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规划中城中村的改造实施机制

浅析城市规划中城中村的改造实施机制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中村;改造机制

1、城中村的概述与城中村的改造形成的原因

1.1城中村的概述

城中村是指农村的土地已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发展区内,且农业用地很少或没有,居民也基本上属于非农化的村落。正如杨安在城乡建设杂志文中描述道,“真正的农庄是农舍加周围的田园,充满宜人的乡土气息和田园风光。而城中村却是农舍加周围的水泥高楼,充满了城乡间的不协调。农村的气息在这里窒息了,城市的气息在这里全然不见。”

城中村其实就是被城市包围的农村,城中村保留了很多农村特征,最为明显的就是农村集体所有制,其次是城中村村民文化素质、思维方式仍与城市居民存在一定的差距。

1.2城中村的改造形成的原因

1.2.1统一死板的城市化模式

在城市化过程中,政府为了降低成本,避免处理复杂的社会管理等问题,故意地避开城中村,使得其成为孤岛。另一方面,城市往周边地区进行扩张时,通常“只占地,不管人”,使得原来的乡村土地在变为城区之后,村落的人口等各方面仍然停滞在一种涣散的“农村状态”,没有将村民一起实现现代化、城市化。

1.2.2城乡二元管理制度

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是指“城市”和“农村”分属不同的管理模式,二元所有制结构是指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而农村的土地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的制度,国家实施城乡不同的户籍、粮食供给、教育、就业、养老、住宅等制度。

1.2.3社会心理方面

在城中村这个共同体中,中国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心理认同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的宗族观念、地缘观念、安土重迁观念、对土地的依赖和依恋等中国农民传统的思想观念,形成了城中村继续存在的社会心理条件。

2、城中村改造中进行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

2.1“城中村”的改造是建设现代化城市、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通过改造可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和竞争力,为扩大现代化城市的经济效益提供动力。

2.2“城中村”土地利用率低,通过改造,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空间;同时,有利于解放土地和劳动力,实施集约化经营。如:将城市规划用地或分散在用地者手中的土地集中起来,根据城市土地供应计划,有计划地投入市场。

3、城中村改造中的城市规划思路

3.1开发前进行科学规划

城中村是随着城市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而产生的,在初期其矛盾问题并不突出,这使得城市管理者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及时解决的城中村问题诱发了众多城市化发展的“疑难杂症”,这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因而,在进行改造初期就应通过研究当地客观因素,在遵循相关发展规划的前提下,对城郊区、城市边缘地带等潜在城中村发展区域进行调查,了解它们的现状,将其列入城市规划管理范围,对土地使用进行严格控制,做到合理规划,绝对不能让城中村在无序的情况下任意发展。

3.2以人为本

3.2.1按照发展规划疏通外来人口至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例如各卫星城;

3.2.2制定全面完整的拆迁补偿方案,保障所有人的知情权;

3.2.3政府工作人员要严格执法,温和行动,严禁强拆强搬。要依据法律法规保证房东和租客的基本权利、利益、人格等,充分考虑每家每户的情况最大限度减少摩擦。

3.2.4规划改造应避免对村镇历史文化的淡忘。每个村庄的发展过程中都伴随着很多历史故事,有的村庄会出现许多主要历史人物,历史遗迹等,规划改造时应针对部分历史遗迹等做出相应保护措施。

3.3改造办法要贴近地区实际情况

城中村改造的确定,要在对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研究调查的基础上完成,合理的改造方式能够节约人力物力,同时也不会影响地区的社会和谐,能够更大程度上获得村民的支持,目前城中村的改造方式主要包括三种:

3.3.1维持现状,局部整治。针对一些规划建造较为整齐的区域,可在其原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对不足之处进行整改,将其列入城市整体规划要求,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开展城中村改造工作。

3.2.2全部拆除,整体改造。在未进行整体规划的中心城区,由于这些零乱建筑、较差的基础设施以及脏乱差的环境,使得其利用空间较少,可进行整体拆除,全面改造。

3.3.3延续发展,局部改造。对离中心区较远的一些城中村,因与主城区有一定距离,可通过政策引导,综合整治和市场调节的方式,分期分批进行改造。

3、城市规划中“城中村”改造规划实例——广州恩宁路改造

3.1工程概况

地块位于广州旧城区荔湾的中部,范围东至宝华路,北至多宝路,南至恩宁路,规划研究用地总面积15.31公顷,规划设计用地总面积11.37公顷。土地用途为居住区及配套、商业和办公、公共管理服务、市政配套和绿地。

广州恩宁路是西关骑楼建筑的精髓,是昔日正宗西关大屋的汇集地。恩宁路以北是龙津西路骑楼街,以东是第十甫、上下九商业步行街,周边分布着昌华大街、西关大屋、耀华大街等历史文化保护区,恩宁路地段及周边地区有着浓郁的岭南风情和习惯文化特色。

3.2恩宁路的第三次规划

3.2.12003年第一次规划

从地块经济平衡角度出发,建高楼。

3.2.22006年第二次规划

2006年,政府意识到追求经济平衡的规划方案并不符合历史街区的保护要求。作为几乎是广州旧城仅存为为数不多的历史文化街区的恩宁路,文化保护非常重要,应重新规划。人们相信政府对于老城区改造以及改善老城区人民生活居住条件的决心与能力,但关键是在于如何协调保护老城区的地缘文化和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与开发商商业利益之间的平衡。

3.2.3三次规划

规划明确恩宁路作为历史文化尤其是习惯文化的风貌保护区,要在保证习惯风情的同时,增加现代城市的公共配套设计,例如增设消防设施、公共厕所、雨污分流等公共配套设施。

李小龙故居、八和会馆、宝庆大押、銮舆堂、泰华楼和一片古老民居等6处建筑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此外,恩宁路上现有的学校、医院等7栋公共设施以及几十颗大树也被列入保护名单。大量的石板街巷都将尽量保持原有风貌。

修改后的方案将原本纳入红线拆迁范围内的张活游、何碧溪等粤剧伶人的故居全部保留下来。同时纳入保护范围的还有李小龙之父李海泉、著名粤剧男花旦千里驹、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靓少佳等名人的故居,这些地方也全部不拆。据透露,恩宁路周边这批名人故居可能多达300多个,荔湾区文化部门仍在加紧进行摸查并进行保护。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中村改造,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大工程。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城中村”的改造进行城市规划需要多方面思考和全方位的研究。在改造中统筹创新,在不断探索研究中完善“城中村”改造的城市规划方法,推进城市环境优化和人居和谐发展,进而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参考文献

[1]王珏.我国“城中村”改造模式对比[J].企业导报,2014.

[2]探索城中村改造的有效途径[N].经济日报.2010.

[3]陈柳钦.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现象及其改造[J].管理学刊.2010.

[4]郭谦.广州城中村改造的问题和改造可行性模式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

[5]陈鸿彬,郑州市城市化进程与城中村改造[J].商业文化,2012.

标签:;  ;  ;  

浅析城市规划中城中村的改造实施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