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固凹陷古近纪大兴砾岩体沉积特征及成因

廊固凹陷古近纪大兴砾岩体沉积特征及成因

论文摘要

大兴砾岩位于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西部大兴断层下降盘,其与大套成熟烃源岩相接触或为后者所包围,有着巨大的资源潜力。综合地震、测井、岩心、薄片等资料,对大兴砾岩的古地质背景、成因类型及其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大兴砾岩主要发育于盆地强烈断陷期,构造演化和断层活动对大兴砾岩的形成和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前古近纪构造控制物源类型,古近纪构造控制了砾岩体的分布层系,大兴断层的幕式活动及迁移特征控制了砾岩体类型及演化。沙三下亚段沉积之前,大兴凸起上主要发育蓟县系白云岩、寒武系-奥陶系灰岩地层,局部发育中生界碎屑岩地层;沙三下亚段沉积之后,大兴凸起之上发育的地层主要为蓟县系白云岩和寒武系灰岩地层,奥陶系灰岩分布范围减小;沙三中亚段沉积之后,大兴凸起之上主要发育蓟县系白云岩地层,局部发育寒武系灰岩地层。在凸起古地质背景的控制下,大兴砾岩岩石类型以杂基支撑砾岩和颗粒支撑砾岩,砾石组分主要为白云岩和灰岩,沉积构造类型单一,主要以反映重力流沉积特征的块状层理和同生变形构造为主。在沉积背景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岩心相、地震相、测井相等,建立了三种主要的砾岩体成因模式。重力流水道主要由颗粒支撑砾岩和杂基支撑砾岩组成,在垂向层序上自下而上表现为主水道、次水道叠加的正韵律组合,在Sp、Rt曲线主水道表现为高幅的箱形,次水道表现为齿化箱形或钟形;在地震剖面上,重力流水道在横向上表现为楔状的下凹充填、具有侧积或近乎水平的上超结构,在纵向上体现为明显的前积结构。碎屑流近岸水下扇岩石类型主要为颗粒支撑砾岩,在垂向上自下而上依次发育内扇、中扇和外扇,表现为向上变细的正旋回水进序列,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箱形或齿化箱形组合,具“低Gr、高Rt”的特征,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强振幅的向湖盆延伸的楔状体。泥石流近岸水下扇主要的岩石类型为杂基支撑的砾岩,在垂向层序上,和碎屑流型近岸水下扇一样,也是自下而上表现为内扇-中扇-外扇的水进型沉积序列,在Sp和Rt曲线上表现为齿化的钟形或箱形组合,在地震剖面上,砾岩体内部表现为强振幅的杂乱反射特征,边缘与湖相泥岩反射呈指状接触,扇体向湖盆延伸范围较小。在砾岩组分、岩石结构、砾岩成因与相带等因素的控制下,砾岩体孔渗特征和油气产能由好到差分别为:碎屑流型近岸水下扇、重力流水道和泥石流型近岸水下扇,因此,三种砾岩体成因模式的建立,对于廊固凹陷大兴砾岩的精细勘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2 研究背景和现状
  • 1.2.1 砂砾岩扇体研究进展
  • 1.2.2 储层沉积学研究进展
  • 1.2.3 廊固凹陷大兴砾岩体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
  • 1.5 研究成果与创新
  • 1.5.1 研究成果
  • 1.5.2 创新点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概述
  • 2.2 区域构造特征
  • 2.2.1 断裂系统
  • 2.2.2 岩浆活动
  • 2.3 地层发育特征
  • 2.3.1 基底地层特征
  • 2.3.2 古近纪地层特征
  • 2.4 古地理环境及其演化
  • 第3章 大兴砾岩发育的古地质背景
  • 3.1 区域地质演化
  • 3.1.1 前古近纪构造演化*
  • 3.1.2 古近纪构造演化
  • 3.1.3 区域地质背景对大兴砾岩的控制
  • 3.2 物源区古地质演化
  • 3.2.1 凸起残留地层及地貌
  • 3.2.2 大兴砾岩砾石组分分布特征
  • 3.2.3 大兴凸起古地质演化
  • 3.3 盆地古地貌特征
  • 3.3.1 古地貌恢复的方法
  • 3.3.2 盆地古地貌特征
  • 3.4 大兴断层活动特征
  • 3.4.1 大兴断层断面特征
  • 3.4.2 大兴断层构造样式
  • 3.4.3 断层活动顺序
  • 3.4.4 大兴断层活动强度
  • 3.4.5 大兴断层活动对砾岩沉积的控制
  • 第4章 大兴砾岩沉积期次及其特征
  • 4.1 沉积期次划分的原则与识别方法
  • 4.1.1 地震资料划分砾岩体沉积期次
  • 4.1.2 测井资料识别砾岩体沉积期次
  • 4.1.3 岩心描述识别砾岩体沉积旋回
  • 4.2 沉积期次划分方案
  • 4.3 各沉积期次特征与识别标志
  • 4.3.1 沙四上亚段第Ⅱ期(Es4s-Ⅱ)
  • 4.3.2 沙四上亚段第Ⅰ期(Es4s-Ⅰ)
  • 4.3.3 沙三下亚段第Ⅳ期(Es3x-Ⅳ)
  • 4.3.4 沙三下亚段第Ⅲ期(Es3x-Ⅲ)
  • 4.3.5 沙三下亚段第Ⅱ期(Es3x-Ⅱ)
  • 4.3.6 沙三下亚段第Ⅰ期(Es3x-Ⅰ)
  • 4.3.7 沙三中亚段第Ⅲ期(Es3z-Ⅲ)
  • 4.3.8 沙三中亚段第Ⅱ期(Es3z-Ⅱ)
  • 4.3.9 沙三中亚段第Ⅰ期(Es3z-Ⅰ)
  • 第5章 大兴砾岩成因类型与沉积特征
  • 5.1 砾岩沉积特征
  • 5.1.1 岩石类型
  • 5.1.2 结构特征
  • 5.1.3 沉积构造
  • 5.1.4 砾石组分
  • 5.1.5 填隙物组分
  • 5.1.6 砾间泥岩特征
  • 5.1.7 砾岩分区特征
  • 5.2 大兴砾岩成因类型
  • 5.2.1 重力流水道
  • 5.2.2 碎屑流近岸水下扇
  • 5.2.3 泥石流型近岸水下扇
  • 5.3 大兴砾岩分布规律
  • 5.3.1 沙四上亚段第Ⅱ期(Es4s-Ⅱ)
  • 5.3.2 沙四上亚段第Ⅰ期(Es4s-Ⅰ)
  • 5.3.3 沙三下亚段第Ⅳ期(Es3x-Ⅳ)
  • 5.3.4 沙三下亚段第Ⅲ期(Es3x-Ⅲ)
  • 5.3.5 沙三下亚段第Ⅱ期(Es3x-Ⅱ)
  • 5.3.6 沙三下亚段第Ⅰ期(Es3x-Ⅰ)
  • 5.3.7 沙三中亚段第Ⅲ期(Es3z-Ⅲ)
  • 5.3.8 沙三中亚段第Ⅱ期(Es3z-Ⅱ)
  • 5.3.9 沙三中亚段第Ⅰ期(Es3z-Ⅰ)
  • 5.4 沉积特征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 5.4.1 砾石组分对储层的控制
  • 5.4.2 砾岩结构对储层的控制
  • 5.4.3 砾岩成因对储层的控制
  • 5.4.4 砾岩相带对储层的控制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作者简介
