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主题论文-姜平

意象主题论文-姜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意象主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意象,深层含义,《印度之行》,合理性

意象主题论文文献综述

姜平[1](2019)在《意象遮蔽下的深层含义——《印度之行》主题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旨在论述福斯特在其小说《印度之行》中,通过不断再现的结构、对比、象征等文学手段所展现的文本主题:英印之间友谊的艰难,印度的"混沌"和印度教义的一切生灵统一理念,从而揭示其意象遮蔽下的深层含义——试图寻找西方对东方的支配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成都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沈丹,陆国君[2](2019)在《论隐喻的工作机制及其对人物刻画和主题意象的作用——以Victoria Hislop的小说《岛》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不仅可以从语法修辞角度解读,也可从哲学视角技能型诠释。本文从认知语言学对隐喻工作机制的理解出发,分析了隐喻的关联、映射和理想化的特点。通过分析Victoria Hislop的小说The Island中的典型语句,阐述了隐喻对塑造小说人物和构建小说主题意象的作用和意义。(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9年10期)

薄英,毛秋瑾[3](2019)在《道在瓦甓——华人德书作的意象、主题和书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华人德1947年生于江苏无锡。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现为苏州大学研究馆员(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曾发起成立北京大学书法社和沧浪书社。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梯稗。"(本文来源于《书法》期刊2019年07期)

魏诗筱,李秀云[4](2019)在《《长生殿》的“至情”意象解读——兼论“至情”意象对悲剧爱情主题的揭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长生殿》的众多主题研究中,其"至情"主题是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长生殿》的爱情主题借人物形象塑造与故事来传达,更离不开戏剧意象的选择。找出故事背后的"至情"意象,便不难看出,其实这部戏剧是时时感人,处处含情的。这些意象突出了至情主旨,强化了爱情主题,创造了悲剧意境。通过分析《长生殿》中的"至情"意象,可以更充分地发掘文本的深层内涵,从而揭示出悲剧爱情主题的显现与传达。(本文来源于《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莺[5](2019)在《中华文化意象在语文课程中的创造性转化——以“虫意象”语文主题学习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带着农耕文明印记的虫意象如"蝉""蟋蟀"等为主题,创设语文主题学习,通过聚焦中华文化意象,挖掘其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探索中华文化意象在语文课程中创造性转化的实施路径。学生在寻中华传统文化之形"象"、求中国文化之真"意"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价值理念与精神,并在此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本文来源于《基础教育课程》期刊2019年12期)

时莉莉[6](2019)在《从识解理论看《荆棘鸟》中主题意象的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Langacker(2008)的识解理论,从认知的视角考察澳大利亚作家考琳·麦卡洛小说《荆棘鸟》两个汉译本中主题意象"老蜘蛛"的翻译。研究发现,在翻译风格上,相较于晓明和陈明锦的译文,曾胡对意象的翻译较多处为主观化识解,而晓明、陈明锦的译文则更为客观,然而有些地方会出现漏译或误译情况。(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18期)

张笛声[7](2019)在《爱与美——艾青诗歌的主题与意象》一文中研究指出艾青是中国新诗一代诗风形成的重要诗人,他将他的个体生命体验与时代精神和谐融合在一起,表现了他对"真、善、美"的追求。同时,他主张将抽象的情绪、感觉化为具体的具有质感的审美意象。艾青创造了富于艺术个性的新颖的、富有独特艺术魅力与张力的审美意象:土地——对劳动人民、祖国之爱与命运的隐喻;太阳——希望、光明、理想及战斗精神的隐喻;雪雾——黑暗的、压抑的社会现实的隐喻。(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15期)

