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篇连接对比研究

英汉语篇连接对比研究

论文摘要

连接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两个语段之间的关系来预示另一个语段的存在,从而建立起语段之间的衔接关系。连接手段的标记是各种连接词。连接词是语篇中的“谋篇机制”,它是语篇构建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英汉语篇的连接对比,分析两种语言的语篇连接成分的异同,深入探究其本质和原因,并运用研究成果指导英汉文本转换和英语教学。本文由三大部分组成:前言部分阐明写作本论文的目的和意义,回顾并总结了中西方学者在连接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尤其是韩礼德关于衔接理论的发展。正文部分包括从第一章到第五章的内容。第一章阐释与语篇连接对比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如语篇、衔接和连贯等,对连接手段进行定义和分类,并简要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根据韩礼德在《功能语法导论》中关于连接手段的新分类方法,详细说明英汉语中的连接手段,旨在列举英汉语中的连接词,以起到相同之处的比较作用。第三章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了连接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主要差异,即显性连接和隐性连接。汉语的隐性连接以零式连接居多,主要体现在紧缩句和四字格成语中。本章重点阐述汉语中的零式连接,并结合汉语实例,对四种类型(添加,转折,因果和时间)进行英汉对比分述。第四章分析英汉语连接差异的原因,如英汉语的形合意合问题、汉语的线性句问题、英汉民族在文化和思维模式上的差异问题。重点阐述形合与意合的关系,并深入探究形合意合的文化渊源。第五章根据连接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差异,讨论翻译连接标记时应采取的策略,分析连接对比研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值得注意的几个方面。最后是结论部分。英汉语篇连接主要差异是英语多显性连接,而汉语多隐性连接,隐性连接主要表现在零式连接上。通过分析,原因在于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而这正是英汉民族在历史文化、哲学以及思维模式上的差异所致。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对英汉互译和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CHAPTER 1 SOME BASIC CONCEPTS
  • 1.1 TEXT, COHESION AND COHERENCE
  • 1.2 CONJUNCTION---COHESIVE DEVICE IN THE TEXT
  • 1.3 THE APPROACH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TO CONJUNCTION
  • CHAPTER 2 CONJUNC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 2.1 ELABORATION
  • 2.2 EXTENSION
  • 2.3 ENHANCEMENT
  • CHAPTER 3 CONTRASTIVE ANALYSIS TO CONJUNCTION IN TEXTS
  • 3.1 SIMILARITIES OF CONJUNCTIVES
  • 3.2 DIFFERENCES OF CONJUNCTIVES
  • 3.2.1 Explicitness and Implicitness of Conjunction
  • 3.2.2 Compressed Sentences and Other Expressions
  • 3.2.3 Asyndetic Conjunction
  • CHAPTER 4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 4.1 HYPOTAXIS AND PARATAXIS
  • 4.1.1 Definitions of Hypotaxis and Parataxis
  • 4.1.2 Hypotaxis in English and Parataxis in Chinese
  • 4.1.3 Relativity of Hypotaxis and Parataxi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 4.2 LINEAR SENTENCES IN CHINESE
  • 4.3 DIVERSITIES IN CULTURE
  • 4.4 DIVERSITIES IN MODES OF THINKING AND THEIR REFLECTIONS IN LANGUAGES
  • CHAPTER 5 INSPIRATION TO TRANSLATION AND ENGLISH TEACHING
  • 5.1 METHODS DEALING WITH CONJUNCTIVES IN TRANSLATION
  • 5.2 THE SIGNIFICANCE TO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ENGLISH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APPENDIX(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英汉语篇衔接差异观照下的翻译研究[J].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 2016(03)
    • [2].英汉语篇逻辑结构差异分析[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12)
    • [3].英汉思维方式视角下的语篇特征研究[J]. 北方文学 2017(18)
    • [4].英汉语篇衔接的六种差异及其原因[J]. 校园英语 2016(15)
    • [5].“第15届英汉语篇分析研讨会”会议通知(第一号)[J]. 中国外语 2016(01)
    • [6].“第十四届全国英汉语篇分析学术研讨会”会议公告[J]. 外语教学 2014(03)
    • [7].英汉语篇中第三人称代词回指及其分布动因分析[J]. 译林(学术版) 2012(06)
    • [8].英汉语篇中人称照应的差异及其翻译[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9].论英汉语篇差异与“翻译腔”之间的关系——从语篇差异进行的探讨[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0(06)
    • [10].从英汉语篇差异角度浅析学生翻译中的语篇问题[J]. 内江科技 2010(10)
    • [11].英汉语篇对比综述[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0(12)
    • [12].英汉语篇对比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9(03)
    • [13].浅谈主位推进与英汉语篇翻译[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08)
    • [14].英汉语篇异同概论[J]. 甘肃高师学报 2009(06)
    • [15].英汉语篇对比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8(02)
    • [16].英汉语篇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 宜春学院学报 2019(01)
    • [17].英汉语篇衔接差异观照下的翻译研究[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5)
    • [18].英汉语篇互译主要影响因素探析[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10)
    • [19].英汉语篇主位推进模式下专八汉译英翻译策略的探究[J]. 神州 2014(08)
    • [20].从语义重复同现看英汉语篇词汇衔接差异[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03)
    • [21].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与分析[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3(07)
    • [22].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07)
    • [23].论双关语在英汉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 [24].英汉语篇差异对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J]. 海外英语 2011(02)
    • [25].英汉语篇模式对比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03)
    • [26].主位推进模式与英汉语篇互译[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0(06)
    • [27].主位推进模式与英汉语篇翻译[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 [28].浅谈“同构衔接”在英汉语篇中的不对应性[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19)
    • [29].从象似性谈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翻译[J]. 鸡西大学学报 2008(06)
    • [30].英汉语篇差异与英语写作教学[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标签:;  ;  ;  ;  ;  

    英汉语篇连接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