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2)02-0028-0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的生存环境日趋复杂,成长中的青少年面临的社会心理压力与日俱增,他们在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越来越多,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也在所难免。河南省地处中原,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庞大,留守子女人数多,学生升学压力大。这些特征使得河南省的学生样本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代表性。本调查采用科学严谨的本土化心理健康量表MSSMHS,通过严谨的大样本测查,详细的统计分析,以及针对统计结果而做出的干预研究,希望能对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健康专职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象为河南省信阳、南阳、平顶山、许昌四个地区的七所中学的1300名中学生。

1.2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在规定时间内由受测者自填问卷,回答完毕后当场收回。问卷包括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和自编的教师调查问卷及干预问卷。

1.3研究工具

调查工具使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王极盛教授1997年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MSSMHS),该量表经过大样本测试,60个项目和量表总分的相关在0.4-0.76之间,各项目区分度良好;10个分量表重测信度在0.716-0.905之间,同质信度在0.601-0.8577之间,分半信度在0.6341-0.8726之间;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在0.7652-0.8726之间,内容效度比较理想。

2研究结果

2.1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2.1.1总评分的情况

问卷总分在120分以下的学生有450名,占总人数的40.54%;这部分学生心理基本健康。问卷总分在120分至180分之间的学生有561人,占总人数的50.54%,这部分学生有轻度心理健康问题;总分在180至240分之间的学生有92人,占总人数的8.28%,这部分学生有中等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总分在240分以上的仅有7人,占总人数的0.63%这几个学生有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2.1.2中学生个人特征与心理健康检出率

在调查问卷的最后附有个人情况调查表,分别是:性别、父母任意一方的最高学历、父母是否长期在外地工作、父母是否离异或去世、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月收入等六项。按照这些个人特征分组的情况及各组心理问题检出率见表1。

表1研究对象个人特征分组及心理问题检出率

2.1.3总评分在个人特征上的比较

按性别、父母任意一方的最高学历、父母是否长期在外地工作、父母是否离异或去世、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月收入等六项分为六组做方差齐性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表2总评分的方差齐性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

α=0.05

2.1.4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把MSSMHS的总评分大于等于120分的赋值为1,小于120分的赋值为0,以此变量为应变量拟合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表3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年级,父母工作地,父母教育方式对心理健康影响较大。

2.2心理健康干预的结果

心理健康调查后选取了问题较严重的信阳市高级中学的两个平行班级进行干预试验,一个班级干预,一个作为对照班级。对干预班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团体心理辅导,包括专题讲座、小组讨论、实例分析、放松训练等多种形式。设计内容包括和青少年有关的生理与心理发育知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问题的鉴别与自我调节、情绪的自我调节、人际交往与恋爱心理、考试焦虑的调节等。干预后对两个班级进行比对,发现心理健康状况有明显改善。

3讨论

此次心理健康调查的总分检出率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河南省人口众多导致升学率低,是造成学生学习压力大,学校以应试教育为主,忽略其他方面教育的主要原因。二、学校和家长缺乏对学生学习以外的其他需要的关心,如孩子的倾诉需要、理解需要、认同需要等。这使得中学生在学习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不能得到有效的心理宣泄和人际支持。三、大部分学校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

而回归分析的结果则表明以下几点问题:一、不同年级在各个健康因子的得分都达到了统计学显著性水平。这说明年级差异对心理健康构成了影响[1]。其中高三学生强迫因子得分最高。说明学习压力大,心理负担重,会导致强迫倾向严重。尤其是高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更大[2]。二、父母长期在外工作的学生(也称留守孩)和父母在身边的学生相比,敌对因子、人际敏感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情绪不平衡因子的得分都显著偏高,均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水平。这与孩子缺乏家庭的温暖和适当的教育方式有关。三、父母不同教育方式的学生在心理健康的十个因子上的得分差异均达到统计学上的极显著水平。父母教育方式为漠不关心型的学生在心理健康因子的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以及情绪和心理的不平衡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其他两种。而父母教养方式为专制粗暴型的学生的偏执和敌对这两个因子上得分还要略高于漠不关心型的教养方式的学生。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会造成子女的一系列心理问题甚至人格异常[3-5]。专制粗暴的教育方式会使中学生叛逆性增强,脾气古怪、烦躁。从而导致偏执和敌对[6-7]。而父母对孩子的冷漠造成的亲子关系疏远,学生感受不到深刻的爱造成的孤僻、厌世、冷漠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基金项目:2011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2011B675)

作者简介:齐原(1979-),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与咨询(河南信阳464000)。

参考文献:

[1]GinaBrowne,AmiramGafni,JacquelineRoberts.ete.Effective/efficientmentalHealthProgramsforschool-ageellildren:asynthesisofreviews.SocialScience&Medicine,2004,58:1367-1384.

[2]李瑾,符娟.高考对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2):153.

[3]刘桂臻,钱铭怡,肖广兰.宁夏地区汉族与回族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及父母养育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6(3):156-159.

[4]刘建容,刘金花.初中生心理健康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0,23(6):659一663.

[5]崔哲,张建新.中学生家庭教养模式及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3(2):180一181.

[6]Orapeleg-popko,ReuvenDar.Rirualbehaviorinchildrenandmothers’perceptionOffamilyParterns〔J〕.JournalofAnxietyDisorders.2003,17:667一681.

[7]RuchkinVV,EisemannM,HagglofB.parentalrearingandproblembehaviorsin

MaledelinquentadolescentsversuscontrolsinnorthernRussia.SocPsyehiatryPsyehiatrEpidemiol.1998,33(10):477一483.

标签:;  ;  ;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