十几个盆地,它具有明显的多期变形活动特征,自早燕山期起赣江断裂带大致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江绍断裂带则是弋阳、金衢等红盆的控盆构造带,它主要经历了晋宁期初次碰撞挤压—造山、加里东期走滑平移、海西—印支期相对稳定、早燕山期再次碰撞挤压—造山及晚燕山期伸展等5个发展阶段。 (2)洞庭盆地的发育与周缘雪峰山、九岭—幕阜山隆起密切相关,它们主要经历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以来的4期盆山耦合过程:1)燕山早中期的盆山耦合过程;2)燕山晚期的盆山耦合;3)早喜马拉雅期的盆山耦合;4)晚喜马拉雅期盆山耦合。 (3)受赣江断裂带活动性质的影响,鄱阳盆地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史,主要包括中白垩世拉分盆地形成期、晚白垩世早—中期左行走滑张扭断陷盆地发育期、晚白垩世晚期右行走滑伸展盆地发展期、古近纪坳陷盆地发展期和新近纪-第四纪改造残留阶段等5个发展阶段。 (4)受江绍断裂带早燕山期碰撞挤压及晚燕山期伸展断裂活动的影响,弋阳盆地和金衢盆地有着相近的发育历程。弋阳盆地主要经历了燕山早期(T3-J)准前陆盆地、燕山晚期(K)断坳盆地和喜山期(E-Q)抬升剥蚀—局部充填等3个发展阶段;金衢盆地主要经历了中白垩世伸展拉张、晚白垩世拗陷和白垩世末期萎缩等3个发展阶段。值得一提的是,两盆地在“红层”盆地之前,都经历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火山—沉积断陷盆地。 (5)白垩纪以来,各盆地主要发育了一套陆相红色碎屑岩沉积建造。随着断陷盆地的发育消亡,沉积环境由山麓—河流—湖泊—河流(—山麓)呈有规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来源、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历史及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手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及手段
  • 1.4 主要工作量
  • 1.5 主要认识及成果
  • 2 研究区概况
  • 2.1 地理概况
  • 2.2 油气勘探简况
  • 2.2.1 湖北、湖南及江西地区
  • 2.2.2 浙江地区
  • 3 区域地质背景
  • 3.1 区域构造特征
  • 3.1.1 区域构造格局
  • 3.1.2 地质发展简史
  • 3.2 区域地层
  • 3.2.1 地层区划
  • 3.2.2 地层划分与对比
  • 3.3 赣江断裂带的活动性初探
  • 3.3.1 盆地发育概况
  • 3.3.2 活动性探讨
  • 3.4 江绍断裂带的活动性初探
  • 3.4.1 盆地发育概况
  • 3.4.2 活动性探讨
  • 4 沉积盆地研究进展
  • 4.1 研究的意义
  • 4.2 国外研究简况
  • 4.3 国内研究简况
  • 5 洞庭盆地
  • 5.1 研究基础
  • 5.1.1 油气勘探历史
  • 5.1.2 勘探工作量及勘探程度
  • 5.1.3 研究历史与现状
  • 5.2 构造发育特征
  • 5.2.1 构造格局
  • 5.2.2 盆地与周边造山带盆山耦合关系
  • 5.2.3 沅江凹陷构造单元划分
  • 5.3 沉积环境和沉积相
  • 5.3.1 地层发育特征
  • 5.3.2 洞庭盆地的沉积环境分析
  • 5.3.3 沅江凹陷沉积相研究
  • 5.3.4 层序地层格架
  • 5.4 沅江凹陷含油气性及成藏要素分析
  • 5.4.1 油气显示特征
  • 5.4.2 油气成藏的主要地质因素
  • 5.5 沅江凹陷含油气系统的划分与成藏分析
  • 5.5.1 含油气系统的划分及其特征
  • 5.5.2 沅江凹陷古近系含油气系统成藏分析
  • 5.6 小结
  • 6 鄱阳盆地
  • 6.1 研究基础
  • 6.1.1 勘探历程
  • 6.2.2 地质研究历史及现状
  • 6.2 区域地质背景
  • 6.2.1 大地构造特征及演化
  • 6.2.2 地层发育特征、地层划分对比
  • 6.3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 6.3.1 沉积环境
  • 6.3.2 沉积相
  • 6.3.3 地震层序分析
  • 6.4 盆地发育演化
  • 6.4.1 盆地剖面结构
  • 6.4.2 盆地内部构造单元划分
  • 6.4.3 中新生代盆地演化特征
  • 6.5 源岩
  • 6.5.1 烃源岩的发育层位
  • 6.5.2 烃源岩发育区带
  • 6.5.3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 6.5.4 油源对比
  • 6.6 储层发育特征
  • 6.6.1 有利的储集相带
  • 6.6.2 有利的储盖组合
  • 6.6.3 储层成岩特征
  • 6.6.4 储层的物性特征
  • 6.6.5 有利储层分布
  • 6.7 成藏条件分析
  • 6.7.1 盖层条件
  • 6.7.2 圈闭条件
  • 6.7.3 后期构造破坏作用
  • 6.7.4 烃类热演化及运移聚集特征
  • 6.7.5 区带评价及油气藏预测
  • 6.8 小结
  • 7 弋阳盆地
  • 7.1 油气勘探及研究简况
  • 7.2 区域地质背景
  • 7.2.1 基底构造特征
  • 7.2.2 盆地构造单元特征
  • 7.2.3 断裂体系
  • 7.2.4 地层发育特征
  • 7.2.5 构造发展史
  • 7.3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 7.3.1 沉积环境
  • 7.3.2 沉积相
  • 7.4 源岩
  • 7.4.1 分布层位
  • 7.4.2 有机质丰度
  • 7.4.3 有机质类型
  • 7.4.4 有机质成熟度
  • 7.5 储层发育特征
  • 7.5.1 层位
  • 7.5.2 储层类型及特征
  • 7.6 成藏条件分析
  • 7.6.1 埋藏史
  • 7.6.2 地热史
  • 7.6.3 生烃史
  • 7.6.4 运移、聚集史
  • 7.6.5 圈闭条件分析
  • 7.7 小结
  • 8 金衢盆地
  • 8.1 勘探及研究简况
  • 8.2 区域地质背景
  • 8.2.1 区域构造特征
  • 8.2.2 盆地构造特征
  • 8.2.3 地层发育特征及地层对比
  • 8.3 沉积环境与相分析
  • 8.3.1 沉积环境分析
  • 8.3.2 沉积相分析
  • 8.3.3 层序地层格架
  • 8.4 盆地发育演化
  • 8.4.1 盆地发育史
  • 8.4.2 盆地动力学分析
  • 8.5 烃源岩
  • 8.5.1 烃源岩的展布及特征
  • 8.5.2 有机质丰度
  • 8.5.3 有机质类型
  • 8.5.4 有机质成熟度
  • 8.6 储集及盖层条件分析
  • 8.6.1 储集条件
  • 8.6.2 盖层条件
  • 8.6.3 油气显示特征
  • 8.7 含油气系统初探
  • 2-O2)含油气系统'>8.7.1 上震旦统至中奥陶统(Z2-O2)含油气系统
  • 8.7.2 石炭系至二叠系(C-P)含油气系统
  • 3-J2)含油气系统'>8.7.3 上三叠统至中、下侏罗统(T3-J2)含油气系统
  • 8.8 小结
  • 9 研究区主要盆地地质特征对比
  • 9.1 盆地构造特征
  • 9.1.1 盆地形成机制
  • 9.1.2 盆地几何学特征
  • 9.2 盆地充填特征
  • 9.2.1 地层发育特征
  • 9.2.2 沉积环境和相
  • 9.3 盆地含油气性
  • 9.3.1 烃源岩发育特征
  • 9.3.2 保存条件
  • 9.3.3 油气显示情况
  • 9.3.4 油气勘探潜力
  • 9.4 小结
  • 10 结论与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图版说明及图版
  • 图版
  • 相关论文文献