谢露茜[8](2019)在《心理学视角下离别主题唐诗意象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唐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在中国文学英译史上,唐诗翻译占据重要地位。将唐诗译为英文,使英语读者有机会认识和欣赏,不仅是中西文学交流的需要,也是传递中国人审美情趣、审美心理的需求。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意象的翻译直接关系到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能否传达,是唐诗英译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以唐诗意象英译为研究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语言学视角,从心理学视角进行研究。心理学理论中的“异质同构”理论和“集体无意识”理论在意象的生成和传递方面具有解释力,消除了传统意象理论的模糊性,为译者理解意象的内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选取《唐诗叁百首》中33首离别诗中的意象进行研究,并结合中国意象理论的方法予以分类。通过对各类典型意象的翻译进行文本分析,研究了这些意象生成的深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意象的翻译策略。本文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译者意识到心理对翻译的影响,关注到作者与目标读者的心理异同,从而更好地理解并翻译意象,同时也有助于拓宽翻译的研究空间,增加翻译的研究视角,对意象翻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李亮男[9](2019)在《蕾拉·斯利马尼小说《食人魔花园》中火意象视角下的欲望主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温柔之歌》一书在2016年获得龚古尔奖的摩洛哥裔法国作家蕾拉·斯利马尼,依托其同时作为的多重身份与丰富的人生经历,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与文学面相。在她的处女作也是2014年费米娜奖获奖作品的小说《食人魔花园》中,蕾拉同样艺术化地展现了对于当下社会现实的深入洞见。小说中作家从震惊法国的DSK事件获得灵感,大胆地以女性视角重构了这个关于性瘾的故事,并进一步触及普世意义上的欲望主题。同时我们发现,在小说中与火元素有关的意象对于主题的呈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选择采用主题学的研究方法,依托让·皮埃尔·里夏尔的“微观阅读法”与主题学鼻祖加斯东·巴什拉有关火元素的“物质想象”,从火之光、火之热、火之燃烧叁个向度对文本中的意象进行系统性整理,构建出火元素的意象网络,从而逐步解构小说中欲望主题的深层意涵。而作者笔下人物产生欲望的独特机理,更是与法国后现代思想先驱乔治·巴塔耶的欲望理论同根同源。借助其最为经典的关于“禁忌”与“逾越”的二元辨证,本文对火元素外壳下隐藏的欲望主题抽丝剥茧,解析了被欲望裹挟下的人物在理性与本能、人性与神性之间的挣扎。该作品关于欲望书写的创作手法同样别具一格。在笔调凌厉而略显单薄的白描式叙事下,作家通过对主角身边的各类物品意象进行多重“着色”,犹如在半透的线稿下迭加了一纸时隐时现的底色,呈现出人物欲望的流变与分层。而在叙事学层面,叙事者在细节处对于视角的频繁切换和反复嵌套,精微地传达了特定情境下人物欲望的复杂性和多向性。另外,小说中梦境对现实的渗透、幻觉与实境的交织,在现实主义的遗风之下对欲望母题进行了巧妙的印刻,再现了社会现状掩盖下关于人性、关于存在的内在真实。本文旨从意象的构建介入作家对现实和想象世界的临界写作,追溯其创作意图与灵感来源,为蕾拉·斯利马尼的作品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彭智[10](2019)在《《诗经》祭祀主题中草木意象的现象学美学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诗经》中有以草木为媒介沟通人与神、人与世界的巫祭活动,从美学的角度看,这种触物起情的活动以及活动中的心理体验过程就是"兴"。这是一种身心投入的带有巫术色彩的情感状态,一种情感调动和创作生发的审美体验,一种具有美学方法论意义的审美活动。经由"兴发",人们回到宇宙生命本然的存在状态。经由现象学还原可以发现,《诗经》祭祀主题中名物的运用正是"触物起兴"进而对宇宙生命的观照,体现了个体生命与天地交感、天地人和合共生的审美意识,反映了先民崇尚"生生之为大德"的生命美学精神。(本文来源于《美育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意象主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隐喻不仅可以从语法修辞角度解读,也可从哲学视角技能型诠释。本文从认知语言学对隐喻工作机制的理解出发,分析了隐喻的关联、映射和理想化的特点。通过分析Victoria Hislop的小说The Island中的典型语句,阐述了隐喻对塑造小说人物和构建小说主题意象的作用和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意象主题论文参考文献

[1].姜平.意象遮蔽下的深层含义——《印度之行》主题解析[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9

[2].沈丹,陆国君.论隐喻的工作机制及其对人物刻画和主题意象的作用——以VictoriaHislop的小说《岛》为例[J].英语广场.2019

[3].薄英,毛秋瑾.道在瓦甓——华人德书作的意象、主题和书法[J].书法.2019

[4].魏诗筱,李秀云.《长生殿》的“至情”意象解读——兼论“至情”意象对悲剧爱情主题的揭示[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9

[5].王莺.中华文化意象在语文课程中的创造性转化——以“虫意象”语文主题学习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19

[6].时莉莉.从识解理论看《荆棘鸟》中主题意象的翻译[J].戏剧之家.2019

[7].张笛声.爱与美——艾青诗歌的主题与意象[J].北方文学.2019

[8].谢露茜.心理学视角下离别主题唐诗意象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9].李亮男.蕾拉·斯利马尼小说《食人魔花园》中火意象视角下的欲望主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10].彭智.《诗经》祭祀主题中草木意象的现象学美学阐释[J].美育学刊.2019

标签:;  ;  ;  ;  

意象主题论文-姜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