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染色体16p13.3多囊肾相关基因的筛查研究

人类染色体16p13.3多囊肾相关基因的筛查研究

论文题目: 人类染色体16p13.3多囊肾相关基因的筛查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作者: 高建邦

导师: 张玉静,欧阳红生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微卫星,染色体

文献来源: 吉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多囊肾病(ADPKO)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大多数由于染色体16p13.3位点的pkd1基因突变引起。 目前,有报道认为pkd1基因没有“突变热点”,给SNP图的绘制带来困难。限于家系资料及社会伦理等原因,对于基因突变筛查的研究进展缓慢。因此,国内外对多囊肾的基因产物的作用研究较多。本研究应用微卫星分析和SNP筛查对多囊肾的遗传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多囊肾患者pkd1基因3′端外显子39-44之间的DNA克隆和测序,筛查突变,发现较高频率的突变位点。这些结果有助于对多囊肾致病机理的阐明,为多囊肾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并对遗传病的治疗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论文目录:

前言

第一篇:文献综述

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概述

1.1 多囊肾的病因学研究

1.2 多囊肾的临床症状

1.3 多囊肾的诊断治疗和预后

2 疾病基因组学的研究

2.1 疾病基因组学主要的研究内容

2.2 遗传性疾病的分类

2.3 基因突变的种类

2.4 遗传标记的分类

3 多囊肾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3.1 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基本策略

3.2 常染色体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3 多囊肾病研究进展

3.4 多囊肾相关基因突变研究

第二篇:研究内容

第一章 多囊肾病理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B超、CT或MRI检查

2.2 多囊肾大体病理

2.3 组织病理学光镜检查

2.4 透射电镜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微卫星CW2的多态性与连锁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DNA提取

2.2 多囊肾基因侧翼微卫星的扩增

2.3 正常人群微卫星分布多态性

2.4 微卫星CW2 134bp片段的发现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多囊肾相关pkdl基因3′端突变筛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DNA提取

2.2 pkdl基因3′端DNA片段扩增结果

2.3 PCR产物的克隆、酶切及PCR鉴定

2.4 重组质粒序列测定

2.5 pkdl基因3′端DNA测序比对结果

2.6 不同个体pkdl基因3′端单核苷酸序列变异结果

2.7 单核苷酸突变导致氨基酸突变

2.8 单核苷酸突变导致酶切位点的变化

3 讨论

3.1 pkdl基因3′端突变特征及分布

3.2 单核苷酸突变具有遗传倾向

3.3 无血缘关系的ADPKD个体在同一位点发生相同的突变

3.4 氨基酸的变化影响蛋白质结构及功能改变

3.5 单核苷酸突变导致正常内切酶识别位点发生变化

3.6 关于ADPKD和正常人群样本

3.7 PCR分析

4 小结

5 附图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成果

中文详细摘要

英文摘要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8-26

参考文献

  • [1].Mtsarg1-β的分子克隆和特征分析多囊肾PKD1基因的突变检测[D]. 李立.中南大学2008
  • [2].人类遗传性多囊肾相关致病基因功能的研究[D]. 付玉龙.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
  • [3].TMEM67在隐性多囊肾发生发展中的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D]. 杜娥.天津医科大学2013
  • [4].小鼠多囊肾致病基因Bicc1在哺乳动物生长发育中的表达和定位[D]. 连培文.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

相关论文

  • [1].TMEM67在隐性多囊肾发生发展中的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D]. 杜娥.天津医科大学2013
  • [2].罗格列酮联合雷帕霉素抑制多囊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的增殖及机制研究[D]. 刘春艳.第二军医大学2010
  • [3].人类遗传性多囊肾相关致病基因功能的研究[D]. 付玉龙.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
  •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相关新基因的克隆及其特征[D]. 熊华淇.汕头大学2002
  • [5].抗多囊蛋白-1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发病机理研究中的应用[D]. 赵海丹.第二军医大学2003
  • [6].汉族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1型致病基因突变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应用[D]. 张树忠.第二军医大学2003
  • [7].肾移植前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的临床与基础研究[D]. 崔心刚.第二军医大学2004
  • [8].应用微卫星DNA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对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进行遗传异质性研究及基因诊断[D]. 张维莉.第二军医大学2004
  • [9].PPARγ激动剂治疗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的实验研究[D]. 戴兵.第二军医大学2006
  • [10].Mtsarg1-β的分子克隆和特征分析多囊肾PKD1基因的突变检测[D]. 李立.中南大学2008

标签:;  ;  ;  

人类染色体16p13.3多囊肾相关基因的筛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