  • 2. 科研经历
  • 3. 发表论文
  • 4. 获奖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近岸水下扇文献综述[J]. 山东化工 2019(05)
    • [2].霍多莫尔构造带南一段近岸水下扇成因探讨[J].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9(05)
    • [3].近岸水下扇沉积样式及地震响应特征新认识[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05)
    • [4].近岸水下扇坡积朵叶体沉积模式与成因机制[J]. 沉积学报 2020(02)
    • [5].地震沉积学在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分析中的应用——以泌阳凹陷东南部古近系核三上亚段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01)
    • [6].近岸水下扇储层构型及剩余油分布模式——以柴达木盆地七个泉油田E_3~1油藏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8(03)
    • [7].近岸水下扇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测井评价[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2(05)
    • [8].东营凹陷沙四段近岸水下扇地震沉积学——以东辛油田盐斜229块砂砾岩油藏为例[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22)
    • [9].溱潼凹陷西部戴一段近岸水下扇砂体分布特征及勘探潜力[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9(02)
    • [10].近岸水下扇的重力流砂岩特征及其分布规律——以鲁克沁油田东区梧桐沟组3油组为例[J]. 河南科学 2018(10)
    • [11].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储层物性演化及评价[J]. 煤炭科学技术 2015(S1)
    • [12].洪浩尔舒特凹陷下白垩统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J]. 沉积学报 2015(03)
    • [13].饶阳凹陷马西地区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及含油性[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9(03)
    • [14].泌阳凹陷梨树凹地区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与成藏模式[J]. 特种油气藏 2017(02)
    • [15].欢喜岭地区沙三段大凌河油层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 [16].东营凹陷盐家地区沙四上亚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颗粒结构特征[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4(06)
    • [17].断陷湖盆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及湖底扇的识别特征[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18].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及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以胜坨油田坨123断块沙四段为例[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0(03)
    • [19].辽东湾盆地扇三角洲与近岸水下扇特征对比[J]. 矿物学报 2015(S1)
    • [20].陆相断陷湖盆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以海—塔盆地塔南凹陷为例[J]. 西部探矿工程 2014(12)
    • [21].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沙四上亚段成岩演化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J]. 沉积学报 2015(01)
    • [22].东营凹陷盐家地区沙四段上亚段砂砾岩体岩石结构特征[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5(03)
    • [23].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上亚段近岸水下扇砂体碳酸盐胶结物的分布特征[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 [24].牛心坨地区砂砾岩体沉积特征[J]. 内江科技 2012(05)
    • [25].黄骅坳陷沙一段沉积体系研究[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1(04)
    • [26].宁晋断裂陡坡带近岸水下扇体储层的地震预测[J]. 石油物探 2010(04)
    • [27].泌阳凹陷东南部核桃园组近岸水下扇与扇三角洲沉积特征比较及控制因素分析[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02)
    • [28].单家寺油田单2块沉积特征及非均质性研究[J]. 河北企业 2019(03)
    • [29].东营凹陷盐家地区沙四上亚段砂砾岩储层岩相与物性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02)
    • [30].塔南凹陷南屯组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及有利含油相带分析[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标签:;  ;  ;  ;  ;  

    廊固凹陷古近纪大兴砾岩体沉积特征及成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