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创面换药操作痛控制性镇痛治疗的研究

烧伤创面换药操作痛控制性镇痛治疗的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1.观察控制性镇痛对烧伤创面换药操作痛的镇痛效果,探讨一套有效的针对操作痛的临床镇痛方案。2.观察烧伤创面换药操作痛引起的患者应激改变,探讨操作痛及其镇痛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120例成人烧伤患者(VAS评分>5分)和10名健康志愿者(E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A组给予曲马多+昂丹司琼治疗、B组给予芬太尼+昂丹司琼治疗、C组给予曲马多+芬太尼+昂丹司琼治疗、D组对照组只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及监测指标:(1)四组患者在烧伤创面换药前、后VAS疼痛评分。(2)四组患者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3)镇痛干预下不良反应情况。(4)测定四组患者创面换药前、后外周血的血糖、胰岛素、皮质醇、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与E组相比较。利用SPSS15.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四组患者创面换药前、中、后的VAS疼痛评分变化:四组患者在创面换药前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创面换药中、后各时相点A、B、C三组的疼痛评分均低于D组的疼痛评分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创面换药前、中、后各时相点A、B两组间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创面换药过程中、后各时相点A、B两组疼痛评分较C组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A、B组在创面换药中各时相点、后10min、30min的疼痛评分均较换药前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在创面换药前、中、后10min、30min的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D组在创面换药过程中、结束后各时相点的疼痛评分均较换药前疼痛评分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创面换药过程中,C组疼痛评分最低,A、B组次之,而D组疼痛评分最高。2.四组患者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四组患者上述指标在创面换药前、中、后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在镇痛干预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反应轻微(A组4例、B组5例),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4.E组及其他四组患者在创面换药前、后血糖、胰岛素、皮质醇、CRP的变化:四组患者创面换药前、后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E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B、C三组与D组的上述指标在创面换药前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创面换药后A、B、C三组上述指标低于D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创面换药前、后A、B、C三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D组上述指标在创面换药后的水平较换药前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针对烧伤创面换药操作痛,曲马多联合芬太尼平衡镇痛方案是一种安全、有效、较满意的临床镇痛方案。2.烧伤后患者较正常人处于高应激反应状态。3.烧伤患者创面换药操作痛可引起应激反应水平升高,有效镇痛能降低或避免由操作痛引起的应激反应。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主要药品、试剂
  • 2.2 主要试验器械、仪器
  • 2.3 试验对象
  • 2.4 试验分组
  • 2.5 评估疼痛强度
  • 2.6 控制性镇痛的干预措施
  • 2.7 观察指标及监测方法
  • 2.8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各试验组镇痛干预效果比较
  • 3.2 镇痛干预期间不同时相点的生命体征的变化
  • 3.3 镇痛干预期间的不良反应观察
  • 3.4 各试验组血糖、胰岛素、皮质醇、CRP 的变化
  • 第4章 讨论
  • 4.1 镇痛干预的效果分析
  • 4.2 镇痛干预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 4.3 烧伤疼痛以及镇痛干预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 4.4 平衡镇痛在烧伤科应用前景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方法修复小儿烧伤创面临床效果比较[J]. 临床军医杂志 2019(12)
    • [2].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联合莫匹罗星治疗深Ⅱ°烧伤创面疗效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06)
    • [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治疗烧伤创面的护理体会[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26)
    • [4].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烧伤创面的疗效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04)
    • [5].医用臭氧在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45)
    • [6].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烧伤创面的效果[J]. 中国现代医生 2018(24)
    • [7].烧伤创面感染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相关分析[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7(04)
    • [8].自制负压引流装置在深Ⅱ°烧伤创面应用探讨[J].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06)
    • [9].烧伤创面测量技术进展[J]. 中国医学装备 2016(09)
    • [10].烧伤创面感染的病原学与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05)
    • [11].烧伤创面内表皮生长因子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变化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疗美容 2015(03)
    • [12].优质护理在烧伤创面换药的护理体会[J]. 内蒙古中医药 2015(07)
    • [13].优质护理在烧伤创面换药的护理临床效果分析[J]. 人人健康 2020(06)
    • [14].湿性护创敷料在小儿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效果[J]. 贵州医药 2019(06)
    • [15].浅Ⅱ°烧伤创面保留水疱皮及保留时间临床研究[J].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9(05)
    • [16].烧伤创面感染的新认识[J]. 感染、炎症、修复 2015(03)
    • [17].冷沉淀在小鼠烧伤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模型的应用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19)
    • [18].早期应用川芎嗪注射液对浅Ⅱ°烧伤创面转归及愈合时间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 2014(05)
    • [19].红药膏对豚鼠烧伤创面生长和愈合的影响[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09)
    • [20].烧伤创面进行性加深原因临床分析[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1(01)
    • [21].湿润烧伤膏+贝复济治疗摩托车排气管烧伤的体会[J].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10(04)
    • [22].烧伤创面疼痛的护理[J]. 中国伤残医学 2009(02)
    • [23].康复新液治疗放疗烧伤创面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09(09)
    • [24].康复新液治疗放疗烧伤创面的临床观察[J]. 四川医学 2009(07)
    • [25].氟银辐照猪皮治疗烧伤创面的护理[J]. 吉林医学 2009(24)
    • [26].沙棘油治疗烧伤创面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07)
    • [27].烧伤创面换药操作痛对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意义[J].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8(03)
    • [28].辐照猪皮在烧伤创面的应用[J].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8(08)
    • [29].新型敷料应用于Ⅱ°烧伤创面的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05)
    • [30].烧伤创面不同处理方法的临床疗效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 2018(17)

    标签:;  ;  ;  ;  

    烧伤创面换药操作痛控制性镇痛治疗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