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癌的探讨及肿瘤针道种植转移的研究

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癌的探讨及肿瘤针道种植转移的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技术已达成熟,并逐渐在全身其它肿瘤中尝试推广。肝癌的治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由于人们对肝组织放射敏感性认识改变,放射治疗在肝癌的治疗中地位日渐提升,且国外已有应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尝试,但是在植入过程中反复穿刺肿瘤能否引起针道种植转移也成了人们在肯定其治疗效果时所存在的顾虑。本研究旨在从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癌的疗效,特别是并发症发生情况来探讨该治疗手段的可行性;并进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全身肿瘤导致针道种植转移发生情况的临床研究。方法:本研究分以下两个部分。(1)粒子植入治疗肝癌研究: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患者12例,依处方剂量、靶区体积、粒子活度不同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分别对肿瘤靶区实行个性化治疗方案,术中在CT、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或小切口术中直视下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穿刺针针间距1cm,相同针道粒子间距为0.5cm0.8cm,按中间稀、周围密的原则多平面依次植入粒子,术后给禁食、抗感染、止血、营养支持等积极治疗,粒子植入术后1周内进行粒子植入剂量验证和质量评估。观察患者术前术后一般状态的改变,白细胞、谷草/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变化,肿瘤大小改变,术后发热、穿刺点出血、消化道反应、粒子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等。(2)穿刺针道种植转移研究:16例病理证实恶性肿瘤患者,依处方剂量、靶区体积、粒子活度不同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分别对肿瘤靶区实行个性化治疗方案,术中在CT、B超引导下皮穿刺或小切口术中直视下,按中间稀、周围密的原则多平面依次植入粒子。将术中穿刺用针芯、针鞘各250根表面组织涂片送病理学检查,记录每根穿过正常组织不同深度的针芯、针鞘表面细胞情况。将中度-重度异型细胞、可疑癌细胞、癌细胞记为阳性细胞。术后10d、30d、60d、180d分别通过B超或CT检查穿刺部位皮下及针道是否有肉眼可见种植转移瘤发生。结果:(1)粒子植入治疗肝癌:随访时间212月,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3例,稳定6例,进展3例,疾病控制率75%;术后3天内所有患者的精神、饮食、睡眠状况较术前无明显改善,至术后1周所有患者精神、饮食、睡眠等状况较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前、术后1周白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谷丙转氨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谷草转氨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碱性磷酸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1个月白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谷丙转氨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谷草转氨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碱性磷酸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穿刺部位及手术切口疼痛,术后24小时以内为甚,多可耐受,23d后明显减轻;10例(83.33%)发热,多于术日出现,最高39.3.℃;2例(16.67%)为IIIIV度消化道反应,余10例(83.33%)为0II度消化道反应;2例(16.67%)出现肝性脑病在随访期内死亡;1例(8.33%)肝区下大量皮下出血;1例(8.33%)患者有1颗粒子自肿瘤内脱落;随访时间内未发现植入针穿刺部位影像学检查可见的医源性种植转移瘤。(2)肿瘤针道种植转移研究:术中所用植入针针鞘、针芯各为250根,针鞘表面组织细胞阳性率5.2%(13/250),针芯阳性率2.8%(7/250),针芯、针鞘两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针穿刺深度小于3cm的所有针芯、针鞘表面组织涂片阳性率为6.19%(13/210),穿刺深度大于(等于)3cm的针芯、针鞘阳性率为2.41%(7/290),穿刺通过正常组织不同深度植入针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面组织涂片光镜下可见,除阳性细胞外,尚可见粘液成分、红细胞、炎细胞及坏死组织,以针芯尤为明显。术后10d 16例患者B超或CT检查均未见针道种植转移;术后30d 1例患者死亡,15例患者检查未见针道肿瘤种植转移;术后60d 1例患者死亡,14例患者未见针道肿瘤种植转移;术后180d 5例患者经检查未见针道种植转移(6例患者观察时间尚不满术后180d,3例患者死亡);死亡患者未见针道有肿瘤种植转移。结论:(1)125I粒子植入可以作为中晚期肝癌补充治疗、不愿接受放化疗者的姑息治疗手段,但可能引起发热、消化道反应、皮下出血,甚至死亡等不良后果,对此不能忽视,需采取适当措施予以防治。(2)粒子植入能导致肿瘤细胞脱落入穿刺针道,脱落细胞数量与穿刺通过正常组织深度成反比,优化治疗计划、术后早期治疗等措施可预防肿瘤针道种植转移。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25I 粒子植入治疗肝癌的探讨及肿瘤针道种植转移的研究'>研究论文125I 粒子植入治疗肝癌的探讨及肿瘤针道种植转移的研究
