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能源税立法研究

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能源税立法研究

论文摘要

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保证和先进能源技术的支持。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能源成为社会文明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未来世界的发展将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人类如何获得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能源是我国构建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动力因子。我国能源现状既不能满足当代人的发展,更是动摇了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对能源开发、利用和消费行为作新的税收调整,以实施环境友好的能源战略、调整并优化能源结构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研究是在我国构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背景和进程中,力图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以法学、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研究成果为支撑,对我国能源税收法律制度理论与立法进行的系统和全面的研究尝试。本研究将能源税立法研究置于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之下,较为系统的梳理了国内外能源税立法的主要成果。力求通过探索他国能源税法律制度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立足我国的能源国情,在继承现行能源税立法体系成果的基础上,探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我国能源税立法的革新进路,集绵薄之力、补沧海之涓涓。本研究整体上遵循以下研究路径:首先,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分析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能源困境,从能源利益冲突出发,以法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为视角,通过研究能源税的社会和生态效用阐述能源税的必要性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契合,进而论证了能源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正当性和价值体系。其次,廓清本文所研究的我国能源税与相关税种内涵界分,对建国以来我国能源税立法进行梳理与分析,厘清我国能源税立法的范畴和时空演进。再次,以能源税立法的共性论证为基础,从比较法的视野考察分析五大税法法系代表国的能源税立法,总结别国能源税立法的精神与立法特色,为我国能源税立法的完善研究提供一个具有较强借鉴力的框架。复次,从比较法的局限论证出发,进行能源税立法的本土化研究论证,提炼外国能源税立法的成果,探讨契合中国国情的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立法因应路径。最后,以能源税实施的制度环境建设、能源税实体法、能源税程序法和能源法律中的税法规范共建为逻辑平台,论证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我国能源税的立法构建。结论部分的立法文本建议,分别是《能源法》(草案)中税收激励机制的条款设计建议和我国《能源税暂行条例》建议稿。除引言和结论外,全文共分五章。其中,第一章能源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第二章我国能源税立法范畴阐释,第三章外国能源税法律制度比较分析,第四章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我国能源税立法借鉴路径,第五章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我国能源税立法构建。第一章能源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本章是全文展开论证的逻辑起点。主要论证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能源税之间所存在的客观必然的联系。本章由三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回顾与评析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渊源、内涵与意蕴。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认同的新社会发展战略和新发展理论,并业已成为人类共同的事业。第二部分,一方面回顾和分析能源对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推动作用和未来世界的发展将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另一方面分析了当今人类在争夺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时的能源利益国际冲突,论证能源已然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第三部分探析可持续发展背景下能源税存在的正当性基础。该论证过程从三个维度展开:第一个维度是能源税的法哲学基础,论证能源税的平衡环境利益、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生态公平的价值;从短期的角度而言,能源税立法是基于解决能源危机,从长远来看,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能源税立法的题中应有之义;能源税的公平价值不是超人类的价值,但应当兼顾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第二个维度是能源税的社会学基础,论证能源使用与包括消除贫困、就业、国际合作等社会现象的互动关系和能源税的社会影响。第三个维度是能源税的经济学基础,运用税收经济学理论,论证能源税在提高能效、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具有的积极作用。第二章我国能源税立法范畴阐释。该章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我国能源税的范围界定,分析论证了能源税与国内外税收立法中相近税种的区别和联系,阐述了我国能源税的应然范畴。