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第二含义”商标

论“第二含义”商标

论文摘要

“第二含义”是商标法中的重要概念,它在很多情况下决定着一个标志能否获得商标权。分析“第二含义”商标的基本理论问题,探讨它在商标法具体制度中所起的作用,不仅可以廓清理论认识,对商标法制的改造也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商标显著性着手分析,借鉴国外立法及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商标法》的现有规定,提出商标“第二含义”的适用范围包括描述性标志、商业外观、地名、地理标志以及其他一些缺乏显著性特征的标志。全文分以下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商标显著性的认定。本章主要探讨商标显著性内涵及认定、显著性的退化与丧失等问题。解析商标“五分法”,说明商标显著性与商标权利的“得”、“失”关系。分析商标固有显著性和获得显著性,通过对两者的对比研究,说明获得显著性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显著性。对“第二含义”进行概念剖析,说明“第二含义”与“第一含义”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第二部分——“第二含义”商标保护的价值评析。本文将“第二含义”商标的价值归纳为三点:首先,通过保护“第二含义”商标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符合商标法立法目的;其次,商标的价值源于使用,“第二含义”商标凝结了生产经营者的大量劳动,对其予以保护有利于维护生产经营者利益;第三,从消费者“认牌购物”的角度出发,说明承认和保护“第二含义”商标确保商品来源和质量,有利于维护消费者利益。第三部分——“第二含义”商标的适用范围及判断规则。本章重点介绍几类标识与“第二含义”商标之间的关系,从中引出“第二含义”商标的一般适用范围。介绍欧盟与美国关于“第二含义”商标的判断规则,并指出其对于完善我国“第二含义”商标制度的重要借鉴意义。第四部分——我国“第二含义”商标的制度构建。本章通过对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以及《商标法》第11条进行立法评析,说明我国当前“第二含义”商标的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修改意见。最后论述“第二含义”商标的权利规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第二含义”商标与商标显著性认定
  • 1.1 商标显著性的基础理论
  • 1.1.1 商标显著性的内涵
  • 1.1.2 商标显著性的认定
  • 1.1.3 商标显著性的退化与丧失
  • 1.2 商标“五分法”与商标固有显著性
  • 1.2.1 商标“五分法”解析
  • 1.2.2 商标固有显著性的真正含义
  • 1.3 商标获得显著性及“第二含义”内涵界定
  • 1.3.1 获得显著性规则解释
  • 1.3.2 “第二含义”内涵界定
  • 2 “第二含义”商标保护的价值评析
  • 2.1 符合商标法立法目的
  • 2.1.1 保护商标权人利益
  • 2.1.2 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 2.2 维护生产经营者利益
  • 2.2.1 商标的价值源于使用
  • 2.2.2 基于“劳动增值”理论
  • 2.3 保护消费者利益的目的
  • 2.3.1 确保商品来源和质量
  • 2.3.2 增进消费者利益的经济学理由
  • 3 “第二含义”商标的适用范围及其判断规则
  • 3.1 “第二含义”商标的适用范围
  • 3.1.1 描述性标志与“第二含义”商标
  • 3.1.2 商业外观与“第二含义”商标
  • 3.1.3 地名、地理标志与“第二含义”商标
  • 3.1.4 其他缺乏显著特征的标志
  • 3.2 “第二含义”商标认定规则
  • 3.2.1 欧盟“第二含义”商标认定规则
  • 3.2.2 美国“第二含义”商标认定规则
  • 3.2.3 国外“第二含义”商标认定规则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4 我国“第二含义”商标的制度构建
  • 4.1 当前我国关于“第二含义”商标的立法实践
  • 4.1.1 对我国《商标法》第11 条的立法评析
  • 4.1.2 对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 条的立法评析
  • 4.2 “第二含义”商标的权利规制
  • 4.2.1 “第二含义”商标的权利轮廓
  • 4.2.2 “第二含义”商标的权利底线
  • 4.2.3 “第二含义”商标的合理使用
  • 4.2.4 “第二含义”商标的权利冲突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立体商标显著性相关问题研究[J]. 中华商标 2019(11)
    • [2].我国声音商标显著性认定制度之构想[J]. 区域治理 2019(41)
    • [3].论商标显著性的审查判定标准[J]. 法制博览 2020(17)
    • [4].立体商标显著性的认定[J]. 法制博览 2017(03)
    • [5].论我国立体商标显著性认定的完善[J]. 市场研究 2017(01)
    • [6].从“非诚勿扰”案谈商标显著性对其保护强度的影响[J]. 中华商标 2017(02)
    • [7].商标显著性判定法律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6(07)
    • [8].商标显著性再读——以“双十一”商标之争为例[J]. 中华商标 2015(01)
    • [9].“双十一”商标显著性判定研究[J].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8(02)
    • [10].论商标显著性的判断—从“微信”商标异议案谈起[J]. 法制博览 2016(28)
    • [11].也论商标显著性[J]. 中华商标 2014(11)
    • [12].韩国最高法院明确立体商标显著性的审查方法[J]. 中华商标 2015(08)
    • [13].标示来源功能与商标显著性——兼与彭学龙老师商榷[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3(05)
    • [14].论国际贸易中商标显著性的法律保护[J]. 商业时代 2008(32)
    • [15].词典与商标显著性的认定——从“优盘”商标案谈起[J]. 中华商标 2015(03)
    • [16].试论商标显著性保护的途径[J]. 法制与社会 2009(05)
    • [17].商标显著性的分类、认定及保护[J]. 重庆社会科学 2008(12)
    • [18].商标显著性:一个概念的澄清与制度体系的改造[J]. 法学评论 2017(06)
    • [19].商标显著性在企业品牌战略中之消长[J]. 中华商标 2011(07)
    • [20].立体商标固有显著性认定研究[J]. 电子知识产权 2019(10)
    • [21].论司法审判中如何认定商标显著性——兼评《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8、9、11条[J]. 法律适用 2017(17)
    • [22].商标显著性的判定[J]. 中华商标 2015(06)
    • [23].美欧气味商标显著性制度比较研究[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06)
    • [24].对我国立体商标显著性认定分析与建议[J]. 中华商标 2013(03)
    • [25].广告语商标显著性的认定[J]. 中华商标 2013(04)
    • [26].商标显著性的基本理论分析[J]. 中华商标 2009(02)
    • [27].商标显著性淡化问题研究[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01)
    • [28].浅谈声音商标的显著性认定[J]. 时代金融 2016(05)
    • [29].声音商标显著性的认定[J]. 中华商标 2015(05)
    • [30].从“上市加速器”商标难“上市”谈商标显著性审查[J]. 中华商标 2017(12)

    标签:;  ;  ;  ;  

    论“第二含义”商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