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青蒿素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论文题目: 青蒿素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药物化学

作者: 谭君

导师: 赵临襄

关键词: 青蒿素类化合物,查尔酮类化合物,多药耐药逆转剂,抗肿瘤活性

文献来源: 沈阳药科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联合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肿瘤细胞产生多药耐药性是导致化疗失败最常见而又难于解决的问题。统计表明全世界90%以上肿瘤患者的死因都与多药耐药有关,临床上急需有效的多药耐药逆转剂提高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P-糖蛋白是肿瘤细胞产生多药耐药的主要分子基础,为ATP能量依赖型“药泵”,青蒿素能显著降低肿瘤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具有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活性。本文以青蒿素为先导化合物,对其进行结构修饰,通过酯键和醚键将查尔酮类化合物引入其10位,设计并合成了10个青蒿醚类化合物(MZ01~MZ10)和10个青蒿酯类化合物(SZ01~SZ10),其中16个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均经~1H-NMR、IR和MS确证结构。采用台盼蓝染色法,以二氢青蒿素、查尔酮类化合物CER01(1-(4-羟基苯基)-3-(4-氯代苯基)-2-丙烯-1-酮)为阳性对照,研究目标化合物MZ01~MZ10和SZ01~SZ10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生长抑制作用。大部分化合物对HL-60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作用,其中MZ01、MZ02、MZ05、MZ08在0.2μmol/L时细胞存活率均低于4%,表现出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有深入研究价值。青蒿素醚类化合物(MZ)抗肿瘤活性强于青蒿酯类化合物(SZ);查尔酮类化合物单独使用无抗肿瘤活性,可增加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在此基础上,拟对青蒿素类似物进行体外多药耐药逆转活性研究,探讨降低细胞内ATP含量和逆转多药耐药的关系,试验正在进行中。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多药耐药的分子机理

1.2 多药耐药逆转剂的研究进展

1.3 青蒿素的多药耐药逆转活性研究

第二章 青蒿素类化合物的结构设计

2.1 多药耐药逆转剂的构效关系研究

2.2 青蒿素类化合物的结构设计

第三章 青蒿素类化合物合成路线的设计与选择

3.1 青蒿醚类化合物(MZ)合成路线的设计与选择

3.2 青蒿酯类化合物(SZ)合成路线的设计与选择

第四章 实验部分

6.1 化学实验部分

6.2 抗肿瘤活性试验部分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4.1 青蒿素类化合物的谱图数据与规律

4.2 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发布时间: 2006-12-14

参考文献

  • [1].基于高内涵技术的肾纤维化体外模型建立及中药化合物筛选[D]. 孙雪娇.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
  • [2].藏药巴朱中两种化合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作用机制研究[D]. 令狐浪.西南大学2014
  • [3].基于化合物库高通量筛选技术的东海海洋真菌100102A的研究[D]. 谢燕瑾.浙江工业大学2013
  • [4].5,6,7-三甲氧基取代N-取代芳环-4-胺基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和抗癌活性研究[D]. 张英.贵州大学2008
  • [5].野灯芯草菲类化合物的研究[D]. 付茜.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
  • [6].益智化学成分的研究[D]. 侯蕾.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
  • [7].五倍子中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D]. 谷竹义.辽宁师范大学2012
  • [8].新型戊二烯酮类和喹唑啉类化合物体外抗肿瘤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初步研究[D]. 黄银久.贵州大学2008
  • [9].含茚酮骨架化合物的合成与抑菌活性研究[D]. 李世学.西北大学2009
  • [10].9002号海洋放线菌代谢产物抗肿瘤活性化合物的研究[D]. 李艳秋.中国海洋大学2004

相关论文

  • [1].青蒿素的结构修饰研究及与GSH、GR的作用[D]. 张燕鸿.湖南中医药大学2007
  • [2].青蒿素衍生物合成、活性研究和抗血吸虫候选药质量标准、影响因素研究[D]. 王锦.山东大学2014
  • [3].双氢青蒿素杂环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D]. 马超.宁夏大学2013
  • [4].新型青蒿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的体外筛选[D]. 邓宝玲.湖南大学2011
  • [5].双氢青蒿素水溶性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D]. 郭彬.重庆医科大学2010
  • [6].双氢青蒿素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D]. 朴明男.延边大学2011
  • [7].青蒿素类药抗肿瘤作用及机理的研究[D]. 郑绍琴.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 [8].新型青蒿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D]. 孟丽丽.湖南大学2009
  • [9].青蒿素增敏复方抗肿瘤的体内外评价及青蒿素靶向杀伤肿瘤细胞的机理研究[D]. 张平祖.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 [10].抗病毒青蒿素核苷类轭合物的设计与合成研究[D]. 孙政进.广东药学院2008

标签:;  ;  ;  ;  

青蒿素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