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6油藏地质模型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6油藏地质模型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6油藏为研究目标,以地质统计学的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岩心以及生产动态等资料,充分应用沉积微相细分、储层知识库、测井精细解释、随机模拟、数值模拟以及计算机可视化等技术手段,广泛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强调综合性研究,即采用露头、沉积相、地质统计和生产动态相结合,开展多种信息的综合分析,使之相互检验与配合,灵活应用相控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始终贯穿了地质条件约束、动静态结合、多学科一体化等原则。深入研究并建立了白豹地区长6油藏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为制定白豹油田高效开发技术政策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从鄂尔多斯盆地的发育规律出发,参阅大量参考文献和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了鄂尔多斯盆地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分析了盆地的区域沉积背景和沉积特征,在此基础上,基于取心井测井相精细分析,遵循从单井—剖面一平面的原则,开展小层沉积微相综合研究,建立了研究区沉积微相模式,为白豹地区长6油藏地质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指导。从“四性”关系研究出发,以试油结果和岩心地质参数统计结果为依据,建立了本区长6油藏的油气水层评价判别标准,确定了油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根据关键井岩心、地质和动态资料等统计归纳出长6地层灰色系统理论岩性、物性、含油性评价参数、标准,建立了储层产能预测的测井解释神经网络模型,运用灰色系统和神经网络储层综合评价处理程序对本区235口井进行了储层精细评价和解释。为提高特低渗透油藏储层评价的可靠性,本文在众多地质参数中,筛选出反映储层储集能力的存储系数、反映储层生产能力的地层系数以及表现储层岩石物理特征的流动层带指数三个地质参数,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储层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价,最终将储层分为四类,在综合考虑沉积相带、油源发育特点、主砂体发育带以及勘探现状的基础上,对该区储层有利区进行优选评价和预测。充分利用本区测井以及精细地质研究成果,优选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三维构造模型、优选序贯指示法建立储层三维相模型、优选序贯高斯模拟及相控模拟技术建立三维属性模型,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白豹地区长6油藏的可持续更新的三维地质模型,为油田的开发方案和调整方案提供了可靠的地质基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油藏地质模型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1 国内外油藏地质模型研究的发展历程
  • 1.2.2 油藏地质模型研究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 1.3 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
  •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1.5 主要认识、进展和创新点
  • 2 盆地与研究区概况
  • 2.1 盆地地质概况
  • 2.1.1 盆地构造及演化特征
  • 2.1.2 晚三叠世延长组沉积演化特征
  • 2.1.3 延长组地层沉积特征
  • 2.2 研究区勘探开发概况
  • 2.2.1 勘探简况
  • 2.2.2 开发历程
  • 2.2.3 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 3 地层对比与划分
  • 3.1 地层简述
  • 3.2 小层对比与划分
  • 3.2.1 细分对比原则
  • 3.2.2 细分对比的标志层特征
  • 3.2.3 地层划分结果
  • 3.3 砂体分布特征
  • 3.3.1 砂体纵向分布特征
  • 3.3.2 砂体平面分布特征
  • 4 储层沉积相研究
  • 4.1 区域沉积背景
  • 4.1.1 沉积特征
  • 4.1.2 沉积物源分析
  • 4.2 沉积微相划分和测井相分析
  • 4.2.1 沉积相标志
  • 4.2.2 沉积微相划分方案
  • 4.2.3 单井沉积微相分析
  • 4.2.4 沉积微相及测井相知识库的建立
  • 4.3 沉积微相平面图的编制
  • 4.3.1 优势相砂地比特征
  • 4.3.2 沉积微相平面图的编制
  • 4.4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
  • 5 地质条件约束的测井储层评价
  • 5.1 研究资料基础
  • 5.1.1 取心井分析资料
  • 5.1.2 测井资料
  • 5.1.3 测试及生产资料
  • 5.1.4 四性关系数据库的建立
  • 5.2 测井资料预处理
  • 5.2.1 曲线编辑
  • 5.2.2 测井环境校正
  • 5.2.3 测井曲线深度校正
  • 5.2.4 测井曲线的标准化
  • 5.2.5 岩心深度归位
  • 5.3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 5.3.1 岩性特征
  • 5.3.2 物性特征
  • 5.3.3 电性特征
  • 5.3.4 含油性特征
  • 5.3.5 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性关系
  • 5.4 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
  • 5.4.1 泥质含量解释模型
  • 5.4.2 孔隙度解释模型
  • 5.4.3 渗透率解释模型
  • 5.4.4 饱和度解释模型
  • 5.5 物性下限的确定及油水层判别标准的建立
  • 5.5.1 物性下限的确定
  • 5.5.2 油水层判别标准
  • 5.6 灰色系统理论在岩性、物性及含油气性评价中的应用
  • 5.6.1 灰色系统理论储层评价的自动处理方法
  • 5.6.2 储层评价的地区性参数选择和评价标准的建立
  • 5.6.3 灰色系统储层评价应用指标的优选及处理
  • 5.7 油气储层产能评价
  • 5.7.1 油气储层产能的理论方程及影响因素分析
  • 5.7.2 白豹地层长6油藏的储层产能分级
  • 5.7.3 储层产能预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 5.7.4 应用与效果评价
  • 5.8 储层参数计算与成果检验
  • 5.8.1 解释程序的选择
  • 5.8.2 成果检验
  • 6 储层分类评价及有利区预测
  • 6.1 储层特征
  • 6.1.1 储层岩石学特征
