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新型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表征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新型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表征

论文摘要

质子交换膜是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中的关键材料之一,阻止或减缓甲醇在质子交换膜中的渗透是DMFC研究中最富有挑战性的基础课题之一。本论文工作以提高质子交换膜的阻醇性能为目标,研制和探索了多种新型质子交换膜,考察了其结构与性能,制备了两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阻醇型质子交换膜,获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1)首先建立了阻醇型质子交换膜的性能表征方法,主要包括甲醇透过系数的测定方法、电导率测定方法和复合膜中杂多酸稳定性的评价方法等,并组装了相应的测试装置,为研制阻醇型质子交换膜提供了研究手段。(2)以SiO2、TiO2、Al2O3和ZnO等纳米氧化物为改性剂,制备了的纳米氧化物/Nafio?复合膜,XRD和IR分析表明纳米氧化物嵌入了Nation?膜中。比较了这些复合膜性能,结果发现,复合膜的阻醇性能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且以SiO2和TiO2改性的Nafion?膜最为明显,甲醇透过系数分别从-10-6cm2/s降低到-10-7cm2/s和-10-8cm2/s数量级。比较了不同SiO2/含量的SiO2/Nafion?复合膜的性能,复合膜的质子电导率随着SiO2含量的增大而减小,但其阻醇性能却随SiO2含量的增大而增大。(3)首次制备了磷钨酸/二氧化硅/磺化聚醚醚酮(PTA/SiO2/SPEEK)复合膜,XRD和IR测试结果表明二氧化硅和磷钨酸以无定形状态均匀分散于复合膜中。稳定性实验发现磷钨酸在复合膜有较好的稳定性,复合膜具有良好质子传导性能(在80℃下电导率达0.01S/cm)和阻醇性能(甲醇透过系数-10-7cm2/s),有望作为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材料。(4)通过磺化反应把-SO3H基团引入了聚醚砜(PES)的骨架,IR测试结果证明了磺化聚醚砜(SPES)中-SO3H基团的存在。SPES膜在室温下的电导率和甲醇透过系数随着磺化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磺化度为31.2%的SPES膜的电导率达2.3×10-3S/cm,甲醇透过系数在-10-7cm2/s;制备了PES/SPES共混膜,首次探讨了其阻醇性能,PES的加入导致甲醇透过系数降低,提高了膜的阻醇性能,当PES含量是50%时,甲醇透过系数降低到-10-9cm2/s。(5)制备了不同聚醚砜(PES)含量的聚醚砜/磺化聚醚醚酮(PES/SPEEK)共混膜。测试共混膜玻璃化转变温度发现,PES与SPEEK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共混膜的TGA测试结果显示,PES提高了SPEEK膜的热稳定性;与纯SPEEK膜相比,PES/SPEEK共混膜阻醇性能和溶胀性能有所提高,且PES含量增加,性能也逐步增加,当PES含量在30%时,甲醇透过系数在10-8-10-9cm2/s之间,预示PES/SPEEK共混膜是一种良好的DMFC用质子交换膜材料。(6)制备了多种基于SPEEK的多层阻醇复合膜,提高了SPEEK等烃类膜的抗氧化能力。Nafion?| SPEEK | Nafion?和Nafion?-TiO2 | SPEEK | Nation?-TiO2多层复合膜的性能有所改善。首次制备了Nafion?-TiO2 | PES/SPEEK |Nafion?-TiO2多层复合膜,测试结果表明与PES/SPEEK相比,多层复合膜质子传导性能变化不大,但阻醇性能增加较大(P=-10-8cm2/s),而且抗氧化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讨论了多层阻醇复合膜抗降解机理,认为Nation?保护层促进了中间物H2O2分解,抑制了·OH自由基的存在,从而阻止了多层复合膜的氧化降解,多层复合膜有望解决烃类膜普遍存在的降解问题。