    • [1].渤海西南部地区地震多参数综合含油气性检测[J]. 中国海上油气 2020(02)
    • [2].不同韵律砂体及裂缝的含油气性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0(10)
    • [3].圈闭评价中含油气性风险依赖性的概念、方法及应用[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01)
    • [4].气测资料在海拉尔地区含油气性识别中的应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0(21)
    • [5].基于气相烃类的渤海油田储层含油气性定量评价新方法及其应用效果[J]. 中国海上油气 2019(05)
    • [6].姬塬地区长6储层宏观非均质性与含油气性关系[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9(05)
    • [7].南黄海碳酸盐储层含油气性敏感参数分析[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8(10)
    • [8].圈闭含油气性评价研究进展[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0(02)
    • [9].基于Logistic回归的高邮凹陷永安地区戴一段含油气性量化评价[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 [10].利用分频RGB融合技术预测储层含油气性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J]. 海洋地质前沿 2020(06)
    • [11].阵列感应测井在薄储层识别与含油气性评价中的应用——以新疆塔里木盆地温宿凸起为例[J]. 地球学报 2018(06)
    • [12].济阳坳陷河流相储层含油气性预测[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2(02)
    • [13].利用叠前弹性参数同时反演预测储层的含油气性[J]. 物探与化探 2013(06)
    • [14].东海陆架盆地南部海域油气地球化学探测:烃类地球化学异常与含油气性综合评价[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9(06)
    • [15].基于S变换的浅层河道砂体含油气性预测方法——以济阳坳陷埕岛地区为例[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0(05)
    • [16].低孔低渗储层含油气性测井评价新方法[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4(27)
    • [17].软计算与硬计算融合的含油气性识别[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2(32)
    • [18].地震低频异常属性在渤海Q油田油气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17(06)
    • [19].叠前AVO反演技术在顺南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含油气性预测中的应用[J].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8(03)
    • [20].低渗储层四性关系及油气分布规律研究[J]. 石化技术 2017(05)
    • [21].基于断面SGR下限值法探讨廊固地区断层相关圈闭内钻井含油气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9(03)
    • [22].叠前反演的致密砂岩储层预测和含油气性检测[J]. 吐哈油气 2012(01)
    • [23].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泥盆系东河塘组储层特征及其含油气性[J]. 石油实验地质 2008(05)
    • [24].黄骅坳陷孔店油田新近系馆陶组辫状河砂体构型及含油气性差异成因[J]. 古地理学报 2008(05)
    • [25].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文昌组浊积体含油气性分析[J]. 沉积学报 2008(05)
    • [26].《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年(第18卷)总目次[J].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06)
    • [27].塔里木盆地TX2井奥陶系储层发育特征及含油气性[J]. 西部探矿工程 2017(02)
    • [28].不同录井资料在储集层物性和含油气性上的反映[J]. 录井工程 2015(01)
    • [29].叠前反演技术在江汉油田马王庙地区的应用[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1(06)
    • [30].时频电磁多属性图像融合预测油气技术及应用[J]. 物探与化探 2020(05)

    标签:;  ;  ;  ;  

    中、下扬子区盆地发育特征及其含油气性研究 ——以洞庭、鄱阳、弋阳及金衢盆地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