  • 6.1.2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 6.1.3 成岩相分析
  • 6.2 储层非均质性
  • 6.2.1 层内非均质性
  • 6.2.2 层间非均质性
  • 6.2.3 平面非均质性
  • 6.3 储层分类评价
  • 6.3.1 储层单因素评价
  • 6.3.2 储层综合评价
  • 6.4 有利目标区预测
  • 3、长622有利区带预测依据'>6.4.1 延长组长63、长622有利区带预测依据
  • 6.4.2 有利区带预测
  • 7 储层三维地质建模
  • 7.1 地质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 7.1.1 区域化变量概念及基本特征
  • 7.1.2 变差函数概念及基本特征
  • 7.1.3 克里金插值技术
  • 7.2 随机模拟方法的特征及其地质适用性
  • 7.2.1 离散特征建模的随机模型及特点
  • 7.2.2 连续参数建模的随机模型及特点
  • 7.3 三维建模数据准备及网格设计
  • 7.3.1 数据准备
  • 7.3.2 网格设计
  • 7.4 三维构造模型
  • 7.5 沉积微相模型
  • 7.5.1 相建模的方法选择
  • 7.5.2 沉积微相建模参数的选取和建模结果分析
  • 7.6 属性模型的建立
  • 7.6.1 属性建模的方法选择
  • 7.6.2 孔隙度模型
  • 7.6.3 渗透率模型
  • 7.6.4 油水分布模型
  • 7.7 模型粗化
  • 7.7.1 粗化网格设置
  • 7.7.2 粗化计算
  • 7.8 基于油藏三维地质模型的储量计算
  • 8 白豹长6油藏地质模型的检验
  • 8.1 抽稀井验证
  • 8.2 随机建模结果与产能的关系
  • 8.3 可视化检验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博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造地施工技术探讨——以吴起县白豹镇小丘沟为例[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05)
    • [2].白豹城的苍茫岁月[J]. 文苑(西部散文) 2014(05)
    • [3].西夏对宋构筑的铁钳左翼——金汤、白豹、后桥考察研究[J]. 宁夏社会科学 2019(02)
    • [4].STI的图腾——白豹的蜕变[J]. 音响改装技术 2014(03)
    • [5].白豹油区延长油井检泵周期方法探析[J]. 化工管理 2016(28)
    • [6].白豹地区延长组长6储集砂岩粘土矿物特征及对地层损害的分析[J]. 石油化工应用 2014(12)
    • [7].实施旗帜引领 构建温馨家园——吴起白豹镇统筹城乡发展打造“优秀乡镇”工作纪实[J]. 新西部 2010(07)
    • [8].白豹地区长3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实验研究[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 [9].白豹X井区长6_3段湖底滑塌浊积流沉积研究[J]. 内江科技 2011(11)
    • [10].长庆白豹油田地面系统规划研究与应用[J]. 石油规划设计 2010(05)
    • [11].白豹-南梁地区长4+5_1油层组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研究[J]. 云南化工 2018(12)
    • [12].白豹地区长6段储层特征分析及分类评价[J]. 石油化工应用 2019(07)
    • [13].白豹地区长4+5段沉积微相特征[J].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4(05)
    • [14].鄂尔多斯盆地白豹油田快速钻井技术[J]. 科技资讯 2010(18)
    • [15].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6储层油水识别及影响因素分析[J]. 地下水 2015(04)
    • [16].白豹地区长6_3超低渗储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及应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28)
    • [17].白豹油田长6油藏储层岩矿及孔隙结构特征[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18].敲死杠[J]. 民间传奇故事(A卷) 2011(05)
    • [19].长庆白豹油田低渗透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储集相研究[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0(01)
    • [20].白豹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长8期物源分析[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5)
    • [21].白豹地区长4+5储层孔隙结构特征[J].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4(06)
    • [22].白豹油田套损井治理技术研究[J]. 辽宁化工 2010(05)
    • [23].科学发展成效显著——吴起县白豹镇抓教育、保平安、促经济发展工作纪实[J]. 法治与社会 2010(09)
    • [24].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_6砂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西部探矿工程 2012(11)
    • [25].白豹油田长4+5砂岩储层灰关联分析与评价[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23)
    • [26].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6砂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石油化工应用 2012(11)
    • [27].浅析白豹油田井筒防气技术的应用[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16)
    • [28].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4+5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储层评价[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2(10)
    • [29].白豹油田三叠系长3,长4+5沉积微相研究[J]. 新疆地质 2009(01)
    • [30].鄂尔多斯盆地白豹油田长4+5段成岩作用研究[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8(02)

    标签:;  ;  ;  ;  ;  ;  ;  ;  ;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6油藏地质模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