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肺纤维化薄层MSCT征象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特发性肺纤维化薄层MSCT征象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薄层MSCT表现特征与肺功能检查诸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课题研究对象为经临床病理证实的30例IPF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35~70岁之间,平均年龄56.6±9.1岁。30例均行薄层MSCT扫描,其中16例追加HRCT扫描。所有病例均于薄层MSCT检查当日行肺功能检查。观察IPF的薄层MSCT征象及其解剖分布,并对薄层MSCT图象预定六个层面(大血管层面(肺尖层面)、主动脉弓层面、隆突层面、肺门层面(右肺动脉层面)、右下肺静脉层面、右膈顶上1cm层面)根据磨玻璃密度(包括实变)、网织影(包括小叶间隔增厚、小叶内间质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胸膜下线)、蜂窝肺、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胸膜增厚的累及范围进行了评分统计。肺功能测定指标包括:肺活量(VC)、肺总量(TLC)、残气量(RV)、残气量占肺总量比值(RV/TL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弥散常数或比弥散量(DLCO/VA)、静息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等。将薄层MSCT各征象与肺功能诸项指标和肺通气功能及弥散功能分级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30例IPF中,磨玻璃影(包括实变)24例,小叶间隔增厚29例,小叶内间质增厚26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28例,胸膜下线4例,蜂窝肺24例,肺气肿8例,支气管扩张22例,胸膜增厚14例。其中小叶间隔增厚出现频率最高为96.7%,胸膜下线出现频率最低为14.2%。小叶间隔增厚、小叶内间质增厚、蜂窝肺主要见于肺周边部,分别占89.7%、84.6%、83.3%,支气管血管束增粗主要见于肺中央部,占92.9%。30例IPF均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其中轻度15例,中度15例。30例IPF患者表现为程度不同的弥散功能障碍,其中轻度4例,中度14例,重度12例。PaO2下降10例,PaCO2升高3例,P(A-a)O2升高16例。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薄层MSCT各种征象总半定量评分为8~14分,平均11.00±1.89分;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薄层MSCT各种征象总半定量评分为13~24分,平均18.13±3.27分。轻度弥散功能障碍薄层MSCT各种征象总半定量评分为8~10分,平均9.25±0.96分;中度弥散功能障碍薄层MSCT各种征象总半定量评分8~18分,平均12.36±2.34分;重度弥散功能障碍薄层MSCT各种征象总半定量评分为14~24分,平均18.92±3.00分。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网织影与反映通气功能的FVC、FEV1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23, p<0.001;r=-0.472, p=0.009。蜂窝肺与反映通气功能的FVC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为r=-0.450, p=0.013。反映弥散功能的DLCO、DLCO/VA与薄层CT的网织影、蜂窝肺之间存在负相关,DLCO与网织影、蜂窝肺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606,p<0.001; r=-0.661, p<0.001;DLCO/VA与网织影、蜂窝肺、支气管扩张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385, p=0.036; r=-0.408, p<0.001; r=-0.474, p=0.008。IPF患者的肺气肿半定量评分与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分级及弥散功能障碍分级之间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411, p=0.024; r=0.400, p=0.029。支气管扩张与DLCO、DLCO/VA之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392, p=0.032;r=-0.474, p=0.008。与弥散功能分级之间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466, p=0.009。当把实变单独考虑时,其与弥散功能障碍分级之间具有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376, p=0.041。网织影与PaO2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r=-0.430, p=0.018;与P(A-a)O2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416, p=0.022,而与PaCO2无相关性。薄层MSCT各征象总半定量评分与反映肺容量的VC、TLC、RV之间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46, p<0.001;r=-0.661, p<0.001;r=-0.415, p=0.023。与反映通气功能的FVC、FEV1之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24, p<0.001;r=-0.483, p=0.007。与反映弥散功能的DLCO、DLCO/VA之间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732, p<0.001,r=-0.504, p=0.005。与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分级、弥散功能障碍分级之间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843, p<0.001;r=0.838, p<0.001。结论:薄层MSCT能准确反应IPF的病理变化,网织影及蜂窝肺与肺纤维化的程度一致,而磨玻璃密度反映肺泡及间质炎症程度。IPF薄层MSCT半定量评分与肺功能之间存在相关性,通过对薄层MSCT征象的分析有助于对肺功能进行预测。二者相结合有助于预测IPF的进展、预后及疗效反应。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研究论文 特发性肺纤维化薄层MSCT 征象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特发性肺纤维化HRCT 表现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特发性肺纤维化薄层MSCT征象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