本文认为能源税是一个集合性的概念,在不同国家的法律规定中有增值税、消费税、污染税(如硫税)和碳税等形式,而且税率一般也因能源种类不同而各异。本文所指陈的能源税是指从事应税能源开发、利用和消费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对其开发利用能源的行为和消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能源产品的行为依法承担的税负。在此基础上,第二部分“我国能源税立法的演进”通过回顾与归纳建国以来我国能源税立法,分析我国今后的能源税立法趋势,总结了我国能源税立法的能源结构和税种结构特点。该章分三个步骤进行论证。第一步,以1994年税制改革为界分点,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能源税的发展脉络,对我国现行的与能源有关的税收立法的做了全面的梳理;第二步通过分析当前能源税立法总体情况,阐释能源税收措施在不同税种、能源结构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内容分布和立法特点。第三步进而分析了现有税收体制下能源税立法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立法趋势。本文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促进节能的财税政策。但是,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中尚没有专门的能源税种,与能源使用相关的财税法规大都体现在消费税、增值税以及资源税等税种中,而且只是作为其中的税目来体现。能源税收激励措施的缺失也限制了税收制度对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能源本应发挥的调控作用。第三章外国能源税法律制度比较分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章是在探讨中外能源税立法可比性的基础上,对主要代表国的能源税立法做分析与评述。该章分两个步骤进行比较论证。首先,论证在能源科学研究达成共识、环境保护的共同性、全球化催生税制改革的趋同化和税法法系多样化的国际背景下,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国情和税法体系各异的国家间进行能源税相互借鉴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较系统地介绍和评价了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北欧、英联邦、美国、日韩、转型国家等税法法系的代表国能源税立法的能源国情、价值取向、内容、形式与特色。通过税法法系各代表国之间的对比分析,本文认为全球变暖的持续与加快促使了1992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实施,不少国家基于本国能源战略运用财政税收手段对能源领域进行干预,愈来愈多的能源税收措施将会出现在工业化道路上。虽然各国能源税立法总是与该国的能源储备、消费结构和经济发展要求互相影响,但是从效果上而言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代表国能源税立法的共同目标。第四章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我国能源税立法借鉴路径。本章是我国能源税本土化立法分析。该研究既是对国外能源税立法经验的批判继承,也是对我国能源税立法的反思与拓展。本章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我国能源税立法的“本土化”分析。本文认为比较法本身的局限、各国能源税立法理念的差异化和立法内容的特色化等因素的存在,决定了能源税的立法立足国情的必要性。以此为基础,阐释了外国能源税立法成果的“启发式”立法经验和“填补式”立法经验。本文认为下列经验为我国能源税的构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即间接税地位的日益重要,以运输燃料为核心、以环境为焦点的能源税制,较为统一的立法模式和复合性的立法结构等。而碳税、燃油税、对道路交通的间接课税和能源生态税经验对我国能源税的内容设计具有重要的立法参考价值。第二部分是我国能源税立法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因应路径。论证了我国能源税立法应当从契合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契合中国能源的国情特点和契合我国能源生态问题的地区、行业分布特征等理念出发,合理进行能源税立法模式的选择。第五章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我国能源税立法构建。本章是针对可持续发展目标如何在我国能源税法律制度中得以实现的立法探索研究,也是全文的落脚点。本章由五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我国能源税的要素体系构建,分别论证了能源税的纳税主体、征税对象、计税依据和税率等实体法要素的规划与建构。第二部分重点阐释了能源税的征税主体及税收管理与支配的内容。第三部分以现有能源税收立法为基础,提出增值税、消费税、关税、所得税等相关税种促进能源节约的完善路径;提出构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税收激励机制,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手段的针对性和多样性,激励企业采取措施充分利用能源、利用清洁能源,提高税收优惠措施的实施效果。第四部分是我国能源法律的税收措施革新,税收法律规范不仅存在于单行的专门税收法规中,还存在于其他与税收有关的法规之中。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能源领域的主要法律运用能源税收措施的立法特征和发展规律,认为能源税立法应当与时俱进,同能源领域的其他立法紧密联系,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第五部分能源税的辅助机制培育,提出了应当建构节约能源财政政策保障、能源税立法协商、能源税收协议和能源技术进步等四大辅助促进机制,为我国能源税立法的制定实施、为可持续发展目标在能源税立法领域的实践保驾护航。结论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阐述了本研究的主要观点,第二部分提出《能源法》(草案)的能源税条款立法建议稿和《能源税暂行条例》建议稿。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起源与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视角
  •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二) 研究视角
  • 三、研究方法、路径与内容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路径
  • (三) 研究基本内容
  • 第一章 能源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基本理念
