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产业集聚的实现路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金融产业集聚的实现路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论文摘要

金融产业集聚是促进金融产业发展,提升金融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目前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很多,但是对于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和实现路径,在理论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同时当前对产业集聚的研究主要是在制造业领域,对金融产业集聚的研究还比较欠缺。当前我国的金融产业集聚已经初步显现,但集聚程度还不高。金融产业集聚的层次还较低,表现在金融中心城市的对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产品等金融资源的聚合能力还不够强。区域性的金融中心逐步出现,但距离国际金融中心还十分遥远。在我国经济稳定增长背景下,如何促进我国金融产业集聚,并以此促进金融产业成长,成为我国金融产业发展中的一大问题。由此形成了本文的研究出发点,即金融产业集聚的实现路径是怎样的,如何促进和实现我国的金融产业集聚。本文从理论、经验和现实三个层面研究了金融产业集聚问题。首先,构建了金融产业集聚系统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了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发展、空间拓展及金融产业集聚的效应。其次,研究了国外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历史、现状与发展经验。最后对我国金融产业集聚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论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导论、理论分析;经验分析和现实分析。第一部分是导论。首先论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其次是研究综述,梳理了关于产业集聚及金融产业集聚的主要研究。在对现有研究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分析框架,并指出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理论分析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围绕着金融产业集聚的实现路径这个问题,基于集聚经济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分工理论以及空间经济理论,从时间、层次和空间三个维度建立了金融产业集聚的理论分析框架,分别研究了集聚的形成、集聚的发展、集聚布局与信息技术的影响。此外,还分析了金融产业集聚对于金融产业成长的效应。这一部分包括四章。第二章是对产业集聚形成的一般机理的分析。产业集聚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集聚因素和区位因素两类,这两类因素共同决定了产业集聚的形成。同时金融产业集聚又有特殊之处,那就是金融产业是生产专业化信息的行业,这决定了金融产业集聚的的区位选择取向有不同于一般产业的地方。第三章研究集聚的发展。随着分工从产业间、产业内到产品内的逐渐演进,集聚也从专业化、一体化组织逐渐发展为柔性专业化组织。同时随着产业分工深化到价值链层面,金融产业集聚也逐渐地由机构集聚转向功能集聚,一方面通过总部集聚的形式,掌控了了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实现了较强的控制和管理职能;另一方面通过虚拟企业和战略联盟的形式,形成全球化分工的功能节点,实现区域功能集聚。并通过节点之间的分工与写作,共同实现了产业职能。从外在表现形态上来看,金融产业集聚有发生、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金融中心的发展分为区域金融中心、国家金融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三个层次;金融产业集聚的布局有纯粹聚集、产业复合聚集和社会网络三种模式。第四章分析金融产业集聚的空间布局。空间经济理论的中心地理理论和引力模型是金融产业布局的理论基础。从产业集聚布局模式看,金融产业集聚的空间布局可以分为马歇尔新产业区、核心与辐射区、卫星平台区和依靠政府组织区四种模式。离岸金融中心的地理分布具有很强的时区性和地缘性,全球离岸金融中心按地理分布可以归纳为五大离岸中心群。它们所在的时区前后继起,几乎覆盖了全球所有时区,由此形成了一个全球二十四小时连续不断进行交易的统一的离岸金融市场。这些离岸中心的地理分布体现出中心——外围模式,分为核心圈和外围圈。第五章是金融产业集聚与金融产业成长。主要是对金融产业集聚的效应分析,研究的内容是金融产业集聚在金融产业成长中的作用。第一节分析了金融产业成长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与特征;第二节分析了金融产业集聚对于金融产业成长不同层面的影响,包括对规模扩张、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的影响。第三部分是经验分析。国外金融产业集聚的发展经历了相当长的时期,处于成熟发展阶段,其中必定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这一部分主要是第六章,归纳总结了国外金融产业集聚的发展经验,为促进我国金融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借鉴。第四部分是现实分析。这一部分包括两章。第七章是我国金融产业集聚的现状。首先分别分析了我国金融产业集聚程度的现状与变化、我国金融产业集聚空间结构现状与变化。其次,基于前文理论分析部分对金融产业集聚内在机理的分析,构建了影响我国金融产业集聚因素的实证分析模型,进行了计量分析。再次,对我国金融产业集聚对金融产业成长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第八章提出了我国金融产业集聚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针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区位选择和动态演进,文章提出了专业化与一体化战略、优势布局战略和信息化战略这三大战略;同时从金融制度改革、金融政策完善两个方面对促进我国金融产业集聚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论文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创新:(1)形成了三维理论分析框架以更为清晰地理解金融产业集聚系统的内在机理和实现路径;(2)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了金融产业集聚的内生比较优势和外生比较优势因素,是对影响金融产业集聚主要因素的系统梳理;(3)从金融产业特性出发,分析不同金融业务的区位选择。金融产业生产专业化信息的特性决定了金融产业集聚的独特之处;(4)对信息技术发展给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包括信息技术发展对金融产业集聚程度、集聚模式、集聚运作形式的影响;(5)对金融产业集聚的空间布局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基于中心地理理论对金融产业集聚的空间布局模式和现实表现进行分析;(6)对我国金融产业集聚的发展、空间布局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尽管论文做了不少的工作,但仍存在着诸多不足,许多方面的研究都有待进一步扩展与深化。例如,金融产业集聚的空间布局模式和现实表现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对我国金融产业集聚的现实分析和实证研究进一步细化,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去完善。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区域集聚与产业集聚研究
  • 二、金融产业集聚与金融中心研究
  • 三、研究评价
  • 第三节 研究框架、研究方法与主要观点
  • 一、研究框架
  • 二、研究方法
  • 三、主要观点
  • 第四节 研究创新
  • 第二章 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集聚经济与区位选择
  • 第一节 金融产业的集聚经济
  • 一、集聚的向心力:报酬递增
  • 二、集聚的离心力:交易成本与外部不经济
  • 三、集聚经济——递增收益和交易成本的权衡
