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学生汉语动词体的习得偏误分析

日本留学生汉语动词体的习得偏误分析

论文摘要

日本留学生在习得第二语言汉语时,由于汉语和日语在语法表现及语义的范围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习得汉语的过程中,经常发生各种偏误现象,其中偏误频率较高的语法现象,就是汉语动词体的误用。现代汉语动词体的用法是现代汉语中较为复杂的语法内容之一,其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相当复杂,既是日本留学生习得汉语的一个难点,也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因此本论文以“日本留学生汉语动词体的习得偏误分析”为研究课题,通过对日本留学生在汉语习得过程中经常发生的动词体的偏误现象进行较为细致深入的研究,对比分析中日动词体的结构异同,找出其中的特点和规律,总结出偏误类型,分析偏误成因,探讨在具体教学中应该采取的对策,以此来指导和改进对外汉语教学,从而达到为教学服务,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日本語要旨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概况
  • 三、研究目的
  • 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 五、研究材料来源
  • 第一章 汉语动词与日语动词“体”的对比分析
  • 第一节 汉语和日语动词的“体”范畴
  • 一、动词的“体”概念
  • 二、汉语动词的“体”概念及表
  • 三、日语动词的“体”概念及表现
  • 第二节 日语动词现在时和汉语动词体的对比分析
  • 第三节 日汉语动词完成体的对比分析
  • 第四节 日汉语动词持续体、进行体的对比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日本留学生动词体的偏误表现
  • 第一节 动态助词的误加
  • 第二节 动态助词的遗漏
  • 第三节 动态助词的错序
  • 第四节 动态助词的混用
  • 第五节 汉语句式的误用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动词体的偏误原因探析
  • 第一节 母语负迁移因素
  • 第二节 第二语言负迁移因素
  • 第三节 教学偏误因素
  • 第四节 语法本体研究和教材因素
  • 第五节 学习者自身因素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教学难点分析及教学对策
  • 第一节 教学难点分析
  • 一、动态助词蕴含的不同语法意义
  • 二、动态助词表现动词体的语法义的实际应用
  • 三、动词时体与句式的区别
  • 四、动态助词表动词体的教学难点
  • 第二节 教学对策
  • 一、语义分析,对比先行
  • 二、结合偏误,精讲细练
  • 三、循序渐进,分层学习
  • 四、本体研究,完善教材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汉语动态助词“着”的维译研究[J]. 今古文创 2020(12)
    • [2].湖北仙桃方言的动态助词[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5)
    • [3].湖北仙桃方言的动态助词[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7)
    • [4].汉语里的完成体和动态助词“了”的关系[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9(07)
    • [5].基于HSK语料库的俄罗斯留学生使用动态助词“了”的偏误分析[J]. 北方文学 2016(26)
    • [6].视觉输入强化和规则呈现对初级欧美留学生习得汉语动态助词“过”的影响[J]. 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 2016(00)
    • [7].浅析动态助词“了”和语气词“了”[J]. 青年文学家 2017(15)
    • [8].浅谈动态助词“了”“着”“过”的教学[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3(11)
    • [9].松滋方言中动态助词“到”[J]. 青年文学家 2010(01)
    • [10].含山话中的复合动态助词“唗之”[J]. 语言科学 2018(03)
    • [11].少数民族学生动态助词“了”的偏误研究[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9(07)
    • [12].对外汉语动态助词语义特征探究[J]. 学园 2017(14)
    • [13].动态助词“了1”和语气词“了2”的习得比较初探[J].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3)
    • [14].浅论事态助词“来”的产生——兼及动态助词“来”[J]. 科技信息 2009(31)
    • [15].动态助词“着”的偏误分析以及教学方法探究[J]. 中华少年 2018(05)
    • [16].对动态助词“了_1”的对外汉语教学[J]. 散文百家 2018(11)
    • [17].贵阳方言动态助词“嘞”的语法意义[J]. 青年文学家 2009(14)
    • [18].两岸华语教材“动态助词”之研究——以《实用视听华语》和《新实用汉语课本》为例[J]. 国际汉语学报 2011(01)
    • [19].初级阶段留学生动态助词“过”使用偏误分析[J].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3(01)
    • [20].光山方言动态助词“倒”和“的”[J]. 天中学刊 2008(04)
    • [21].针对韩国学生的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以动态助词“了”为例[J]. 亚太教育 2016(07)
    • [22].湖南湘乡金石方言动态助词“嘚”、“咖”研究[J]. 青年文学家 2018(02)
    • [23].关于语气助词“了_2”的用法分析[J]. 青春岁月 2016(15)
    • [24].动态助词“了”的偏误分析[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1(02)
    • [25].汉语老挝语动态助词对比研究[J]. 汉字文化 2018(03)
    • [26].《水浒传》动态助词“得、的、地”用法分布计量研究[J]. 文教资料 2009(08)
    • [27].动态助词“着”和介词“在”的用法和区别[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2(03)
    • [28].对外汉语教学中动态助词“了”的偏误分析及对策[J]. 文学教育(下) 2019(09)
    • [29].“了_1”在“行为—结果或效果”关系复句中的隐现研究[J]. 时代教育 2013(13)
    • [30].山西和顺方言助词“哩”研究[J]. 晋中学院学报 2011(01)

    标签:;  ;  ;  

    日本留学生汉语动词体的习得偏误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