  •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渊源
  • 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核
  • 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意蕴
  •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障碍
  • 一、能源短缺:制约人类发展的“瓶颈”
  • 二、能源利益的国际冲突
  • (一) 博弈:“京都”时代
  • (二) 妥协:“后京都时代”
  • (三) 出路:可持续发展
  • 第三节 能源税的正当性基础
  • 一、能源税的法哲学基础
  • (一) 平衡环境利益
  • (二) 保障能源安全
  • (三) 实现生态公平
  • 二、能源税的社会学基础
  • (一) 推进消除贫困
  • (二) 增加社会认同
  • (三) 推进国际合作
  • (四) 影响政治偏好
  • 三、能源税经济学基础
  • (一) 能源税:有效的干预手段
  • (二) 能源税的国际效益
  • (三) 能源税的本土意义
  • 第二章 我国能源税立法范畴阐释
  • 第一节 我国能源税的立法内涵界分
  • 一、能源税的界定
  • 二、能源税与相关税种的厘清
  • (一) 环境税
  • (二) 碳税
  • (三) 资源税
  • (四) 石油税
  • 第二节 我国能源税立法的演进
  • 一、新中国成立—1993年的能源税立法
  • 二、1994年税制改革后的能源税立法
  • 三、我国现行能源税立法的结构分析
  • (一) 能源税收激励措施的税种结构分析
  • (二) 税收立法中的能源结构分析
  • 四、我国现行能源税收效果与立法展望
  • (一) 能源工业发展迅猛,税收增速逐年加快
  • (二) 能源税收增速将由快趋稳
  • (三) 能源税立法活跃
  • 第三章 外国能源税法律制度比较分析
  • 第一节 能源税立法比较的必要性
  • 一、能源科学研究的共识
  • 二、环境保护的共同性
  • 三、全球化催生税制改革的趋同化
  • 四、税法法系的多样化
  • 第二节 北欧税法法系能源税立法述评
  • 一、综合多元的北欧国家能源税立法
  • (一) 丹麦能源税立法
  • (二) 芬兰能源税立法
  • (三) 瑞典能源税立法
  • 二、德国能源税立法:以提高能效为目标
  • (一) 能源生态税
  • (二) 生态税收返还
  • 三、荷兰能源税立法:以抑制气候变暖为中心
  • (一) 能源控制税
  • (二) 普通燃料税
  • (三) 能源税收优惠
  • 四、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能源税立法
  • (一) 增值税
  • (二) 污染税
  • (三) 能源产品和电力税
  • 第三节 英联邦税法法系的能源税立法述评
  • 一、英国能源税立法:采掘业税制的典型
  • 二、澳大利亚能源税立法:储备与开发并举
  • 第四节 美国税法法系的能源税立法述评
  • 一、能源税立法概况
  • 二、能源税收激励
  • 第五节 日韩税法法系的能源税立法述评
  • 一、日本能源税:能源紧缺下的复合税制
  • (一) 国税中的部分商品课税
  • (二) 地方税中的其他商品课税
  • 二、韩国能源税:能源稀缺与广施税收激励
  • (一) 能源税立法背景
  • (二) 能源税立法概况
  • 第六节 转型国家俄罗斯能源税立法述评
  • 一、丰富的资源、复杂的税制
  • 二、俄罗斯能源税的税种和税率
  • (一) 增值税
  • (二) 自然人财产税
  • (三) 资源课税
  • 第四章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我国能源税立法借鉴路径
  • 第一节 我国能源税立法的“本土化”
  • 一、能源税立法的国情特性
  • (一) 立法比较的局限性
  • (二) 立法目的差异性
  • (三) 立法内容的特殊性
  • 二、“启发式”立法经验借鉴
  • (一) 间接税的地位日益重要
  • (二) 世界各国普遍形成了以运输燃料为核心,以环境为焦点的能源税制
  • (三) 各国能源税立法的模式较为统一
  • (四) 能源税基本呈现综合性或复合性的立法结构
  • (五) 能源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绩效不同
  • 三、“填补式”立法经验借鉴
  • (一) 征收碳税
  • (二) 征收燃油税
  • (三) 道路交通等方面的间接课税
  • (四) 能源生态税
  • 第二节 我国能源税立法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因应路径
  • 一、契合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一) 因地制宜进行能源税立法
  • (二) 创建煤炭税收调控机制
  • (三) 健全节约能源的税收激励机制
  • 二、契合我国能源的国情特点
  • (一) 运用能源税制调控改善能源结构
  • (二) 增强能源税的诱导功能
  • (三) 加强能源税领域的国际合作
  • 三、契合我国能源生态问题的地区、行业分布特征
  • 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税立法模式
  • 第五章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我国能源税立法构建
  • 第一节 能源税的构成要素
  • 一、能源税的纳税主体
  • 二、能源税的征税对象
  • 三、能源税的计税依据
  • 四、能源税的税率
  • 第二节 能源税的征收管理
  • 一、征税主体
  • 二、税收管理与支配
  • 第三节 节约能源的税收激励
  • 一、节能税收激励的关键
  • 二、节能税收激励的途径
  • (一) 完善增值税制度
  • (二) 改革消费税制度
  • (三) 关税的调整
  • (四) 所得税的完善
  • (五) 其他相关税种的完善
  • 第四节 我国能源法律的税收措施革新
  • 一、能源法律运用税收措施的内在规律
  • (一) 现行能源法律的税收规定
  • (二) 能源法律运用能源税收措施的发展脉络
  • 二、能源法律税收条款规定原则
  • (一) 法制先行原则
  • (二) 统筹规划和循序渐进原则
  • (三) 政府大力支持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
  • (四) 市场竞争原则
  • (五) 改革的配套性原则
  • 三、能源税措施与能源法律的同步革新
  • (一) 完善能源法体系与构建税收激励措施的系统化
  • (二) 强化能源法律可操作性与适时出台能源税法规
  • (三) 农村能源税立法—木桶的短板
  • 第五节 能源税的辅助机制培育
  • 一、节约能源财政政策保障机制
  • 二、能源税立法协商机制
  • 三、能源税收协议机制
  • (一) 国内税收协议建构
  • (二) 国际税收合作协议
  • 四、能源技术进步促进机制
  • 结论
  • 附件1: 《能源法》(草案)中的能源税条款设计
  • 附件2: 《能源税暂行条例》立法建议稿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能源税立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