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治青少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治青少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风湿免疫科61000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治青少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初治青少年急性白血病患者108例,随机划分为2组,54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54例作为观察组,对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实验结束后根据2组患者的焦虑度和抑郁度进行评分。结果由此观察得出,实验期间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度及抑郁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探究结果得心理护理在对初治青少年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护理上有较佳的护理作用,不仅缓解了病患的不良情绪[1],降低了患者的焦虑度及抑郁度,优于传统护理,是值得推广的护理路径。

关键词:心理护理;初治青少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

儿童及青少年急性暴雪并多起病急骤,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发热、进行性贫血、显著的出血倾向或骨关节疼痛等。白血病症状,主要跟骨髓内造血功能的破坏有关。由于病发突然,病患又是较为年少的青少年,导致病患对后期治疗失去信心。因为对死亡的惧怕,病患积极产生诸多不良情绪,不良情绪的产生严重的影响了后期的治疗,也为病患以后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对初治青少年急性白血病患者来说心理护理是尤为重要的,心理护理具有人性化得特点,不仅能降低在病患心理上的痛苦,还能从心理上对病患进行关怀爱护,并能够降低病患家属的悲伤,让病患平静的治疗,对后期的生活充满信息,本次研究目的在于进一步分析证实,心理护理对初治青少年急性白血病患者有着较大的护理效果[2],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诊治的初治青少年急性白血病患者108例,随机划分为2组,54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54例作为观察组,对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本次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如下:观察组:54例;男32例,女22例;年龄分布15~2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1±2.3)岁;对照组:54例;男39例,女15例;年龄分布13~2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9.8±2.4)岁。此实验均在所有病患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护理方法

(1)对照组对对照组的病人采用传统的传统护理方式。

(2)观察组对观察组病人采用心理护理进行治疗,内容为:一、病患的心理护理,对病人进行心理指导,首先对病患者进行心理安慰,与病患者有较多的沟通,对病患者多加鼓励,在病人需要情绪释放的时候,不要压抑和否认,无论是伤心、抑郁还是绝望,都要寻求身边人的帮助,寻找家人或者医护人员倾诉。二、家属心理护理,在调节病患情绪的同时,也要关注病患家属的心理情绪,让病患家属明白只有家属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态,才能给病患提供良好的照顾,作为患者的重要依靠,家属如果首先垮了,拿患者也不会尤任何的期望,同时如果因照看病人而累垮了自己,会给患者带来更重的负罪感。三、移情易性护理,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医护人员在与病患沟通中,可以了解知道病患的某些个人兴趣爱好,可以鼓励病患培养兴趣爱好,达到转移病患注意力的效果,可以鼓励病患培养各类兴趣爱好,如:唱歌,跳舞、摄影,旅游等,这些兴趣爱好有助于病患大脑的锻炼和增加生活的情趣。比如喜欢音乐的病患可以培养唱歌的爱好,喜欢绘画的病患可以多看画展以及多参加绘画兴趣小组,喜欢摄影的可以多出去散步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拍摄自己喜欢的照片达,到寄情于花,画,山水中。四、营造舒适的环境,环境护理,居住环境应该保持清洁,患者居住环境应经常排气通风,每天要开窗通风换气2-3次,每次20-30分钟,保持适合的温度湿度,湿度保持18-20摄氏度,湿度保持55-65[3],如果感觉房间空气干燥,可将电水壶盖子打开,加热电水壶,让水蒸气增加房间的湿度,以免病患口干舌燥,一定要经常打扫卫生,灰尘不要太多。五、饮食护理,可根据病患的喜好进行安排,满足病患的要求,并建议病人多食用有营养的食物,合理的饮食对病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护理人员根据病患者饮食记录,制定出合理的建议,比如,应尽量避免摄入像浓茶,咖啡,可乐等对胃肠道具有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如萝卜、芹菜、韭菜等绿色蔬菜。为防止膳食纤维造成肠梗阻,同时搭配容易消化、细软的半流食物,如小米粥、浓藕粉汤、玉米面粥、蛋羹等。并注意不要摄入过的油脂,合理搭配膳食。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2组数据如下:对2组病患的满意度及有效率进行记录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将收集整理后的两组患者数据使用SPSS12.0统计分析。

2.结果

2.1病患SDS、SAS评分

通过2组病患的SDS、SAS,2个方面的观察,观察组SDS为(44.78±3.02),SAS为(42.91±2.89);对照组SDS为(50.91±3.10),SAS为(50.81±3.65),观察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效果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2组患者SDS、SAS评分对比(±S)

3讨论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重在缓解病患的焦虑及抑郁,并缓解调节家属的负面情绪,减轻病患家属的生理压力。心理护理宣传不仅能让病患心理压力释然,有充足的信心与病魔抗争,环境护理,饮食护理提高了病患的生活质量,病人心理护理及其家属心理护理减少了大家的负面情绪。

心理护理不仅能够让病患及家属正确的对待疾病带来的痛苦,让家属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与病患一起与战胜疾病,更好的面对未来的生活。

此次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可从记录的数据上明显的看到,观察组病患的满意度较高,并且护理效果最为明显,是值得我们的推广的护理路径[5]。

参考文献

[1]施向东,卢洁,梁惠宁.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危险行为的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7):1324-1326.

[2]张志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03-138.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4]葛啸天,黄洁敏,顾妙娟.白血病患者心理历程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24(17):69-72.

[5]吴鹏飞,强咏,沈文香等.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2):155-157.

标签:;  ;  ;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治青少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