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基于新型国际分工视角

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基于新型国际分工视角

论文摘要

近年来,高技术产业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高技术及高技术产业以迅猛的速度发展着,以此为基础,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先后得以孕育、产生和发展,给世界带来更加深刻的变化。它逐渐代替传统产业成为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的主导力量。在新型国际分工的背景下,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分析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现有文章有关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很多,归根结底都源于波特的钻石模型,根据本产业内的各种指标进行评价,缺乏基于新型国际分工视角的竞争力评价模型。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在以产品内分工为主的新型分工模式已成为国际分工的主流模式之一的背景下,基于新型国际分工视角,建立了以高技术产业的进出口规模、技术含量和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为一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大量的国内外公开数据,分别从三个不同方面比较分析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在各指标无量纲化的基础上,通过变异系数法赋予三个方面的分指标以合理的权重,综合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根据波特“钻石理论模型”中提出的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四大要素,并结合高技术产业所具有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等的特有属性,选取七个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从纵向的自身比较可以看出,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自1995年到2007年大体上呈现增强趋势。从与其他国家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高技术产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竞争优势、技术竞争劣势。回归分析也进一步印证了我国的较高的规模竞争力和较低技术竞争力。回归结果表明,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率、销售成本利税率是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而专利申请数、R&D经费投入强度、R&D人力强度等衡量技术投入的量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极不显著。根据以上实证结果的分析,从技术引进、技术创新、企业管理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今后的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高技术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提高
  • 1.1.2 缺乏基于新型国际分工的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 研究难点、创新点
  • 1.3.1 难点
  • 1.3.2 创新点
  • 1.4 文献综述
  • 1.4.1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涵义
  • 1.4.2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 1.4.3 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
  • 1.4.4 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研究
  • 1.4.5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 2 理论基础
  • 2.1 比较优势理论
  • 2.1.1 从绝对优势到比较优势
  • 2.1.2 要素禀赋理论
  • 2.1.3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 2.2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
  • 2.3 新型国际分工理论
  • 3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概况
  • 3.1 高技术产业的界定
  • 3.1.1 高技术产业的界定方法
  • 3.1.2 OECD 对高技术产业的界定
  • 3.1.3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范围
  • 3.2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特点
  • 3.2.1 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增速放缓
  • 3.2.2 高技术产业在整个制造业中的比重继续下降
  • 3.2.3 高技术产业中三资企业数量继续增长
  • 3.2.4 研发强度明显高于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水平,但各行业发展不平衡
  • 4 基于新型国际分工的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与测算
  • 4.1 基于新型国际分工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的重新构建
  • 4.1.1 规模竞争力—MS、NTR、CA 指标
  • 4.1.2 技术含量竞争力—技术复杂度指数EXPY
  • 4.1.3 国际分工竞争力—产业内贸易指数IIT
  • 4.2 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 4.2.1 评价指标无量纲化
  • 4.2.2 指标权重的确定——变异系数法
  • 4.3 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测算
  • 4.3.1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规模竞争力
  • 4.3.2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竞争力
  • 4.3.3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分工竞争力
  • 4.3.4 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测算
  • 4.4 本章小结
  • 5 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5.1 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 5.1.1 技术创新因素
  • 5.1.2 资源转化能力因素
  • 5.2 实证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5.2.1 数据说明
  • 5.2.2 建立回归模型
  • 5.2.3 模型假定的检验
  • 5.2.4 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
  • 5.3 实证结论分析
  • 5.3.1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NPV)
  • 5.3.2 全员劳动生产率(LABOR)
  • 5.3.3 销售成本利税率(SCV)
  • 5.3.4 工业增加值率(IIV)
  • 6 结论及建议
  • 6.1 结论
  • 6.1.1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具有较高的规模竞争力、较低技术竞争力
  • 6.1.2 高产出、高效益、高技术因素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不显著
  • 6.2 建议
  • 6.2.1 加大技术引进力度,提高技术吸收能力
  • 6.2.2 提升技术创新潜力投入力度,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进而提升技术创新水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如何从大转变为真正的强大 中国企业亟待提升国际竞争力 从而抢占制高点[J]. 中国品牌 2020(09)
    • [2].“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生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内涵、要求、路径[J].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2)
    • [3].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对比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11)
    • [4].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中国国际竞争力研究[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6(09)
    • [5].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技术型人才培养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6(30)
    • [6].提升水电专业本科生国际竞争力的系统措施研究——以长沙理工大学为例[J]. 时代教育 2017(09)
    • [7].新时期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事管理制度创新[J]. 情感读本 2017(05)
    • [8].谈关于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J]. 明日风尚 2017(04)
    • [9].浅析我国在粮食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商业故事 2016(33)
    • [10].提升我国教育服务国际竞争力的路径选择[J]. 知识文库 2017(11)
    • [11].提高金融国际竞争力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J]. 全球化 2012(Z1)
    • [12].加速提升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J]. 中国发展观察 2018(Z1)
    • [13].提升河北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 经营与管理 2018(06)
    • [14].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20)
    • [15].《中国关键: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J]. 紫光阁 2016(05)
    • [16].入世十五年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变动趋势分析[J]. 国际经贸探索 2016(11)
    • [17].日韩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 东方藏品 2017(03)
    • [18].国际竞争力研究的三个视角[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13)
    • [19].出版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综述[J]. 中州大学学报 2012(01)
    • [20].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理论与方法综述[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9(04)
    • [21].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精品基地[J]. 同舟共进 2008(04)
    • [22].浅谈产业国际竞争力[J]. 消费导刊 2008(09)
    • [23].文化、媒体、编辑的竞争力[J]. 中国编辑 2008(04)
    • [24].“脱欧”后英国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J]. 青年记者 2020(27)
    • [25].泰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J].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19(03)
    • [26].产业集群与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J]. 知识经济 2017(03)
    • [27].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进展述评[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8].没有国际竞争力就没有未来[J]. 新晋商 2011(11)
    • [29].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述评[J]. 生产力研究 2012(01)
    • [30].入世十年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 财贸经济 2012(08)

    标签:;  ;  ;  ;  

    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基于新型国际分工视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