  • 第二节 比较优势与金融产业集聚
  • 一、比较优势理论与金融资源地域运动
  • 二、内生比较优势与金融产业集聚
  • 三、外生比较优势与金融产业集聚
  • 第三节 金融产业特征与金融业务的区位选择
  • 一、金融产业特征
  • 二、金融业务的区位选择
  • 第三章 金融产业集聚的发展:分工深化与集聚组织演进
  • 第一节 分工与生产组织演进
  • 一、分工发展与生产组织
  • 二、生产组织的演进:经济性和交易费用的对比
  • 三、金融产业集聚的组织演进
  • 第二节 网络化与金融产业集聚的层次演进
  • 一、金融产业集聚网络组织的特征
  • 二、金融产业集聚网络组织类型
  • 三、机构集聚与功能集聚
  • 第三节 金融产业集聚的演进形态
  • 一、发展阶段
  • 二、发展层次
  • 三、模式变迁
  • 第四章 金融产业集聚的空间扩展:集聚布局及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
  • 第一节 空间经济理论
  • 一、中心地理理论
  • 二、引力模型
  • 第二节 金融产业的空间布局
  • 一、产业集聚布局的几种模式
  • 二、金融产业集聚的布局:以离岸金融中心和风险资本产业为例
  • 第三节 信息技术发展与金融产业集聚
  • 一、信息技术发展
  • 二、信息技术发展与金融产业集聚
  • 第五章 金融产业集聚与金融产业成长
  • 第一节 金融产业成长
  • 一、金融产业成长的内涵
  • 二、金融产业成长阶段及其特征
  • 第二节 金融产业集聚与产业成长
  • 一、产业集聚与规模扩张
  • 二、产业集聚与金融创新
  • 三、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金融发展
  • 第六章 国外金融产业集聚的经验
  • 第一节 国外金融产业集聚形成历史
  • 一、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
  • 二、纽约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
  • 三、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
  • 第二节 境外主要金融产业集聚区现状
  • 一、银行业
  • 二、股票市场
  • 三、债券市场
  • 第三节 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经验
  • 第七章 我国金融产业集聚分析
  • 第一节 我国金融产业集聚现状
  • 一、金融产业集聚度量
  • 二、金融产业集聚的空间分布与发展阶段
  • 第二节 我国金融产业集聚影响因素分析
  • 一、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 二、影响机理分析
  • 第三节 我国金融产业集聚的效应计量分析
  • 一、我国金融产业成长
  • 二、金融产业集聚对产业成长作用的实证分析
  • 第八章 我国金融产业集聚战略与政策建议
  • 第一节 我国金融产业集聚战略
  • 一、金融产业的专业化和一体化战略
  • 二、集聚优势与布局战略
  • 三、信息化战略
  • 第二节 推进金融产业集聚和金融中心建设的政策建议
  • 一、完善金融制度,推进金融资源自由流动
  • 二、改进金融政策,加快金融中心建设步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昨天、今天和明天[J]. 浦东开发 2020(01)
    • [2].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外部环境与发展路径[J]. 中国国情国力 2020(01)
    • [3].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评估与建议[J]. 科学发展 2020(02)
    • [4].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新思考[J]. 中国金融 2020(01)
    • [5].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瞄准更高水平开放[J]. 中国金融家 2020(03)
    • [6].上海建设国际一流金融中心的机遇挑战和对策[J]. 中国金融家 2020(03)
    • [7].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J]. 中国金融 2020(05)
    • [8].浅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发展[J]. 全国流通经济 2020(06)
    • [9].良法彰显国际金融中心“法治软实力”[J]. 上海人大月刊 2020(05)
    • [10].永利国际金融中心创优介绍[J]. 智能建筑 2020(03)
    • [11].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正建设成为“五个中心”[J]. 中国金融家 2020(07)
    • [12].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J]. 中国金融家 2020(07)
    • [13].携手奋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二)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J].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0(08)
    • [14].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新模式[J]. 金融博览 2020(08)
    • [15].广州国际金融中心[J]. 建筑 2020(18)
    • [16].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混合型法律制度创新——以阿联酋阿布扎比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例[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
    • [17].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蓄势待发[J]. 中国外汇 2020(14)
    • [18].“十四五”时期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应对[J]. 科学发展 2020(09)
    • [19].加快上海保险行业发展,助力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J]. 上海保险 2019(05)
    • [20].大力支持上海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J]. 中国金融家 2019(07)
    • [21].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银行业发展[J]. 中国金融 2019(16)
    • [22].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与江苏应对[J]. 唯实 2019(10)
    • [23].努力建设新时代的国际金融中心[J]. 中国金融 2017(22)
    • [24].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展、借鉴与对策——基于伦敦、东京的比较分析[J]. 市场论坛 2018(05)
    • [25].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演进相关文献研究及启示[J]. 知识经济 2018(16)
    • [26].国际金融中心成长的理论分析[J]. 纳税 2018(31)
    • [27].国际金融中心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基于对香港的实证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 2017(01)
    • [28].开发性金融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J]. 开发性金融研究 2017(01)
    • [29].金融中心城市促进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开放发展机制研究[J]. 上海金融 2017(02)
    • [30].加快自贸区债券市场建设 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J]. 债券 2017(06)

    标签:;  ;  ;  ;  ;  

    金融产业集聚的实现路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