论文目录

  •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文献综述
  • 1.1 燃料电池概述
  • 1.1.1 燃料电池发展简史
  • 1.1.2 燃料电池应用前景
  • 1.1.3 燃料电池分类、组成及其原理
  • 1.1.4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 1.2 质子交换膜材料概述
  • 1.2.1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对质子交换膜的要求
  • 1.2.2 全氟磺酸聚合物膜的特性、结构与甲醇透过问题
  • 1.2.3 质子交换膜材料的分类
  • 1.2.4 常用质子交换膜材料的化学结构及其物性特点
  • 1.3 阻醇型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 1.3.1 磺化
  • 1.3.2 酸基络合
  • 1.3.3 杂化
  • 1.3.4 共混
  • 1.3.5 共聚
  • 1.3.6 接枝
  • 1.3.7 等离子体处理
  • 1.3.8 多层复合
  • 1.4 质子交换膜的性能表征
  • 1.4.1 一般性能
  • 1.4.2 电导率
  • 1.4.3 甲醇透过系数
  • 1.4.4 稳定性
  • 1.4.5 结构表征与机理研究
  • 1.4.6 综合性能
  • 1.5 本论文的选题与研究思路
  • 1.5.1 选题意义与学术价值
  • 1.5.2 研究思路与具体内容
  • 2 质子交换膜的性能表征方法与测试装置
  • 2.1 电导率的测定
  • 2.1.1 电导率测定方法的选择
  • 2.1.2 电导率测定装置与步骤
  • 2.2 甲醇透过系数的测定
  • 2.2.1 甲醇透过系数测定方法的选择
  • 2.2.2 甲醇透过系数测定的装置、试剂与步骤
  • 2.2.3 气相色谱法测定甲醇浓度
  • ?115膜的甲醇透过系数'>2.2.4 测定Nafion?115膜的甲醇透过系数
  • 2.3 含水率
  • 2.4 溶胀度
  • 2.5 磺化度
  • 2.6 稳定性
  • 2.6.1 热重分析
  • 2.6.2 Fenton实验
  • 2.6.3 杂多酸的流失实验
  • 2.7 结构表征
  • 2.7.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2.7.2 红外光谱(IR)测试
  • 2.7.3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2.7.4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 2.8 选择性
  • 2.9 本章小结
  • ?膜'>3 纳米氧化物改性Nafion?
  • 3.1 实验部分
  • 3.1.1 试剂与原料
  • ?复合膜的制备方法'>3.1.2 纳米氧化物/Nafion?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 ?复合膜的性能表征'>3.2 纳米氧化物/Nafion?复合膜的性能表征
  • 3.2.1 XRD分析
  • 3.2.2 FT-IR分析
  • 3.2.3 吸水率和溶胀度
  • 3.2.4 质子传导性能
  • 3.2.5 阻醇性能
  • 3.2.6 选择性
  • ?复合膜'>3.3 纳米二氧化硅/Nafion?复合膜
  • 3.3.1 XRD分析
  • 3.3.2 吸水率和溶胀度
  • 3.3.3 质子传导性能
  • 3.3.4 阻醇性能
  • 3.4 本章小结
  • 4 杂多酸/二氧化硅/磺化聚醚醚酮复合膜
  • 4.1 实验部分
  • 4.1.1 试剂与原料
  • 4.1.2 制备方法
  • 4.2 磷钨酸/二氧化硅/磺化聚醚醚酮复合膜的性能表征
  • 4.2.1 XRD分析
  • 4.2.2 ATR/FT-IR分析
  • 4.2.3 扫描电镜(SEM)分析
  • 4.2.4 质子传导性能
  • 4.2.5 阻醇性能
  • 4.2.6 磷钨酸在复合膜中的稳定性
  • 4.3 本章小结
  • 5 聚醚砜/磺化聚醚砜共混膜
  • 5.1 实验部分
  • 5.1.1 试剂与原料
  • 5.1.2 磺化聚醚砜的合成方法
  • 5.1.3 磺化聚醚砜膜的制备方法
  • 5.1.4 聚醚砜/磺化聚醚砜共混膜的制备方法
  • 5.2 磺化反应与磺化度
  • 5.3 磺化聚醚砜膜的性能表征
  • 5.3.1 IR分析
  • 5.3.2 SEM分析
  • 5.3.3 XRD分析
  • 5.3.4 含水率
  • 5.3.5 质子传导性能
  • 5.3.6 阻醇性能
  • 5.4 聚醚砜/磺化聚醚砜共混膜的性能表征
  • 5.4.1 SEM分析
  • 5.4.2 含水率
  • 5.4.3 质子传导性能
  • 5.4.4 阻醇性能
  • 5.5 本章小结
  • 6 聚醚砜/磺化聚醚醚酮共混膜
  • 6.1 实验部分
  • 6.1.1 试剂与原料
  • 6.1.2 磺化聚醚醚酮的合成
  • 6.1.3 聚醚砜/磺化聚醚醚酮共混膜的制备与预处理
  • 6.2 结果与讨论
  • 6.2.1 玻璃化转变温度与相容性
  • 6.2.2 热稳定性
  • 6.2.3 含水率
  • 6.2.4 溶胀性
  • 6.2.5 阻醇性能
  • 6.2.6 质子传导性能
  • 6.2.6 选择性
  • 6.3 本章小结
  • 7 新型多层阻醇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
  • 7.1 实验部分
  • 7.1.1 试剂与原料
  • 7.1.2 磺化聚醚醚酮的合成
  • 7.1.3 全氟磺酸聚合物溶液的制备
  • ?多层阻醇膜的制备'>7.1.4 新型SPEEK-Nafion?多层阻醇膜的制备
  • ?|SPEEK|Nafion?多层阻醇复合膜'>7.2 Nafion?|SPEEK|Nafion?多层阻醇复合膜
  • 7.2.1 阻醇性能
  • 7.2.2 质子传导性能
  • 7.2.3 吸水性能
  • ?-TiO2|SPEEK|Nafion?-TiO2多层复合膜'>7.3 Nafion?-TiO2|SPEEK|Nafion?-TiO2多层复合膜
  • 7.3.1 阻醇性能
  • 7.3.2 质子传导性能
  • 7.3.3 吸水性能
  • ?-TiO2|PES/SPEEK|Nafion?-TiO2多层复合膜'>7.4 Nafion?-TiO2|PES/SPEEK|Nafion?-TiO2多层复合膜
