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复议司法化

论行政复议司法化

论文摘要

作为一项权利救济制度,行政复议的制度设计应当围绕权利救济展开,以司法化的程序来保证其基本功能的实现。可以说,程序上的司法化是实现行政复议基本功能的内在要义。但我国行政复议制度产生至今,呈现过度的、明显的和非规则的行政化的性格,阻碍了其基本功能的实现。虽然行政复议法产生之初,对规范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因其体制不合理,责权不对称,程序简单,行政复议机构及其人员缺乏独立性,不能保证公正裁决,已经妨碍了行政复议工作的正常开展。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上,重构我国行政复议体制的呼声越来越高,已是大势所趋。执法实践中行政复议制度因其体制不合理、责权不对称、程序简单、行政复议机构及其人员缺乏独立性,不能保证公正裁决,妨碍了行政复议工作正常开展,没有起到消除执法权力对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权利的不法侵害的作用。且行政复议案件的维持率逐年走高,但在高维持率下显现出来的并不完全是行政执法部门执法水平的提高,还有其他因素掺杂其中。同时,涉法信访案件大幅度上升,以至产生了当事人有法律救济途径不走而选择了上访这种徘徊于法律救济与非法律救济之间的具中国特色的“救济”途径,这不能不说是我国行政执法救济的一种悲哀。立法之初设想为行政管理相对人提供方便、快捷、廉价的消除执法权力对自身权利的不法侵害的行政复议制度,其威风已不复当年,已陷入了制度失灵的困境。其本身也不能维护自己的权威,最终导致了制度失灵。因我国行政复议立法受制于“非司法化思想”的影响,行政复议定位于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忽视了其权利救济的本性而使之在执法实践中陷入困境。内部监督功能的定位使行政复议远离司法程序,程序正义在行政复议过程中不见了踪迹;书面审查的审理方式使行政复议日趋形式化,复议机关将行政复议当成行政诉讼的审前程序来对待,无法保证复议决定的公正、公平;复议过程中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权利明显失衡,使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的申请人地位更弱,无法与行政机关相抗衡。因此,需要借鉴司法经验来彰显行政复议的准司法性质,并在此基瓷现毓剐姓匆榉芍贫取L教中姓匆橹贫人痉ɑ?就要关注其可能的路径,从目前看,提倡程序上的司法化,尽量引入司法程序所具有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或许比从提倡组织上的司法化更有意义,因此要对具体行政复议案件处理时的程序予以关注,用程序制约复议机关的权力,用程序保障申请人的权利。本文试图从我国行政复议现状、原因分析及制度设计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论述。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现状
  • 第一节 立法设计上的行政化倾向
  • 第二节 执法实践中的困境
  • 第二章 行政复议制度陷入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内部监督”功能的定位使行政复议远离司法程序
  • 第二节 “书面审查”的审理方式使行政复议趋于形式化
  • 第三节 “权利分配失衡”使行政复议申请人处于弱势
  • 第三章 行政复议司法化的途径
  • 第一节 我国学者对行政复议改革模式的研究
  • 第二节 行政复议司法化可行的路径
  • 第四章 行政复议程序司法化改革的现实意义
  • 第一节 更好地发挥行政复议行政救济的作用
  • 第二节 更好地发军行政复议行政监督的作用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谨防美国将新冠病毒“司法化”[J]. 世界知识 2020(09)
    • [2].法官责任制度的司法化改造[J]. 法学 2019(02)
    • [3].检察机关办案方式的适度司法化改革[J]. 法制与社会 2016(26)
    • [4].行政复议是否应该走向司法化——有关行政复议司法化改革争论的文献综述[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 [5].减刑、假释程序司法化反思[J].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 2016(01)
    • [6].论行政复议在本质上的行政监督性——基于“非司法化”视角的探讨[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06)
    • [7].检察机关办案方式的适度司法化改革[J]. 法学研究 2013(01)
    • [8].论法院的非司法化社会治理[J]. 现代法学 2014(01)
    • [9].宪法的司法化与宪政[J]. 怀化学院学报 2009(06)
    • [10].论违宪审查司法化及其模式选择[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8(01)
    • [11].论我国宪法的司法化[J]. 法制与社会 2008(20)
    • [12].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改革——以适度司法化为导向[J]. 当代法学 2020(01)
    • [13].超越权力分工:行政司法化的证成与规制[J].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5(03)
    • [14].司法治理与政治司法化——读赫希《迈向司法治理:新宪政主义的起源与后果》[J]. 清华法治论衡 2011(01)
    • [15].论我国公司社会责任司法化的实现[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 [16].论校园性侵的司法化抗制[J]. 青年学报 2014(02)
    • [17].走向“社会司法化”——一个“自创生”系统论的视角[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2(03)
    • [18].早期英格兰行政司法化传统的宪政意义[J]. 广东社会科学 2012(04)
    • [19].困境与出路:罪刑法定司法化再解读[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01)
    • [20].徐汇:不诉权司法化的新路径[J]. 检察风云 2013(24)
    • [21].论受审能力全程司法化审查[J]. 人民检察 2013(19)
    • [22].论档案行政执法司法化[J]. 档案学通讯 2014(01)
    • [23].依法治档视角下的档案行政司法化[J]. 档案管理 2013(06)
    • [24].论信访调解司法化机制的建立与完善[J].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2(06)
    • [25].罪刑法定司法化的路径探讨[J]. 行政与法 2011(07)
    • [26].试论逮捕程序的司法化改造[J]. 三江学院学报 2009(Z1)
    • [27].行政复议准司法化之语境及其进路[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9(12)
    • [28].民间法司法化之价值及其实践——从司法公信力切入[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5(02)
    • [29].拉丁美洲政治司法化现象剖析[J]. 拉丁美洲研究 2013(06)
    • [30].逮捕程序司法化三题[J]. 人民检察 2016(21)

    标签:;  ;  ;  

    论行政复议司法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