  • 引言
  • 第一部分 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疗效与并发症的初步探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第二部分 放射性粒子植入导致肿瘤针道医源性种植转移的临床研究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在患者针道护理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12)
    • [2].肝癌射频消融后针道出血防治21例[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8(21)
    • [3].针道加压限位法在外架固定患者针道感染预防中的效果[J]. 安徽医学 2020(06)
    • [4].基于肺部CT影像的针道识别关键技术研究[J].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2019(04)
    • [5].单针道分层适形消融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J]. 广东医学 2016(17)
    • [6].“针道自然”与顺势思想及流变[J]. 中医杂志 2018(22)
    • [7].儿童骨外固定器针道护理干预[J]. 中国卫生产业 2013(33)
    • [8].~(125)Ⅰ粒子植入术后肿瘤针道种植转移的临床观察[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8(09)
    • [9].原发性肝癌行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针道出血的护理[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16)
    • [10].肝癌诊断过程中肝穿刺活检引起的针道种植: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J].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09(02)
    • [11].针道护理三种方法的分析及讨论[J]. 云南医药 2016(05)
    • [12].微小针道辅助单通道MPCNL治疗肾结石的临床应用研究[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5(11)
    • [13].乳腺真空辅助旋切系统活检后乳腺癌患者针道转移的几率[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4(07)
    • [14].穿刺后针道(18G)可视技术联合超微肾镜处理2cm以下肾结石的治疗体会[J]. 现代实用医学 2020(04)
    • [15].针道自然[J]. 辽宁中医杂志 2014(01)
    • [16].肝脏肿瘤经皮射频消融术后发生肿瘤针道转移的危险性分析[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9(05)
    • [17].肝细胞癌针道种植转移的诊治与预后分析[J].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2(06)
    • [18].明胶海绵颗粒联合凝血酶预防CT引导下卵巢癌穿刺活检术后针道出血[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6(05)
    • [19].针道加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效果分析[J]. 海南医学 2010(08)
    • [20].改性几丁质喷雾剂在外固定支架病人针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9(09)
    • [21].脂质头皮标志物在脑深部电刺激术针道设计中的应用[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09)
    • [22].磁敏感成像结合传统影像技术用于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术前针道设计[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9(05)
    • [23].原发性肝癌冷循环射频治疗术后针道种植转移的诊断与治疗[J]. 肝胆外科杂志 2011(06)
    • [24].原发性肝癌超声介入术后致针道种植的超声影像学观察[J]. 疑难病杂志 2010(06)
    • [25].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术后针道转移再消融治疗效果分析[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9(04)
    • [26].外固定器三种针道消毒剂效果比较[J]. 齐鲁护理杂志 2012(18)
    • [27].空芯针活组织检查术后乳腺癌细胞针道种植的研究进展[J].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16(01)
    • [28].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后针道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治经验总结[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8(11)
    • [29].“针道”认识的深化与“针灸文化”的弘扬[J]. 医学与哲学(A) 2012(04)
    • [30].两种消毒液对外固定器术后针道消毒效果的比较[J]. 航空航天医药 2010(11)

    标签:;  ;  ;  ;  ;  

    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癌的探讨及肿瘤针道种植转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