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研究

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研究

论文摘要

作为公司的意思机关,股东大会按照民主机制作出集体决议来形成公司的意思。而股份有限公司明显的资合特性,决定了股东大会所采用的民主决议机制只能是资本多数决。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则是资本多数决的题中之意,是股东大会进行民主决策的基础。然而,我国现行的公司法对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并未作出规定,这是立法的一大缺漏。这一缺失在实践中引发了一些公司治理的混乱局面。针对此问题,本文对公司制度较为先进的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立法内容进行了考察分析,并对我国相关立法进行了检讨,以求完善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制度,使公司法有关股东大会民主决策机制的立法设计更加科学严谨。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的理论基础。从股东大会民主决议机制和两权分离角度分析,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是股东大会民主决策运行的基础和股东表决权的实现方式。从民事法律行为成立要件的角度分析,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应成为股东大会决议这一法律行为的主体要件。因此,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的欠缺会导致股东大会决议不成立的法律后果。第二部分是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立法例的考察与辨析。对以英、美公司法为代表的两种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立法模式进行了利与弊的比较分析。各国相关立法关于保障股东平等和,发挥资本多数决效用的同时预防其被滥用的经验值得借鉴。第三部分是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瑕疵决议的效力。对股东大会瑕疵决议的“两分法”范式进行了检讨,将“决议不成立”从中分离出来,从而形成了决议不成立、决议可撤销和决议无效的“三分法”范式。在“三分法”范式的基础上,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发生瑕疵时股东大会决议的效力应为不成立。第四部分是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的相关制度。对出席法定数的计算,以及股东中途退出对出席法定数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计算出席法定数时,无表决权股份和特别利害关系股份都应予以排除。出席法定数一旦形成将持续存在,个别股东的中途退出不影响已然形成的决议主体继续作出决议。第五部分是我国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立法之检讨及完善建议。对我国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的立法现状进行了检讨,我国相关立法对于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的定性错误、适用范围狭窄及对其规范性格的忽视应该予以纠正,建议在股东大会决议制度中建立出席法定数制度及其相关制度,以健全股东大会会议制度,推动股东大会民主决策机制的完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的理论基础
  • (一) 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的制度动因
  • 1. 股东大会民主决策的运行基础
  • 2. 两权分离背景下股东表决权的实现方式
  • (二) 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的法律属性分析
  • 1. 股东大会决议的性质分析
  • 2. 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的法律属性分析
  • 二、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立法例考察与借鉴
  • (一) 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的立法例考察
  • 1. 以英国为代表的“股东人数主义”的立法模式
  • 2. 以美国为代表的“股东份数主义”的立法模式
  • (二) 两种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立法模式之辨析
  • 1. 股东人数主义之利弊分析
  • 2. 股东份数主义之利弊分析
  • 三、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瑕疵决议的效力
  • (一) 股东大会瑕疵决议的效力分析
  • 1. 瑕疵决议效力的“两分法”范式
  • 2. 瑕疵决议效力的“三分法”范式
  • (二) 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瑕疵决议的效力
  • 1. 出席法定数瑕疵与决议效力:学说和判例
  • 2. “三分法”下出席法定数瑕疵决议之效力分析
  • 四、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的相关制度
  • (一) 无表决权股份与出席法定数的计算
  • 1. 无表决权股份与出席法定数的计算
  • 2. 特别利害关系股份与出席法定数的计算
  • (二) 股东中途退出对出席法定数的影响
  • 五、我国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立法之检讨及其完善建议
  • (一) 我国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立法之检讨
  • (二) 完善我国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立法之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双层股权结构本土化的潜在风险与防范制度研究——兼评科创板特别表决权规则[J]. 金融监管研究 2019(12)
    • [2].科创板表决权差异制度下中小投资者保护研究[J]. 海南金融 2020(01)
    • [3].科创板双层股权结构公司特别表决权的行使限制研究[J]. 学海 2020(02)
    • [4].浅论市场与政府法律边际的合理界定——以差异化表决权结构为例[J]. 西部金融 2020(03)
    • [5].差异化表决权结构在我国科创板的最新实践——兼论我国的监管应对[J].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02)
    • [6].表决权差异的利与弊[J]. 新理财 2020(04)
    • [7].科创板差异化表决权的制度机理与完善[J]. 海南金融 2020(04)
    • [8].科创板差异化表决权安排制度略论[J]. 金融发展研究 2020(04)
    • [9].上市公司股东不可撤销表决权委托研究——问题、挑战与监管[J]. 证券市场导报 2020(05)
    • [10].表决权委托:花样“保壳”唱的哪出?[J]. 董事会 2020(04)
    • [11].差异化表决权结构风险及其应对[J]. 江苏商论 2020(08)
    • [12].差异化表决权风险面面观[J]. 董事会 2020(05)
    • [13].双层股权结构公司特别表决权滥用的司法认定[J]. 现代法学 2020(05)
    • [14].超级表决权的不可转让性:双重股权结构技术公司中“转换特性”分析[J]. 经贸法律评论 2020(05)
    • [15].表决权委托:上市公司股东该怎么用[J]. 董事会 2018(12)
    • [16].论公司决议中的表决权回避[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3)
    • [17].表决权差异安排与科创板治理[J]. 现代法学 2019(06)
    • [18].权益和权利不一样[J]. 职业教育(下旬刊) 2018(01)
    • [19].任期投票制:一种可能的表决权安排[J]. 法商研究 2018(03)
    • [20].论瑕疵出资股东的表决权限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 [21].股东违反表决权拘束协议的法律研究——以强制履行对公司决议效力的影响为落脚点[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04)
    • [22].日本复数表决权股份制度及发行公司上市规制——兼谈对我国种类股制度的启示[J]. 证券市场导报 2017(04)
    • [23].类别表决权的价值[J]. 法制博览 2017(14)
    • [24].论我国合作社社员附加表决权的法律规制[J]. 现代法学 2016(02)
    • [25].股东多重表决权结构的多向度透视与反思[J].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26].科创板差异化表决权的治理模式及规则重构[J]. 投资者 2019(03)
    • [27].差异化表决权结构下的“创始人—投资者天平”——兼评科创板中的差异化表决权结构[J]. 金融法苑 2020(02)
    • [28].境外资本市场差异化表决权监管路径探究及启示[J]. 证券法苑 2018(01)
    • [29].美国不同表决权股份演变史——兼论对我国的启示[J]. 商事法论集 2015(01)
    • [30].资产支持证券分层结构证券持有人表决权制衡的实证分析——以2005~2013年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案例入手[J]. 金融服务法评论 2014(01)

    标签:;  ;  ;  ;  

    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