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袁光新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袁光新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湖北省武汉市430033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医院循证护理实施前(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和循证护理实施后(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医院各自接收的49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循证护理干预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循证护理干预实施后后病人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都明显少于实施前,且其护理满意率(95.9%)明显高于实施前的(79.6%),并发症发生率(8.2%)明显低于实施前的(24.5%),抢救成功率(93.9%)高于实施前的(81.6%),各差异经检验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后,可以明显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护患和谐。

关键词: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应用

前言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主要是由冠状动脉闭塞而造成冠状动脉血供的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细胞出现严重的缺氧、缺血等反应,引起心肌坏死[1]。循证护理是现代护理的新型护理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一种连续性的、综合性的及动态性的护理模式,其在临床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护理效率[2]。越来越多研究证实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护理中,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时并发症发生。我院自2015年8月起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医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同样取得较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医院循证护理实施前(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和循证护理实施后(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医院各自接收的49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没有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配合研究。98例病人中男58例,女40例,年龄41~78岁,平均(57.3±3.3)岁。循证护理实施前后病人的临床基本资料经统计比较,不存在太大的差异(P>0.05),可实施分组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如药物指导、持续心电监护、环境护理、给氧护理等,干预组则根据病人自身的病情特点,同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建立循证护理小组,确定循证问题

组建一支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循证护理干预小组,组内成员皆经过专业的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知识培训,并熟练掌握循证护理的原则。组内成员通过共同开会讨论,将循证问题确定为:基础护理、胸痛的护理、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

1.2.2循证支持

根据所提出的循证护理,进入知网、万方等权威数据库搜索“急性心肌梗死、循证护理、护理”等相关关键词,对收集到的相关文献进行筛选、整理,进一步评价文献的质量,再结合病人实际病情,和临床的丰富经验确定循证护理方案。

1.2.3循证应用

①基础护理:协助病人定期翻身,以免长期卧床而引起压疮的发生,此外需加强对病人的口腔及皮肤护理,保持口腔卫生,尽量避免皮肤的摩擦。对合并肢体功能障碍的病人,需加强保暖措施,并注意不要使肢体受压。对生命体征正常,恢复较佳的病人,可以指导其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以鼓励病人尽量多食用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避免便秘等的发生。若发生严重便秘话,可以进行灌肠治疗。②胸痛护理:告诉病人需绝对卧床休息,并给予持续的心电监护,若需采取溶栓治疗,则需做好相关的术前准备工作。此外可以采取药物进行镇痛,并加强用药时的护理,避免血压上升,心率加速的发生。若疼痛较为严重,可以适当进行吗啡注射,此外在使用镇痛药物时需加强对病人生命体征的监测,并观察疼痛的缓解情况。③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由于临床发病较急,且病情较为严重,发病时伴随着较强的疼痛感和无助感,大多病人都会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对疾病的康复极为不利。为此需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针对性给予心理辅导,不断鼓励支持病人,对其负性情绪及时给予开导,增加其治疗时的信心。④出院指导:病人出院后,需加强对病人的健康宣教,告诉病人正常的生活方式及饮食方式,让病人饮食尽量以清淡为主,并适当进行康复训练,注意体质量的增加。此外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过过度劳累,并控制好情绪,不能过于激动。此外需遵医嘱按时回院复诊。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采取SPSS22.0软件处理,并发症发生率、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率通过例数及%表示,给予χ2检验,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采用表示,并给予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循证护理干预实施后后病人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都明显少于实施前,且其护理满意率(95.9%)明显高于实施前的(79.6%),并发症发生率(8.2%)明显低于实施前的(24.5%),抢救成功率(93.9%)高于实施前的(81.6%),各差异经检验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较常发生的急危重症,且大多会合并着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其死亡率高达49%以上,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命[3]。临床大量实践证实,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及时给予抢救治疗,且在抢救的同时结合一定的护理辅助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挽救病人的生命。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以往传统的护理模式已很难满足急性心肌梗死高效率的护理需求,其护理效果往往令人不满意。循证护理正是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而产生的新型护理模式。循证护理主要是以现实条件为基础,以护理问题为核心,通过确立循证护理问题,再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临床经验及循证应用,对患者开展有规律、有步骤的、全方位的护理工作[4]。我院自2015年8月起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治疗中,结果显示,循证护理干预实施后后病人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都明显少于实施前,且其护理满意率(95.9%)明显高于实施前的(79.6%),并发症发生率(8.2%)明显低于实施前的(24.5%),抢救成功率(93.9%)高于实施前的(81.6%),各差异经检验P<0.05。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循证护理的应用,使得我院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时可以及时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观察,不但满足了病人生理上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病人心理上的需求,整个护理过程更具有规范性及预见性,避免了以往遵医嘱护理时的被动性,有效的提高了护理效率。

总的来说,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后,可以明显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护患和谐。

参考文献:

[1]杨乙荣.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康复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7):102-104.

[2]彭小兰,吴金霞,张琼,等.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循证护理[J].中外医疗,2014,09:156-157.

[3]高艳红.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5):160-161.

[4]鲁登桃.循证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中外医疗,2012,35(35):163-164.

标签:;  ;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袁光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