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论文摘要

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从某种意义上讲,互联网可以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它的产生最早起源于美国为保证在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下,其司令部仍能发出作战指令而对军队通讯系统的改善。后来逐渐由单纯的战争机器演化为学术工具、商业工具。互联网起步时间虽然不长,但却保持着惊人的发展速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大规模私有化、商业化,互联网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仅使人类社会进入网络时代,还同时开辟了人类社会的第二空间。互联网在开启人类社会生活新时代、新空间的同时,也开辟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时代、新空间。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深入研究“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这一课题,对于我们抓住机遇,开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新局面,从而增强党和政府及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感召力;对于我们迎接挑战,沉着应对互联网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冲击,从而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各种意识形态的激荡争夺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我们与时俱进,创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特别是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网络技术与意识形态建设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切入点,分析现代网络技术与意识形态建设交叉后所产生的新特点,阐释网络技术对意识形态建设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建立一个从理论的角度解释网络社会现象的科学体系,为网络与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指导原则。互联网是一种发展、扩大迅速的科学技术,它带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机遇和挑战都是同样的巨大,同样的前所未有。马克思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因此,只要我们主动出击,善于利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就一定能够搭上“网际快车”,在网络空间开出一片天地、树起一杆旗帜;就一定能够在网络时代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和心理环境,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就能真正地引领一个新时代,创造新的辉煌。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论文选题的背景
  • (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网络——人类意识形态的新载体
  • (一) 网络技术及其功能本质
  • (二) 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
  • (三) 网络信息的意识形态功能
  • 二、网络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机遇和挑战
  • (一) 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建设
  • (二) 网络给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机遇
  • (三) 网络给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挑战
  • 三、网络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举措
  • (一) 网络时代对意识形态建设的新要求
  • (二) 合理运用网络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 (三) 发展健康、先进的网络文化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