  • 7.4.1 阻醇性能
  • 7.4.2 质子传导性能
  • 7.4.3 吸水性能
  • 7.5 多层复合膜的抗氧化能力及其机理
  • 7.6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本研究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
  • 8.2 展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创新点摘要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仿生氧交换膜技术的进展及对功能纺织品的启示[J]. 上海纺织科技 2015(07)
    • [2].两性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J]. 高分子通报 2017(12)
    • [3].质子交换膜中的传质分析[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2(02)
    • [4].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双重交联结构聚苯醚基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J]. 膜科学与技术 2019(06)
    • [5].高考新常态——有关交换膜的电解池试题[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6(10)
    • [6].交换膜原理在电化学考题中的应用[J].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2011(03)
    • [7].高温质子交换膜技术改进研究[J]. 应用能源技术 2018(09)
    • [8].全钒液流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J]. 高分子通报 2018(10)
    • [9].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研究开发与应用[J]. 山东化工 2020(16)
    • [10].镁离子对质子交换膜性能的影响[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0(09)
    • [11].天津大学成功研发出一种新颖的取向型复合质子交换膜[J]. 水处理技术 2019(03)
    • [12].磷酸掺杂咪唑金翁盐聚苯醚基高温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和性能[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8(01)
    • [13].机动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研究[J].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2017(01)
    • [14].高温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2016(11)
    • [15].基于陶瓷电极的质子交换膜在低温常压合成氨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 2014(15)
    • [16].氢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和应用前景[J]. 自然杂志 2020(01)
    • [17].压缩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传输特性的影响[J]. 数字制造科学 2019(04)
    • [18].温度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阻抗特性的影响研究[J]. 矿冶工程 2020(04)
    • [19].聚吡咯复合质子交换膜[J]. 科技经济导刊 2016(35)
    • [20].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J]. 电源技术 2016(10)
    • [21].非氟质子交换膜的研究[J]. 品牌(下半月) 2014(11)
    • [22].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概述[J]. 科技与企业 2013(20)
    • [23].质子交换膜中国专利分析[J]. 广州化工 2012(08)
    • [24].聚合物质子溶剂在质子交换膜中的应用[J]. 电源技术 2011(04)
    • [25].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材料研究进展[J]. 能源研究与信息 2010(01)
    • [26].无氟质子交换膜的研究和进展[J]. 广东化工 2010(07)
    • [27].交流两电极法测量质子交换膜零度以下电导率[J]. 电源技术 2008(05)
    • [28].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水管理研究现状[J].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 [29].锰离子及过氧化氢对质子交换膜稳定性的影响[J]. 电源技术 2017(02)
    • [30].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研究进展与展望[J]. 高分子通报 2017(08)

    标签:;  ;  ;  ;  ;  ;  ;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新型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表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