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家庭社区资源,助推幼儿社会性发展

挖掘家庭社区资源,助推幼儿社会性发展

山东省平度市机关幼儿园266700

幼儿期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孩子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是儿童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未来的发展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最重要目标。而学前阶段亲子关系、亲社会行为等社会性发展需要家庭、社区共同配合,以形成家庭、社区、幼儿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为幼儿社会性发展创设立体的教育环境。为更好地促进幼儿亲子关系、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我园在如何“充分利用家庭社区资源,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做了深入研究。

一、课题引领,转变家庭、社区教育观念

美国心理学家墨森则认为,社会化是儿童学习社会性情绪、对父母亲人的依恋、气质、道德感和道德标准、自我意识、性别角色、亲善行为、对自我和攻击性的控制、同伴关系等等,可见,学前阶段儿童社会性发展单靠幼儿园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家庭、社区共同参与。一方面,幼儿年龄特点决定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一阶段家长言传身教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不容忽视、不可替代的,对幼儿性格、品行及思维方式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人们对幼儿教育的认识误区也在影响着人们的教育行为、教育方式,如家长对学前教育重视不够,普遍认为幼儿教育就是幼儿园教育,教育是老师的责任,部分家长的教育理念甚至直接与孩子的健康发展相违背;社区缺乏对学前教育的了解、认识,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对学前教育不够重视,配合教育的意识淡薄;教师对“自然教育”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够,组织、协调家庭社区工作的能力有待提高。为此,我园以青岛市十二五科研课题“‘自然教育’园本课程家庭、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为突破口,引领“充分利用家庭社区资源,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以更加开放的办园思路,充分利用家庭、社区资源,共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二、开展丰富的家园共育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家庭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家长在不同的行业中所具有的职业专长,如医生、警察等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家长的业余爱好和特长;家长的幼儿教育意识与水平;家长由于职业或爱好而收集、制作、购买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物品、器具及可供参观的家长工作场所等等,都能为幼儿认识社会、认识自然提供不可替代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幼儿园要充分挖掘、利用家庭的教育资源,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家长组织、开展多种活动,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首先,教师首先了解家长的性格特点、受教育水平、孩子能力发展情况、家庭住址等,进行分组,并由能力强的家长为组长,在教师指导下组长协调各小组成员制定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活动结束后及时反思并整理资料,总结经验教训。教师对活动跟踪观察,并进行完善、修订。实践证明,家长中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能量和教育智慧,只要组织、指导得当,活动中孩子们的交往力、与同伴协商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信心培养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1.家庭活动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儿童的权利,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渗透教育,“一日活动即课程”的宗旨使我们认识到活动区活动的开展能更好地实现幼儿游戏的基本权利(活动区即幼儿的自选游戏),幼儿能在游戏中愉快、充实、自主、有序地活动。我园在活动区创设与利用中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在,这项研究已经深入到家庭,引导家长开展活动区研究,在活动中引导年轻父母和孩子一起玩活动区、邀请小朋友来一起玩等,是家长学习如何在家庭中与孩子互动,真正参与孩子的教育问题,提高家庭活动质量,增进亲子感情,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2.家长进课堂。每个家长的工作单位不同,接受的教育也不同,每学期,我们都会选一些素质比较高的、不同行业的家长来参与我们的家长助教活动。比如:医院、公安、小学、环保局、超市、公交公司等各个单位的家长。家长的经验都是来自实践,讲起来生动形象,孩子特别喜欢,乐于接受。同时,家长通过和老师一起备课,了解老师授课的意图、教育方法和理论,体验老师工作的辛苦,弥补幼儿园单靠老师进行社会性教育的局限性。

3.爸爸陪伴成长。有调查显示,孩子越是年龄小,父亲参与教育的意识越淡薄,时间越少,总觉得有妈妈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就足够了。可事实却恰恰相反,越是年龄小的孩子,父亲对他们性格的影响就越深刻。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缺失,会导致孩子思维不够活跃、缺少创造性和挑战意识,特别是男孩女性化倾向令人担忧。所以,近年来,我园一直倡导“父亲陪孩子一起成长”的理念,以班为单位,成立了爸爸沙龙,举行了各种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我和爸爸去远足”、“我和爸爸放风筝”、“爸爸教我学爬树”,“爸爸和孩子一起表演六一节目”等,增进了亲子感情,培养了孩子的健全性格。

三、走进社区,提高孩子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根据主题需要,由家长志愿者与教师共同组织相关活动,带孩子走进社区,关注社会,参与社区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在如何“充分利用家庭社区资源,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我们的研究还要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今后,我们还会继续寻找更多的契机,将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三位一体的互联互通、高度融合的教育体系,形成既各有侧重,又密切配合的教育格局,以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获得更大成效。

标签:;  ;  ;  

挖掘家庭社区资源,助推幼儿社会性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